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建筑物不断向高、大、奇方向发展,工程项目的参建方越来越多,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这些复杂工程的需求,由于信息沟通效率低,管理水平低,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采用何种方式提高各参见方的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其沟通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兴起,为解决各参建方项目管理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BIM技术的应用应贯穿整个建筑物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阶段的全寿命周期,根据各参建方自身需求的不用,对BIM技术的应用价值也体现在不用的方面。
在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大环境下,BIM技术的使用主力军应是设计方,只有从整个设计阶段就使用BIM技术,建立BIM模型,才能使后续的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的信息化管理有操作平台。
BIM技术具有各专业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当对设计图纸中一处进行改动时,相关的其他图纸也会做相应的改动,这种相关性给设计修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同时BIM模型的可视化和虚拟漫游,使业主方能够真实、直观地感受设计方的意图,提出其自身要求和修改意见,实现双方的共赢;也能使施工方更加准确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和业主的需求,提高施工质量。
但目前,我国的BIM技术在设计方的应用并未达到其预期效果,大部分设计院依然沿用传统的CAD图纸,虽然给业主方交了BIM模型,但据施工方反应,模型并未体现出真正意义上BIM技术信息化的特点,这样的模型对于施工方来说并不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重新根据提供的CAD图纸建立BIM模型,这就使得BIM技术在建造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2016-2020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勘察设计类企业需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加快BIM的普及应用,可见BIM技术势必掀起设计院的又一次改革浪潮。
建筑物的建造过程是一个把设计理念转化为实物的实物化过程,施工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成败,故施工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阶段的重中之重。
施工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组织协调工作。现在的工程项目均向高、大、奇方向发展,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现场人、材、机及施工环境均较复杂,要想科学合理的对一个复杂工程进行管理,保证其目标实现,工作难度非常大。而BIM技术,大大降低了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实现。BIM技术对施工方的应用主要体现在:①碰撞检测。我国的建筑行业,在设计阶段是由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各自设计其自身专业的图纸,使各专业之间缺少信息交互,这样设计出的图纸就均有信息割裂的缺点,使施工各阶段各专业之间出现很多矛盾的地方,而为了避免这些施工时的问题,在施工前,往往需要进行审图工作,查找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个复杂的工程信息量越大,图纸中存在的矛盾越多,需花费很长的时间也不一定能找出所有的问题,给施工带了很多的不便。而采用BIM技术,可对各专业的设计图纸进行前期的碰撞检查,通过形成的碰撞检查报告来解决图纸间的矛盾,深化设计,提高审图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工期;②模拟施工。BIM技术可以综合考虑工程的质量、成本、进度、人、材、机及施工现场等大量信息,通过BIM 5D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模拟。施工单位可根据BIM模型编写施工方案,可以建立模型和进度的关系,合理划分施工段安排施工进度,根据场布软件合理的布置施工现场;运用模板脚手架计算软件,导入BIM模型,可以迅速导出模板和脚手架计算书,为模板和脚手架专项方案的编制奠定基础;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施监测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制定优化方案,达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目前,BIM技术已提出对施工全过程的管理,但应用并不广泛,施工阶段BIM技术的使用还大量停留在施工前期的建模、投标及碰撞检查过程中,而真正意义上在施工中的使用还相对较少。当然已有一些国家级重点项目使用了BIM技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管理和控制,在工期和成本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为BIM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在《2016-2020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施工类企业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施工阶段的BIM基础应用,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也从国家方面说明,BIM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
对于建设方而言,参与了工程从前期决策、设计到施工、建筑物投产使用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是最能充分体现BIM技术应用在全生命周期性。BIM技术对建设方(业主方)的应用主要体现在: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知对建设方而言,BIM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控制其设计、施工阶段的成本,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还可通过可视化的BIM模型,制定和优化使用阶段的运营维护计划,对建筑物实体实行实时监控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可依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对已有的BIM模型进行跟踪修改,实时反映建筑物的使用情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真正意义上实现BIM技术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管理;②各参建方的协同管理。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参建方,如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及使用阶段的物业方等,多个参建方的共同管理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有时由于各参建方缺少沟通或沟通不及时,往往会导致工程目标难以实现。而BIM技术,提供了一个多维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提供了BIM基本数据模型,这个模型包含建筑物的属性信息、几何尺寸、量价信息、进度信息及实时记录等大量信息,被授权的各方可根据变更通知或工程进度实时更新或添加相关信息,而相关参建方可以随时登录该平台,查看调取最新的数据模型,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的及时性,这使得各参建方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最新的施工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减少失误;同时由于在平台上能够直接获取最新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以往传统的一级一级的信息传递时间,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降低管理成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BIM技术已被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程项目中,改变了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使工程质量和管理效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而且近年来,国家政策和政府对BIM技术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由此可见,BIM技术在建筑业的推广和普及势在必行。
[1]徐忠天,陈伟.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7(08).
[2]李军.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