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平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畜牧兽医站,江苏 连云港 22220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也称猪革拉瑟氏病。是由某些高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疾病,以全身浆液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脑炎、胸膜肺炎等。主要临诊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共济失调和被毛粗乱,可视黏膜发绀,眼结膜潮红等。
2016年12月中旬我县养殖集中区有一养猪户共养280多头猪,其中母猪8头,仔猪130头,育肥猪150多头,主要以自繁自养为主,30~60kg占总数80%以上。由于村庄环境整治,本村养猪大户全部由村统一新建的养殖小区按养殖量到新区集中饲养,便于排污治污。转群过程中由于天气寒冷加之阴雨雪天,圈舍配套设施不完善,转群后猪陆续发病。据畜主说:先出现高热,2~3d后出现咳嗽、气喘,用退热药、抗生素、抗病毒中药以普通感冒治疗,病猪稍微有些好转。10d左右60多头猪发病,并死亡28头,主要以2~3月龄,25~50kg发病死亡多,临死前侧卧或划水样,疼痛尖叫,也有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在仔猪35日龄时已经注射过大肠杆菌三价苗,猪口蹄疫灭活苗、猪瘟耐热细胞苗、猪高致病性蓝耳苗。由于养殖量大,损失严重,因此养殖户来站要求现场进行病死猪解剖诊断,经剖检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现报告如下:
病猪发热,体温升高40.5℃~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困难、采食量明显减少、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尖发紫、四肢、腹部、眼部、皮下水肿,病呈较长的猪出现站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四肢关节肿大,颤抖。
剖检见肺脏淤血、出血,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有的发生局灶性坏死。肝、脾、肾及肠道冲血、出血。胸腔内有多量淡红色的渗出液和纤维素凝块,左右两侧肺的前叶、中叶和后叶病灶部位呈暗红色、质硬。肠的外表有浆液性或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呈豆腐渣样。疾病后期常见心包与心外膜粘连,肺脏、胸腔脏器与胸壁粘连、难剥离。病变关节周围肿大,有波动感,关节囊内有多量粉红色或淡黄色渗出液,有的呈胶冻状。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脾脏出血边缘隆起米粒大的血泡、梗死。肾乳头出血,喉管内有大量粘液,化脓性鼻炎等。
取病死猪肺脏、气管粘膜、脑组织、关节液和浆膜表面的纤维渗出物,进行病料组织混合粉碎。将病料无菌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的TSA培养基后,37℃培养48h后,观察到单个的球杆菌和长的细长的丝状以及针尖大小,无色透明、光滑湿润的菌落。
4.1 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染源是猪上呼吸道中的常在菌,因此,健康带菌猪可成为传染源。在转群、断奶后失去母源抗体保护,其它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可出现症状。因此,仔猪在出生2周龄首免、5周龄二免、每头注射2mL(1头份)成都药械厂生产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
4.2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损伤感染,污染的器械、饲料、环境、机械带毒等为传播媒介。应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人员、车辆进出入要严把消毒关。
4.3 易感动物 本病只发生于猪,从2周龄仔猪到4月龄的育肥猪均可感染发病,但常见于5~8周龄的仔猪,发病率10%~15%严重时死亡率达50%以上,所以后备母猪在产前5~6周龄首免、产前2周龄二免。经产母猪产前4~5周龄免疫1次。
4.4 副猪嗜血杆菌继发于猪的其它疾病 如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或猪圆环病毒病,温和性猪瘟是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作用才引起发病。所以应做好猪瘟、猪口蹄疫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的有效免疫,控制病毒病,减少本病的发生。
用嗜血链球康(规格50mL)通用名称: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3~5mg/kg(用本品 0.6~1.0mL/10kg.bw)1 次 /d,连用 3d。嗜血呼毒康通用名称:20%替米考星预混剂,每kg饲料兑1~2g连用7d,休药期14d。嗜血链球(规格10mL含氟苯尼考1g)和重症混感绝杀(板蓝根注射液)混合肌肉注射0.2mL/kg每隔48h/次,连用2次。有胚胎毒性,妊娠期及哺乳期家畜慎用。饲料中投喂速溶电解多维饲料按1g/kg拌料连喂3~5d可重复使用。
6.1 该猪场持续10d左右陆续发病60多头,除之前28头死亡以外,余下的40多头用嗜血链毒康和替米考星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只有5头30kg左右病程比较长,治疗效果不太明显。换用嗜血链球清和重症混感绝杀治疗3d采食量明显增加,全群病猪精神状况有所好转,继续用药3d,间隔1周回访猪群全部康复。
6.2 自12月中旬我县某乡镇养猪户发现猪嗜血杆菌感染以来,周边乡镇已经发现多例猪感染,主要原因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需要二次免疫且价格昂贵同时养猪户对猪嗜血杆菌病的惑视导致高发。
6.3 严格消毒,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百毒杀溶液按0.05%浓度兑水喷洒圈舍地面、墙壁,可达到阻断该病作用。
6.4 饲养环境卫生差、密度大,饮水供应不足,营养性饲料使用过多、转群、应激、病毒性传染病诱发导致该病增多应高度重视。
6.5 本病在发现猪群中零散高热时使用药物不当,抗生素用量不足没有针对性,延误治疗最佳时机,造成经济损失。实践证明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早预防、有针对性用药是减少损失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