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慧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比如长时间食用兽药残留过高的食物,人体内残留抗生素就会偏高,最终可以引起多种急、慢性中毒,甚至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抗生素在畜牧业中得到普遍利用,不可避免会使乳制品中残留抗生素,而多数乳酸菌菌株是发酵乳制品中经常会用到的发酵菌株,如抗生素的基因 [frxA、cat、rpoB、ermB、rpp、mefA、ant(6)、aac(6’)-aph(2’’]、tet M、sulⅠ、sulⅡ, 还有gyrA基因、rdxA基因、parC基因等)有可能就把这些耐药基因传递到乳酸菌上,使其有一定的耐药性。人类摄入这些有残留抗生素的动物肌肉、组织、乳制品等,就会危及身体健康。抗生素有强大的抑菌作用,但隐藏的问题却不受重视,尤其在乳制品中,它不但影响乳制品的质量,会使乳制品的风味、酸度不佳,还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使其不能很好地凝乳,其产量也会随之降低,最严重的是有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一系列内外环境的生态学变化。相关科学研究者都指出,商用乳酸菌如果未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很有可能自身携带着耐药性基因。虽然食品级乳酸菌都已经获得了相对安全的认证(GRAS),但是它们仍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耐药性基因进入人类肠道中,就有极大可能转移到正常菌群或者致病菌中,但当前这些都只是推测,处于一个研究阶段,并未经过证实[1-4]。
乳酸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它的发酵产物主要是乳酸,常被用于发酵食品。乳酸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类、动物的肠道内和环境中都可以很好地生存。乳酸菌仍然以益生菌这一身份广泛应用于农牧业、医药以及食品行业中,如发酵泡菜、豆豉、乳饮料、酸奶、酱油以及生产肠道微生态制剂等。传统的乳酸菌有广泛的应用,如内蒙地区经常利用乳酸菌自制酸奶、酸粥这类食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物种类的增多,乳酸菌的耐药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3]。
抗生素是指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的一类产物,或具有相同功能的人工合成的类似物。如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据报道,2011年10月18日,中国卫生部表示,在中国,抗生素的使用率竟然高达70%,是欧美国家使用量的两倍,但真正需要使用的抗生素却不到20%。尤其儿童用抗生素都达到了58%以上,其不合理使用率竟然将近20%。比如,乳类、蛋类食品中四环素类抗菌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残留量都要比欧共体蛋中规定值0.5 mg/kg高很多。我国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如此严重,这就更加加重了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抗生素在维持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方面虽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如果出现滥用不仅会造成患者合法权利遭到损害,还会造成超级细菌(具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形成速度加剧,降低医药疗效,从而危害社会稳定。
我国农业部先后发布实施了《兽药停药期规定》《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等,对抗生素的使用标准和使用时间等都有说明,在生鲜牛乳的卫生指标中明确指出抗生素的检验标准。即使我国食品安全日益得到重视,但这些规定、标准都未能彻底履行,当下抗生素滥用还未能很好的制止,致使我国乳制品行业抗生素残留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而且,我国有关抗生素滥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立法不完善、执行有一定的难度等。
抗生素的危害还得从它对细菌的作用来分析,主要作用机理有:阻碍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致使细胞壁缺损死亡;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如菌体有用物质流失而死;抑制细菌细胞生存所必需的蛋白质合成[4-7]。下文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抗生素残留的主要危害。
随着各种抗生素在我国不断使用,一些细菌,如与乳制品相关的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沙门菌等,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细菌中的耐药菌株在不断增加,并且可产生交叉耐药性,甚至可通过畜禽产品传染给人体,使抗生素作用大大降低,甚至无效,并导致严重病学及公共卫生问题。早在1959年,日本科学家就发现,通过质粒传递,即使敏感菌没有接触抗生素,只要和耐药菌相接触就可获得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现在,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有可能被传染成耐药菌,就是因为食用抗生素残留的食品,使其耐药性病原菌的耐药基因得以传递给人类,给临床有可能造成很大麻烦。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可通过DNA突变产生,导致不能合成必需蛋白,也可因诸如耐药质粒的耐药基因在细菌间传递获得耐药性。细菌耐药机制十分复杂,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机理也不同,例如:葡萄球菌以靶位物质变异为主,肠道革兰阴性菌以产生相应耐药的酶为主;一些细菌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钝化酶,如氨基糖苷类钝化酶、β-内酰胺酶;抗菌药物也对细菌产生渗透障碍和细菌主动外排;也可以使与细菌结合的靶位改变[7-8]。一直被我们认为具有安全营养特性的乳酸菌,有可能是耐药基因的贮存、转移库。
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的乳制品,可以抑制肠道内正常的、敏感的菌群,感染一些耐药性的致病菌,致使某些维生素缺乏,如缺乏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降低免疫力,甚至使非敏感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破坏微生态平衡,从而导致肠胃炎等病症。
抗生素药物常常会使敏感人群发生过敏现象,如一些人群容易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过敏,出现皮疹、药物热、哮喘、血管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其中,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主要症状为胸闷、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脉细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昏迷、意志丧失等,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9-10]。
抗生素残留有可能促使动物体产生基因突变、畸形、癌症。此外,氯霉素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严重抑制作用,最典型的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可能对人产生致死效应,对肝肾等也有不良影响。JECFA(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不建议使用氯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可引起尿毒症;四环素可引起核黄素缺乏症和紫斑性损伤,肝脂肪变性;杆菌肽残留对肾脏也有很大损伤,过量使用时可引起肾小管坏死。当这些具有耐药性的物质排泄到环境中,又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10-14]。
解决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问题的措施如下:①严格遵守抗生素及乳酸菌等相关规定、标准,如抗生素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服用抗生素后几天内不能食用乳制品。②完善相关法律,对滥用、私用抗生素的不法商家给予严厉处罚。③健全食品、医药等相关制度。④加强执法监督,普及医药、法律知识,这也是解决抗生素滥用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15-16]。
乳制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对食品安全尤其乳制品(如酸奶、乳酪等发酵制品)加工业的危害已有很多报告和讨论。乳制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对发酵乳制品中的发酵剂菌种有影响,甚至导致发酵失败,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程度上的损害。对此,应重视乳制品安全,重视抗生素的用量及用法。
[1]张灼阳,刘 畅,郭晓奎.乳酸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5):478-480.
[2]杨洁彬.乳酸菌-生物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3]于 涛,姜晓冰,李 磊,等.市售酸奶中乳酸菌耐药性及耐药性基因检测[J].食品科学,2016(11):52-56.
[4]张燕燕.乳酸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5]宋晓敏,李少英,马春艳,等.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耐药性现状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207-213.
[6]潘伟好,李平兰,孙承虎.双歧杆菌的药敏性及其质粒DNA的检测[J].食品科学,2005,26(6):81-86.
[7]邵玉宇.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8]李少英.奶牛源性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9]肖永红.临床抗生素学[M].北京: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2004.
[10]戴自英.临床抗菌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11]潭 艳,方治平.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2):65.
[12]傅武胜,王 明,方勤美.我国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现状和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9(1):22-24.
[13]Flórez AB,Delgado S,Mayo B.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a cheese environment[J].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2005,51(1):51.
[14]RJ Siezen,J Kok,T Abee,et al. Lactic acid bacteria: genetics, metabolism and applications[J].Antonie van Leeuwenhoek,2002,82(1-4):1.
[15]谷 虹,王玉红,吴晓莹,等.动物性食品抗生素残留的危害与解决对策[J].现代畜牧兽医,2009,29(5):87-89.
[16]楚亚飞.论我国抗生素滥用的法律规制[D].西安:西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