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视角下体育教师形象“标签化”现象探究

2018-02-14 14:07杨芮管帅蔡文丽
体育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刻板印象体育教师

杨芮 管帅 蔡文丽

摘  要:从刻板印象理论视角下,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社会现象中出现的体育教师标签化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着眼于人们对重文轻武传统思想的固化、新闻媒体助推、体育教育的代偿心理、学科边缘化、体育教师的素质遭到质疑等维度探究其成因,并给出建议,以期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大众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知水平,为体育教师良好形象的建构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刻板印象;标签化;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1-0029-03

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对某些人或事情所持有的固定看法,具有消极和积极的两面性。标签化则是消极的刻板印象,它是将群体的偏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进而掩盖其他特征而惯用的一种策略,即“贴标签”。而庞大的体育教师就是“标签化”的受害群体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拥有50余万名体育教师,他们是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学生对体育和健康生活的重要启蒙者,肩负着与其他学科教师不一样的职能。然而,与其重要性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体育教师被标签化,地位边缘化、尴尬化。

一、研究背景和理论概述

1.针对体育教师的语言暴力愈演愈烈

语言暴力,是指对他人采用嘲笑、蔑视、谩骂、诋毁等歧视侮辱性的语言,并对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造成一定伤害的行为。通过对新闻报道、网络热词进行整理发现,在体育教师的形象世界里存在大量的讽刺、调侃性语言,例如,“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这是典型的不同学科之间不公平的比较。通过整理归纳,将类似话语分为三类,分别是大众调侃、同行歧视与媒体误导(表1)。

在大多情况下,不平等的相互关系是产生语言暴力的根源,实施语言暴力的一方过于强势,受害者一方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自卫能力。从生理上来说,体育老师身强力壮、体形健硕,占据一定优势。但是,体育教师在社会的话语体系中遭到排斥和攻击,被“贴标签”。比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八个字,成为贴在体育教师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并由此而衍生各种以身体表征为主的固化的形象,也就是针对体育教师的刻板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在话语场上缺乏发声权,在精神层面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导致体育教师与社会大众形成不平等的关系,并成为语言暴力的受害者。

这种消极、负面的刻板印象加剧了体育教师形象的标签化,长期以来对体育教师的刻板印象已经形成于大众的潜意识之中,导致人们在日常有关体育教师的话题讨论中,说出无意识不礼貌的话语。无意识不礼貌是不礼貌话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其产生并非源于说话者的主观意愿,而是一种无心的冒犯。例如2018年1月12日青岛电视台栏目主持人小单在“高铁扒车门”事件评论报道中语出惊人,“这要是一个体育教师还不算违和”,引起舆论关注。随后该主持人道歉,并说明自己是无心过失。通过分析发现,该行为明显是属于无意识不礼貌话语的范畴,这反映出体育教师在国内受到的偏见非常严重。

2. 体育教师遭遇歧视

长期以来,国家不断重视国民体育教育的发展,但与其相脱节的是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并没有明显提高。此外,由于大众对体育教师缺乏了解,造成在中国舆论场上,体育教师的形象也与文化低、素质低划上等号,体育教师的职业形象受到严重损毁,即使是一些名人也对体育教师行业缺乏基本认知。

2017年1月17日,“中国雨人”周玮凭借强大的心算能力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上脱颖而出,被评委魏坤琳称为“真正的天才”,并获得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个满分。但是随后魏坤琳在节目上的表现被方舟子质疑造假,方舟子直言“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并非专家而就是体育教师”,称其是伪专家。言论一出,引发网友热议,其话语中对体育教师的歧视溢于言表,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一些名人都对体育教师存在粗浅的认知。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责任遭到部分学生家长过度放大,在解决争端中缺乏基本的尊师重教。据网友爆料,蒲城县古镇小学四年级一个班同学在上体育课跑步时,一名学生不小心自己摔倒了,家长来校后大闹学校,打了体育教师,还对劝架的教师指手划脚,粗言相待,充分暴露出体育教师地位低、遭歧视的社会现象。

一般来说,人们对某一行业的认可度直接反映在有关该行业的社会舆论之中,但现实是关于体育教师的负面社会舆论占上风。此外,教师这一行业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潜伏在深层意识中的“负面性”加深了教师们的焦虑,影响着体育教师的精神状态,甚至导致体育教师对职业缺乏认同感。

二、体育教师标签化成因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摆脱“东亚病夫”的标签,提高国际影响力,我国提出了举国体制的政策,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并将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作为训练原则。[1]甚至将这种原则运用到参加国家队训练的孩子们身上,在此基础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本原则被其他项目的教练员模仿,形成了相似的训练方式和方法,教练员对运动员实施严苛的要求,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对运动员使用一些不合规矩的言行。作为那些从小就在国家队训练的队员,退役后很多走向了体育教师岗位,虽然在教育系统有严格的教育法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运用一些自己在国家队训练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和训练他的学生。著名的精神分析专家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時期的经历会顽固地潜藏于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2]因此体育教师在教育和训练过程中运用不符合教育系统的要求与他自身所遭受的经历有关。从代偿心理的视角分析,体育教师的这种教育和训练方式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到他所培养的学生,无论这些学生未来是否从事体育行业,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都会潜藏着体育教师的形象,而对于那些未来走向体育教师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悲剧还会继续上演,故此产生大家所不愿意接受的恶性循环。

三、体育教师告别“标签化”的路径

1.改变“重文轻武”陈旧思想,形成新型文武兼备的教育文化

儒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而且范围较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随着历史长河的流动,那些被时间和社会保留下来的优秀思想至今对各行各业依然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持。但对于“重文轻武”的思想却造成了制约我国体育发展的阻力,学校中更是体现得较为明显,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较大部分学校采取“重智育 轻体育”的措施,而违背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在当今时代,随着对人类健康发展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对这些情况做出了较大调整,但权威机构调查显示,仍然有部分学校对体育工作的开展持保留态度。学校体育教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也是形成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阶段,所以首先以学校为抓手,是改变“重文轻武”陈旧思想,形成新型文武兼备的教育文化氛围的关键一招。

因此,要形成新型文武兼备的教育文化,就要从根本上改变“重文轻武”的陈旧思想,对于教育系统管理者而言,在结合各地发展不同的情况下,贯彻国家有效政策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认识到体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树立“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工作一辈子”的理念[3]。尤为重要的是,树立和谐平等的课程观,尊重体育课程,避免体育课程的边缘化,关注体育教育,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关注体育教师的现实生活状况,肯定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开展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之间平等性对话,教师队伍间形成良好的学术研讨、问题交流氛围等。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应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展现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宽厚的理论知识、优越的技能水平。在现实教学和生活中优化职业生存动机,从外部规范到责任驱动再到幸福体验,充分体现生命的意义。

2.切实提高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疑似弱势群体,在教师尴尬处境的背景下,是教师考核制度弊病的凸显以及社会舆论暴力的病态。媒体作为社会的一种公共力量,应当实事求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引导社会舆论作用,切实推动社会大众正确看待体育教师职业形象,避免标签化。首先,在报道中应当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原则,不随意发表误导公众的观点,避免造成公眾对体育教师的误解。此外,媒体应当多关注体育教师长期被日晒雨淋、被克扣训练及服装补助、待遇低、缺编严重的问题,将体育教师真实的生活、工作处境还原给社会。[4]同时,主流媒体应当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的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流舆论阵地作用,从而有效增强主流媒体的引导能力。在新闻报道方面,对于涉及体育教师的重要问题,主流媒体要牢牢掌握话语权,对出现的网络谣言等一些问题做出研判,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体育教师形象塑造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做出了表率,推出全国体育教师大型公益宣传电视节目《我是体育教师》。该节目一经播出,广受大众欢迎。以电视节目的方式对学校体育教师的新形象、新风貌进行有效展示。通过电视节目能够使社会各界更深入地了解体育教师这一行业,修正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认识偏差,从而更关注和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同时让体育教师找到职业认同感、成就感。

3.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

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5]在人的需求中理想信念处于最高的需求层次,是最高价值观的体现,是思想之“钙”,也是行为的“总开关”,对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失去理想信念就等于失去了人生坐标和生命的价值,体育教师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做好教学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支柱,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体育教师才能确立自己肩负的责任,才能抗拒社会、学校和现实生活的各种压力,才能克服职业倦怠,不断地反思革新自己。

体育教师确立理想信念,一定程度上是在注重自己的身份和职业的认同感,所谓身份认同感是体育教师对人民所赋予的“体育教师”本质内涵的认知与体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规则,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身份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讲,体育教师的身份认同就是职业认同。增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依然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较低的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将会直接造成其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自身发展规划意识,进而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在思想的源头审视自我,将自己置身于社会、学校、家庭中。只有在崇高理想的指引下,才能将自己置身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中去。

4.在提高体育教师文化素质基础上,形成反思的意识品格,实现自我革新

教师文化是教师行业的基本特征和教师职业功能所在,拥有完整、高品位的文化素养是教师专业的本质,体育教师同样也是如此。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体育教师的培养受到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的模式影响,一直存在“重技术”的唯技术主义现象,却忽视了体育教师职业精神的提升。因此体育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惯于用直接经验去传授知识,对体育知识理论的学习不够,这也是造成“代偿心理”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标签化”现象,取得社会的认同就必须重视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单单依靠具体、直接的运动技能和经验则难于在普通民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新时期、新征程的时代,体育教师必须做出深刻转型,因为新时期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不会停留在就技术论技术、就经验论资格的思维模式,而是需要一批文化素养高、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善于反思、不断革新的实干教师队伍。在信息极度便利的新时代,每一项运动技能都能在互联网呈现,体育教师如果不能将各项技能进行科学化的解释说明,则会遭到时代和社会的淘汰,所以体育教师唯有摆脱就技术论技术的思维模式,在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理性反思重新构建自身的职业意识,形成反思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逐渐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才能从缺乏专业技能特征的角色提升到具有良好专业性质的学术氛围中。在施教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在一定程度的体育文化素养基础上,通过对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教案编写、课堂授课、课后总结等方面进行反思,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省思和追问,有助于教师不断地认识自己,进而实现自身的革新。

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教师要更加注重专业形象的塑造,并且在塑造过程中借助与学生的网络交互。体育教师应当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工具,一方面搭建全新的教学平台,实现讲课方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另一方面,借助社交媒体的高效、快捷、传播性强的特点,对自身进行立体展示,讲述体育教师的故事,展现体育教师的风采,塑造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高宏全.框架理论视角下的体育教师媒介形象建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4):8-11.

[2]荆雯,李洋,安丽娜,李星辉.刻板印象视域下体育人形象的分析[J].体育学刊,2017,24(1):71-75.

[3]潘凌云,樊莲香,王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转向:理论阐释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8):83-87.

[4]陈孝道.体育教师受歧视现象简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24-125.

[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猜你喜欢
刻板印象体育教师
达州市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恢复高考至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变迁研究
污名视域下“屠呦呦获奖事件”解读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刻板印象对“反转新闻”的影响
国内主流新闻网站如何应对受众流失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