“描写”——打开写景文的钥匙

2018-02-17 12:22黄彤彤
文理导航 2018年36期
关键词:描写形象化特点

黄彤彤

【摘 要】写好景物描写类的习作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事,而在长期的写作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描写的重要性,并且掌握描写的技巧,这样才能在语言文字表达上有质的提高。

【关键词】描写;特点;形象化;融情于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第三学段习作要求”指出:“能写简单地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但是以写景文为例,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许多学生知道写什么,但是却不明白应该怎么写,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干瘪,习作内容空洞乏味。之所以会有这种问题,是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只会使用通俗直白的记述方法,却缺少细致生动的描写。那么如何解决整个问题,使景物形象具体、生动呢?我从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个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要学会“描写”。

一、何为描写

描写即是描绘摹写。习作中将人物或景物用生动形象地语言具体地再现出来。它是使写景类的文章“形神兼备”的一种表达方法。高尔基也曾说过:“作家的作品要能较为强烈地撼動读者的心,需要作家所描写的一切——形象、情景、外貌、性格等能一一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也能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地想象他们,而以读者自己的印象、经验及知识积累去补充和增补。”可见,学会“描写”才能使习作更加富有感染力。反之,则只能陷入枯燥乏味境遇之中。

二、寻根问源

为什么学生的习作描写不具体呢?这与学生身处的语境有关。多年之前,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较为单一,除了书籍就是广播,就连电视机都是较为奢侈的。那时学生从书本、广播渠道中获取的语言,是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的。现如今,走进网络:“累觉不爱”“此处省略xxx字”。还有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动态等,这些形式多样的媒体充斥着学生的语言环境。而这些碎片化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陈述”,它们中的许多都是用简洁的语言对现实的现象进行陈述。

而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更多的却是描写,如:上文提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自然景物、事情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及心理世界,使人物活动的场景具体化。

身边的语言环境与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截然相反。试问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学生又如何能够描写出细腻的、文学性的文字呢?因此,教会学生如何描写尤为重要。

三、训练策略

(一)让学生认识何为描写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景物描写为例。课前,我要求学生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观察的任务去附近一处著名的景点游赏一番,并且拍下相应的图片方便写作时随时补充记忆空白。课上,从如何选择景点,到如何言之有物,最后到言之有物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指导。但是面对学生完成后的一篇篇“大作”,我还是大失所望。学生的习作中,在对景物的描写,仍然是那干巴巴的几句:“湖中心飘着许多小船。”“公园的花真多啊!有菊花、蔷薇花、月光花……”后来我发现出现习作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学生没有意识到“描写”在习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遇到描写的片段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什么叫作“描写”。比如:在教学《七月的天山》一课,可出示一组对比。课文中的描写片段是:“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更加幽静。”然后再出示用陈述方式改写的片段:“雪峰下面是原始森林,骑马走在林中,能够感觉到密林的幽静。”通过这种形式的对比,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到“描写”应该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生动形象的描写才是文学描写。

(二)训练技法

其实,描写是比较难把握的写作技巧。从描写的角度上分,有正(直接)、侧面(间接)描写;从描写的内容上,又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活动等,景物描写则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以下仅从写景类文章的角度,提出几点写作技法上的建议:

1.抓住景物的特点。平时在批改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描写景物过程中,学生有的要么千篇一律地平铺直述,寥寥几笔草草了事。要么,面面俱到,从“形、色、香、味”或“根、干、枝、叶”无一不写,通常洋洋洒洒几页大纸,拜读之后却让人一头雾水不知其为何物。那么,描写景物如何能够再现景物情状,使它有别于其他物体呢?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要细致观察,并且抓住其主要的特点加以描绘,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北师大版第五册课文《小镇的早晨》就是一篇很好的范例,这篇文章是一篇很美、很经典的散文,主要描写的是江南水乡一个小镇早晨的景象。文章内容篇幅短小,结构十分清晰,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镇被木船的橹声唤醒。第2、3、4自然段分别写围绕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教学中可以此篇为例,以“学校的操场”为主题,让学生围绕其一个特点描写,在实践中掌握抓主要特点的描写方法。

2.形象化。就是通过描写景物的形象,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读者有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临其境之感。通过研读教材中景物描写的名家大作,不难发现,达到描写形象化最直接的手法就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片段:“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段话的描写月色下的荷花,“叶子出水很高”,化作了“亭亭的舞女的裙”,出水芙蓉便成了“刚出浴的美人”,月色迷蒙下的荷花或“袅娜”或“羞涩”宛如一位位花中仙子。作者就连用了三个恰当的比喻和拟人,使得字里行间充斥着梦幻之美。教学中,可出示这样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而后出示另一副画面,让学生运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在完成后进行点评指导,以达到强化描写训练的目的。

3.融情于景。习作是个人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作品。因此,写作中的描写,也不是纯客观的描绘,它总是会伴随着作者情感体验的变化而进行的,这一点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直接作用于周围的景物,描绘到纸上的景物就会直接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同样是写夏日的太阳,在孩子们笔下是这样的:“在这样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树枝上的知了不停地聒噪着使人听了就心生厌烦,就连阴凉处的狗也不停地吐着舌头,人们不停地擦拭着从额头上滑下的如雨水般的汗珠……天气真热呀!”而肖复兴笔下的“骄阳”却又是另一番模样:“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由此可见,同样是身处夏日,两位作者因心境不同,描写出来的景物给人的感觉也截然不同。总之,描写必须要由情而生,有感而发。

总之,教会学生如何描写,在平时的阅读中他们自然会更加关注描写的精彩片段,在写作时也能够运用描写方法。“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写作是一个长期培养能力的过程,它还需多看、多听、多读、多思考、多积累、多实践,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示范。老师们一定要在平时的阅读和习作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描写,以此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陈双慧.阐幽发微 兴味盎然——品读片段学景物描写六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

猜你喜欢
描写形象化特点
学诗2
金仁顺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尤袤诗作遴选赏析
关注细节,成就语文课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