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经过我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阅读的关系十分紧密,好作文都是读出来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作文教学进行写前读,写中读,写后读,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现把我的经验推广给广大的教师,希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作文;阅读;写前读;写中读;写后读
当前,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困扰着广大的一线教师。经过我十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当前学生作文难点有这几种:(1)无写作素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起笔来无话可说。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言之无物。(2)无写作兴趣,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为比赛而作文,就是没有自愿写作。(3)无真情实感,多数作文大话连篇,無病呻吟。在作文教育中,有的教师认为重点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有的认为重点在提高作文技巧,有的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我觉得作文与阅读关系密切,好作文是读出来的。
一、 写前读
在写作之前阅读分两个阶段。
(一) 平时读
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地多读名著,首先要文章看的内容,其实很多文章,包括名著,很多的故事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读的时候,能记住故事的内容,增长自己的见识,还能丰富自己的语言,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要留意文章的结构。这样做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记住一些结构上的技巧。写作很多时候就是灵光一闪的现象,也许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一个偶尔闪过的灵光,就会让他们运用到结构上的一些技巧,从而形成一纸佳作。然后让学生看看文章的写作技巧。写作的技巧包括很多,有修辞的运用,有成语的使用,有叙述方法的变换,有人称的转换等,这些都在文章里能表现出来。学生多读文章,就会在心里留下印象。
(二) 突击读
这是在作文之前的一定时间内(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周,视情况自定)有选择性地阅读。学生对作文都有一种畏惧心理,这就导致他们由畏惧而遗忘。这时就要求学生有选择性的读一些想关的内容,这个内容可以由老师指定,条件好点的可以由学生自行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由别人作文中的一些事例来联想到自己的事例中来,从而得到写作素材,不至于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借鉴别人好的写作方式,写作方法,精彩的场面,精彩的片段描写,优美的修辞……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有别人的影子,但可以克服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难点。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作文中,就会觉得有话写,有事写,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就会得到提高。那样,距离学生自愿写作文的时候还会远吗?
二、 写中读
在写作时候读作文,这就是广大教师提倡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在写的时候,学生边读边写,有利于学生在写的时候发现自己写作中的毛病,如语句是否通顺、词语运用是否得当、前后文有无重复、结构上是否前后混乱……我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我的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每写一句话都要大声地把它读出来。学生边写边读,边读边改,甚至边写边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学生在作文中常常犯的错误基本没有,多数同学都能做到词句通顺,结构完整。也许有的教师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支离破碎,结构散乱。但我认为,只要学生在动笔写,那不就是一种进步吗?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就是从动笔开始的吗?只要学生在写,爱上写,那你还会担心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吗?
三、 写后读
在学生作文完成之后,我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 自由读
全班学生一起。都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自己的作文,学生在读的时候,只能听到自己的作文,这样能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一起原来没有发现的不足之处,方便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同时还能克服学生害羞的心理,避免了学生开不了口的缺点。只要学生开了口,那你的作文教学就好办得多了。学生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朗读,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作文中常用的口语,让学生养成使用书面语的习惯。还可以要求学生全部站起来朗读,要求学生读出作文中的感情、气势,有利于训练学生作文中的感情描写。
(二) 个人读
在作文教育的最后,要求学生个人对作文进行朗读。朗读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可以只读自己作文中最精彩的语句,也可以读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当然也可以读全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作文中竞争的习惯,学生每次作文都会尽力去做。同时还能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关键在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经过我前面的教学,学生可以从写一句话开始,到写一段话,最后到写成一篇文章。
作文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关键在方法。一个好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广大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教学中解放出来,让你的作文教学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写中读,既能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夏晓勤.小学作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刍议[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5(5):64.
[2]赵清.作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6(9):39-41.
作者简介:
王万莲,重庆市,重庆市彭水县汉葭街道凤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