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院校境外办学的动因及策略探究

2018-02-13 01:26陈若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动因发展策略高等教育

陈若愚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国内高校国际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境外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尝试,将迎来其发展的历史性契机。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各高等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提供了实力支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有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国际人才储备,亦有利于开展区域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推动高等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规,明确境外办学定位,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并优化课程设置。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境外办学;动因;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12-0004-03

一、引言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的重大倡议。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边组织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同年7月,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倡导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坚持教育对外开放,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同国外教育的融合与交流,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平台。而境外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尝试,也将迎来其发展的历史性契机。

二、高等院校境外办学的背景及动因分析

1.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境外办学提供实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已有大幅度提升。不论是学术声誉、科研成果产出,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已近3 700万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12—2016年,我国共有770个学科进入ESI前1%,有学科进入ESI前1%的高校数量从91所增加到192所。上述成果足以表明我国已基本具备赴境外办学、培养国际人才的能力。此外,盘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少数国家外,绝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我国有较大的差距。从2018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16所高校位居全球前百强,其中包括中国大陆高校6所,占总数的37.5%。我国在所有沿线国家中位列第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比较优势。整体较高的发展水平为我国高校“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境外办学,从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方”转变为“供给方”提供了实力支撑。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境外办学对国内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储备国际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互联互通,而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才投入和智力支持[1]。可以说,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一带一路”建设中大量需要两类人才,一类是国际化人才,另一类是国际人才[2]。前者是指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内人才;后者则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通汉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

目前,国际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我国国内的留学生教育。《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约为20.8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6.92%,较上一年度增长13.6%。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我国主要的留学生来源国,且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鉴于目前国内各高等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基础薄弱,留学生接待能力有限,发展境外办学不失为培养国际人才的一条捷径。与留学生教育相比,境外办学更能贴近市场需要,具有更加明显的规模效应,且能大大降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经济负担,利于中国文化教育理念的传播,促进国际人才的培养。目前,已经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十多个国家向我国高校发出了办学邀请[3]。他们希望引进中国的教育培养模式,为当地建设培养专业人才,从而搭上“一带一路”发展的快车。

3.开展区域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背景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利益相关者众多。“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一项工作量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必须有充分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其提供智力支持。从我国目前区域研究的现状来看,由于沿线国家相对落后,学界对沿线国家重视不足,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因此,加强“一带一路”区域国别研究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高校开展境外办学,有利于充分利用相关国家的智力资源,深入了解当地社会与市场发展状况,及时全面了解最新发展动态,为“一带一路”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持。此外,开展境外办学还有利于各高校建立与当地科研机构、专业人才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的机制,共享研究成果,促进沿线区域国别研究水平的提升。

4.加强人文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人文交流在促进沿线各国人民增进互信,弘扬“一带一路”友好合作精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高校作为当代社会重要的知识文化交流传播基地,应成为开展文化交流的主体力量。从我国境外办学的早期尝试来看,各项目及机构均不约而同地开设了汉语、中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这不仅宣扬了中国的文化与思想,还增进了中外民众的文化认同。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各高校开展境外办学,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中和谐、包容的一面,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缓解由于现实地域因素引发的地缘经济思想,为各国开展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协作奠定认知基础[4]。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境外办学的主要策略

1.出台与境外办学现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教育部于2002年12月发布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用于规范高等学校的境外办学活动,为高校开展境外办学提供了依据。但该办法仅对高校开展境外办学的审批流程及学位授予等问题进行了规定,对其他方面并未提及,且规定较为宽泛,实操性不强。此外,该办法出台已有16年之久,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教育市场的大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规定已无法满足现行境外办学活动的要求。该办法于2015年11月被废止,造成了高校开展境外办学活动“无法可依”的局面。为此,应出台与境外办学现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对境外办学项目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课程设置与评估、教师与学生管理、财务与税收等方面做具体的要求[5],尽可能保证规定的全面性,提高规定的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高校境外办学实践,引导境外办学活动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进一步明确境外办学的定位

境外办学的定位不同决定了国内各高校境外办学的规模、专业设置以及投入的不同。从国内外大学境外办学的实践效果来看,境外办学项目是否能够良好运行发展,与校方对境外办学项目的定位是否清晰休戚相关[6]。以我国目前境外办学的实践来看,境外办学的定位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以海外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发展的最终方向为学科设置完整的综合类海外分校,此类定位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为代表;(2)以海外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围绕某一专门学科设置的办学项目或机构,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为代表;(3)以本校在校生为招生对象,利用海外教育资源,将海外“校区”作为实施学生海外交流项目或暑期学校等项目的基地,以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校区为代表。鉴于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教育领域中的比较优势,前两类境外办学的定位成为各高校的主流选择。客观来讲,三类境外办学的定位各有特点及实施重点,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清优势及发展方向,找准境外办学的定位,合理规划境外办学项目的路径。

3.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境外办学能否取得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目前,境外办学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实践方式,随着境外办学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个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亟待建立。首先,借鉴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类似于英国质量保证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用于组织与协调教育质量保障工作,并为质量保障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及建议服务;其次,建立完善的境外办学审批制度,规范申请材料,全面审核境外办学项目的课程设置、人事制度、资源配置等要素,完善对境外办学项目的事前监督;第三,将境外办学项目纳入教育质量审查体系,对境外办学项目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招生资格、管理人员的规范、教学设施的配置进行常规性定期检查,确保境外办学的项目及机构与校本部有同等的高质量、高水平[7];最后,待时机成熟时,发起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联盟,倡导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多边协作机制,实现沿线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统一及学历学位互认,并适时引入国际认可的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价机构,保障我国境外办学的质量及国际声誉。

4.优先选择比较优势或特色学科,将汉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如前所述,传播中国文化是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汉语越来越受到外国政府与广大民众的重视。以老挝苏州大学为代表的早期境外办学机构将汉语作为教学的重点。随着“一带一路”国家交往的不断深入,仅仅教授汉语已不能满足沿线各国与中国向纵深方向合作发展的需要。为此,境外办学实践中应更加重视学科设置的科学性。一方面,各高校应深入了解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设置办学的学科;另一方面,境外办学项目还应充分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将汉语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掌握汉语,熟悉中国文化,又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端人才。例如厦门大学在创办马来西亚分校时,充分考虑了马来西亚华人众多的特点,提供中国传统文化及汉语教育课程;又结合了其在应用经济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学等学科的优势,开设了经济学、工商管理、海洋环境等专业,这为其在海外办学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

参考文献:

[1]郭强.“一带一路”视阈下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7(6):83—88.

[2]朱兴德.“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高校职能与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22—26.

[3]陈鹏.境外办学,如何更有底气[N].光明日报,2016-10-11(5).

[4]沈宇航.基于“一带一路”视角的中国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世界教育信息,2017(11):60—63.

[5]林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探新[J].教育研究,2008(1):43—47.

[6]熊建輝.境外办学:“走出去”还要“走得稳”[N].光明日报,2016-11-29(14).

[7]鄢晓.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动因分析和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管理,2016(3):66—70.

[8]王光荣,骆洪福.世界高等学校发展境外分校的现状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1):50—55.

猜你喜欢
动因发展策略高等教育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