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方 任玉东
摘要:随着旅游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及管理技能的旅游人才越来越紧缺,各高职院校对此应高度重视。基于此,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提出实践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旅游企业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12-0070-03
旅游行业被誉为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素有“朝阳产业”之称。2017年9月在第三届“财经中国V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旅游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日益突出,旅游市场的繁荣带来了对旅游人才的大量需求。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是旅游业经济发展的产物,一直不断地为旅游行业输送人才,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能培养多少满足旅游市场需要的人才将对旅游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然而,目前我国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现状不容乐观,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动手实践能力差,缺乏管理技能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担负起为旅游企业输送人才的重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为旅游企業培养符合行业及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优化专业实践教学。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现存问题
(一)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1.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比重不得低于40%[1]。但是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还是以纯理论为主。比如《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旅行社管理》《旅行社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本身实践性很强,却被不少学校上成了纯理论课,基本不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
2.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严重的误解。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操作技能的培训,比如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实践指导教师在安排实践内容时仅仅停留在托盘的使用、餐巾折花、斟酒服务、席间服务、结账等操作技能的培训上。对餐饮服务涉及的管理知识,比如宴会的设计、菜单的设计、餐厅的设计与布局、餐饮生产成本控制、如何进行餐饮营销等管理知识在学校很难学到。酒店管理中很重要的突发事件管理学生也知道的甚少,比如斟酒时由于操作不慎,将酒水撒到桌上或是客人身上、客人用餐时突然停电如何处理等。实践指导教师只是将简单的操作技能教给了学生,后面涉及的管理技术却很少带入课堂,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后,自然达不到旅游企业所需的人才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和用人单位就会觉得技能的技术含量偏低,对学校的满意度就会下降。
3.课程设置不合理还体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是按自己学校的师资构建课程体系,而不是按照市场需求构建。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没有形成适合需求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教学计划也存在太多不定性,专业知识结构也满足不了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主要以认知实习为主
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主要的产品是为客人提供的无形产品——服务。大部分学生对旅游管理这个专业的认同感不足,近几年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招生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生乃至家长都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是端盘子或充当整个行程保姆的这样一种专业,都不愿意报考,即使报考了,也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的是管理。而旅游专业的实习都是从基层做起的,很多学生都存在很大的心理落差,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对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和岗位不肯服从;部分学生还会认为“自己将来不干这一行,学这个专业就是为混个毕业证书”,所以实习态度非常不好;还有一些学生即使去实习单位实习,但是刚实习一段时间甚至几天就开始找各种理由不想去实习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加上现在的旅游业市场,实习生基本没有工资或者很少,对于现实产生的生活压力,会使实习生产生抵触情绪,由于缺乏长远眼光,使一部分实习生失去了投身旅游行业的热情[2]。
从近几年的学生实习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以认识性实践为主要目的。比如曾经有游客问过一个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实习生树上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该实习生无法回答。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领去哈尔滨中央大街进行认知实习,也仅仅是走下课堂,走出校园去感受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了解中央大街的历史文化,而对哈尔滨的特色冰雪旅游的相关知识尚不可知。旅行社实习,学生只是了解带团服务、缺少门市接待、计调、销售等岗位的锻炼[3]。学生到酒店实习也只停留在操作技能上,比如《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三门课的实践教学,学生缺少对酒店经营管理方面的锻炼。在认知实习过程中,浅尝辄止是主要的问题。“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的差异无法得以体现。
(三)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落后,校外实习基地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校内实训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实训场所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大部分过程缓慢,且配套设施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只在实训室里配备了简单的桌椅和多媒体投放设备,甚至有些学校实训室建设还是空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需要模拟企业实景建设的各种实训室以及各种教学仿真软件、酒店管理软件,例如:练习学生形体的形体礼仪训练室、酒店中餐实训室、酒店西餐实训室以及导游3D模拟导游实训室等,并且这些实训室都需要大量的现代化软件相配合使用。这些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体验式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现在大部分的校外实习也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使得校外企业的实训流于形式。从酒店行业角度看,一些酒店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也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常常把学生安排在劳动量很大技术含量很低的岗位,比如酒店餐饮部门的服务员岗位和客房部门的服务员岗位等。学生实习期间往往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中度过,实习内容很单调,实践学习的层次也不高,不利于学生锻炼各项能力以及养成职业自豪感。另外,在酒店的实习过程中,实习酒店不给学生轮岗的机会。从实习开始到实习结束,学生一直在一个实习岗位实习,缺乏对酒店各部门、各岗位的了解,实践效果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从旅游行业角度看,由于旅行社大部分都属于私营企业,这类旅行社通常规模都较小,很难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只能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内部工作场所环境而已。即使部分旅行社能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这让学生感到企业没有把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传递给他们,只是把他们当成了简单的劳动力,大大损伤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实训的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四)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师资力量较薄弱。大部分学校无专职教师,教师多是从管理、地理、经济等专业转行过来的,既没有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也没有经过旅游实践的磨炼,理论与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即使现在的专职教师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资格[4]。究其根本,这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引进条件有关。高职院校一味追求与普通高校一样,把学历作为引进人才的必需基本条件,而企业里的技能型人才,比如旅游行业的中高级导游、酒店行业里的部门经理,大多没有很高的学历。而高职院校往往也很难吸引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以酒店为例,一家四星或五星酒店的部门经理,月薪一般在8 000—10 000元,还享受年底双薪、带薪休假、工装、交通、饮食等各种福利,如果他们去高职院校,其待遇会比在酒店差很多。据统计,不足15%的专业教师有实践经验,但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后,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太多,天天忙于备课、上课,无暇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同时,与实践工作岗位接触少了,跟不上行业与社会的要求。这些原因造成不少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水平普遍有限。
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课程
旅游业日新月异,其内涵越来越丰富,新的理论也不断涌现,作为向各旅游行业输送人才的高职教育,设计课程体系需要与旅游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要清楚体现出就业方向以及岗位的具体落实,及时吸收能反映旅游行业领域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1.扩大实践教学所占总教学学时的比例和实践教学涵盖的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和力度,保证不少于教育部要求的40%,甚至达到1∶1的比例,让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摆脱配角的地位。重新分配理论与实践课时,去除不必要的理论课程,理论课要以“必须”为准,“够用”为度。对实训内容较集中的课程,比如《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前厅管理》等课程,要单独开设实践课并增加实践课时。对操作实践性强的传统科目要安排实践教学,如《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酒店管理概论》等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课时。
2.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旅游专业的相关理论课程,还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旅游企业所需的有关就业素养、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曾经有实习单位提出,学生应该在学校掌握一定的插花、茶道技艺。各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应予以借鉴,在课程设置上安排《插花与茶道》这门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效果加强学生记忆、培养学生兴趣。同时,增加该门课的实践课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选修课上可以加入《形体训练》《酒店服务礼仪》《口语训练》等能培养学生自身修养的课程。另外,随着旅游市场的国际化,根据旅游行业涉外性这个特点,除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大学英语》外,还应开设《英语口语》《酒店英语》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环节教学的大纲、计划和任务。例如计划书中应含有实习目的、性质、要求、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地点及实习进程和时间安排,还要包含实习过程的考核及评分要求等内容。从而减少实践教学的随意性,提高旅游课程体系设置中知识的转移价值,为旅游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具有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人才。
(二)重新定位认知实习,认知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要在学生接触专业学习后就开始进行职业现状分析及岗位职责的分析,并定期举行实训交流会,让实训回来的学生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分享给下一届的师弟师妹们,使在校学生对将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有个清晰的认识,这对增强学生的职业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认知实习还要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实现工学结合。认知实习是学生踏入旅游企业实习的第一步,而最重要的一步是顶岗实习。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达到学与工作的互换,使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充分地与现实中企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锻炼操作和服务技能,掌握旅游管理知识。而且顶岗实习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敬业精神,為将来的就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例如:学生利用周末学校不上课的时间全天在实习企业实习,一边上课一边下企业或是充分利用寒暑假恰逢酒店行业和旅行社的旺季,安排学生集中两三个月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也完全可以利用“五一”“十一”等法定小长假,安排学生进行行业调研、酒店勤工俭学、兼职导游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三)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稳定校企合作
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5]。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中餐、西餐实训室、模拟客房、3D导游模拟实训室是最基本的实践教学设施,高职院校应本着节约的原则科学合理统筹资金,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和丰富实训设备,确保实践教学设备逐步到位。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调整后的课程设置为行业培养所需的全能型人才,在校内实训室建设上还应考虑为学生建设形体训练室、茶艺室、插花艺术室等实训室,并为相关实训室配备所需的软件,逐步完善学校实训室硬件和软件建设。
除了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外,高职院校还应不断加强与社会旅行社等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固的社会实习基地,对于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6]。高职院校提高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稳定的社会实习基地。学校应该稳定地与管理规范且商誉较好的知名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外实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至少选择2—3家五星级酒店,以及3—5家经营管理好的国际旅行社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调动企业积极性,使企业认识到与学校合作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场所,也是企业和旅游行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校企在实践教学上的合作,最终将形成校企双赢的局面。
(四)优化旅游专业师资队伍
首先,在引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时,不要单一追求高学历,对于一些从事过旅游行业工作,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应降低学历要求。
其次,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安排教师进行半脱产学习;为教师创造条件,定期到旅行社和酒店挂职锻炼;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加由旅游行业或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与旅游相关的培训,并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再次,定期邀请优秀的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技术人员或旅游领域的专家做专题讲座。并聘请专家到学校兼职任课,承担学生实践课程及对校内教师进行实践课程的培训与指导工作等。这些专家还能带来最新的旅游行业动态,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树青.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创新[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9—62.
[2]张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探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4):87—89.
[3]侯翠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7(8):106—108.
[4]杨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问题探讨[J].教育管理,2008(12):54—55.
[5]孔璎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大众科技,2011(8):207—208.
[6]关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实践教学探讨[J].现代教育,2017(1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