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
【摘要】 基于当前新课程改革法提出教育需求,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课程教育的时候,不仅要在具体课堂中讲解基本学科知识,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样才可以提升教学所收获的效果.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立足课程改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讲解,让数学课堂更加具有生机.所以,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途径进行分析,帮助数学教师开展更高层面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数学课堂;小学生;数学素养;教学手法
一、科学地利用教具向学生讲解抽象数学知识
数学教师在为学生构建优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地利用教具,向学生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未能正确把握这些抽象的学科知识,也就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制约了学科素养的养成.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认知和应用.教具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的理解,进而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1]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三角形”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教具让学生直接观察三角形所呈现的外在特征,进而分析三角形所体现的框架原理.在具体知识讲解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三角形教具向学生讲解其基本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二、实施趣味性的课程导入,增加班级学生能动性
数学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收获的学科知识,运用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认知的能动性.数学教师需要实施趣味性的课程导入,增加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主动性 [2] .数学教师在开展“图形的运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形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所呈现的轨迹,也可以通过微视频的讲解让学生分析图形经过不同运动之后在位置和形状上所呈现的变化状态,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掌握图形运动所蕴含的知識.通过多媒体的导入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让学生以更高的精神姿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对图形运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数学教师也需要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图形是经过怎样的运动发生位置或形状上的改变.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科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强化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所收获的数学素质.
三、创建数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
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也需要创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数学情境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数学知识讲解的氛围,也能为学生营造更贴近数学知识的学习境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以更好的姿态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对课程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实现学科素养的高度培养.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角的度量”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度数大小不同的角,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如何依照角的大小对它们进行排序.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角的度数知识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营造一个有效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该种数学情境中对角的度量知识进行探索,在具体思维分析中对该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科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基于生活化向学生讲解课程知识,强化其数学素养
数学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的培养,需要关注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需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创建效果.为此,数学教师要基于生活化向学生讲解课程知识,有效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师在进行“观察物体”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需要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对物体观察的几个内容进行学习,然后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该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展示几组校园生活中的建筑物是树木的图片,这些图片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图片都是在哪些角度进行拍摄的,并阐述其如何得出这一结论.这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向学生讲解观察物体中所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也能增加学生在这一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认知能力 [3] .让学生更好地通过生活事物的观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呈现差异的数学原理,这样可以有效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 论
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基于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各项创新需求,改变传统知识讲解的思维模式,应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淑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28.
[2]姜春华.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2): 116- 117.
[3]陈凌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