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医派叶天士《女科医案》妇科学术思想探微

2018-02-13 22:23许小凤
江苏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女科叶氏叶天士

徐 宁 许小凤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2.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附属医院,江苏苏州215009)

叶天士作为清代吴门医派的代表医家,独创了卫气营血理论,为温病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笔者在阅读叶氏所著的《女科医案》[1]后,收获颇丰,认为其妇科学术思想同样值得深究。现将叶氏在《女科医案》中的妇科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1 疏肝理气,补肾并重

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可调畅情志,条达气机。清代医家何梦瑶曾言郁致百病,皆由肝失疏泄引起[2]。叶氏[3]云:“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官,其性急而动。故肝脏之病,较之他脏为多,而于女子尤甚。”其在《女科医案》仅《调经门》中便记载有17案由肝病引起,占29.31%。如《调经门》中《愆期篇》记载:“情志郁勃,气逆多升,络血上冒,连次小产,冲任已怯,心嘈震悸,目珠痛头胀,肝胆厥阳动极,必须怀抱宽舒,可望病痊,否则延成痼疾矣”,此案说明叶氏认识到了肝气条达对女子的重要性。治疗由肝病引起的妇科疾病,叶氏主要以疏利为主,以逍遥散化裁,临证之时常加川芎、香附、郁金、丹皮等疏肝解郁之品。

中医认为,肝肾乙癸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共同主持下焦,故叶氏常疏肝补肾并重。其在《调经门》的《愆期篇》中记载:“程三七十三年不孕育,其中幻病非一。病人述经期迟至,来期预先三日,周身筋骨脉络牵掣痠楚,不得舒展。凡女人月水,诸络之血。肝血阴虚,木火内寄,勿执经后期为气滞,乱投破气刚药劫阴。”方以河车胶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以生地、白薇、黄柏清肝经之热;以沙苑子、生杜仲温补肾阳;枸杞滋补肾阴;以山楂行气散瘀,补而不滞;以益母草活血行血。全方旨在温补肾阳,滋补肝肾,清肝经之热,又兼以行气活血,使肾气足,阳气旺,肝血充,从而使月经如期而至。另见《调经门》的《倒经篇》中记载:“朱,冲年天癸未至,春阳升动,寒热衄血。平昔溺后腰痛,耳目甚聪明,先天质薄,阴本难充易亏,最多倒经之虑。”方选牛膝、茺蔚子等入肝经之品活血调经;血肉有情之品雄乌骨鸡滋补肾精,滋阴补阳[4]。

2 着重补阴,兼顾扶阳

傅杰英[5]提出女性生理功能具有特殊性,经、孕、产、乳均以阴血为物质基础,故女性时常阴血不足;在七情活动方面,女性的特点是情感丰富,多愁善感,故常见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损耗阴精,因此在女性中阴虚体质较多见。叶氏提出:“阴本难充易亏”,其在《调经门》《胎产门》《带崩门》《血室门》中对阴虚致病均有诸多提及。如其在《带崩门》中《带淋篇》记载:“孕育已十一胎,未到七七,天癸已绝,八脉不司约束,脊腰酸痛,足跗骨中麻痺,问有带淋畏热,此属阴虚,虎潜法治之”,方以熟地、当归、白芍养阴补血;以血肉有情之品龟版、虎骨胶滋阴,填补肾精;以知母、黄柏滋阴清热;同时加入牛膝引火下行,补中有泻。又见《调经门》的《愆期篇》中记载:“每交夏五六月,喉间宿病蛾发。既愈后,仍然鼻塞火升,上热下冷,经水或前或后,形瘦脉小数,是阴弱不旺,肝阳左升太速,右降不及,夏令阴伏于里,阳泄上浮,乃发病根由。”方用阿胶、白芍滋阴养血;生地、天冬滋阴清热;丹皮、丹参通畅血脉而调经水;辅以石决明平抑肝阳;再以银花疏散上焦风热。

而阴阳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叶氏认为阳可损及阴,阳浮则阴虚,故并不仅仅拘泥于补阴,而常阴阳双补,以阳中求阴。如《胎产门》的《产后篇》中记载:“邹某阳不入阴,不寐汗出,产伤阴先受损继而损至奇经,前主温养柔补,谓阴伤不受桂附刚猛,阅开列病情,全是阴虚阳浮,漏经几一月,尤为急治”,方以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以天冬滋养肾阴,生津润燥;以血肉有情之品鹿茸滋阴补阳,填补肾精;以沙苑子温补肾阳;以枸杞滋补肾阴,以阳中求阴;以茯神宁心安神。

3 因地制宜,长于祛湿

女子无论在生理或病理上,均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密切,且水液代谢的正常与否均与肝脾肾三脏有关,故湿邪疾患在妇科疾病中颇为常见[6]。而吴地地处长江中下游,有“鱼米之乡”之称,地处潮湿之带。每当长夏之季,天之热气与地之湿气交融,湿热之邪易侵犯体弱之人。故叶氏曰:“吾吴湿邪害人最广。”[7]

叶氏治疗湿邪致病主要分为宣肺渗湿、温阳化气、通阳劫湿、清热化湿、淡渗利湿以及健脾化湿法。宣肺渗湿法适用于湿邪阻于上焦,症见脘痞不饥、头身疼痛、苔白脉濡等,常用半夏、厚朴、滑石、通草、杏仁、白豆蔻等。温阳化气法适用于湿阻中焦,症见口淡不渴,食少便溏,脉弦或濡,甚或眩晕呕吐,此法主要以苓桂术甘汤加减。通阳劫湿法适用于寒湿伤阳,阴盛阳微之证,症见形寒怯冷,肢冷痹痛等,常用附子、干姜、白术、桂枝等。清热化湿法贯穿于妇女经带胎产各个方面,湿热之邪易侵袭下焦,损伤妇女冲任胞脉。《傅青主女科》云:“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而肝不藏血,亦泻于带脉之内,皆由脾气受损,运化无力,湿热之气随气下陷,同血俱下。”在治疗湿热之邪引起的病证之时,叶氏常兼而治之。淡渗利湿法适用于湿邪壅盛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内经》有云:“开鬼门,洁净府”,叶氏常以五苓散化裁,通过通利小便以祛湿邪。健脾化湿法则适用于脾阳不振,无力运化水湿之证。叶氏常用建中汤或异功散化裁,务以振奋脾胃阳气,使湿自祛。

《调经门》的《经闭篇》记载:“邹案,腰以下肿,经闭四月,腹痛泻不爽,议开太阳导其气阻水湿。”方以泽泻、猪苓、防己利水祛湿,生白术健脾利水,厚朴燥湿除胀,牡蛎化痰软坚。本案以苓桂术甘汤化裁,此方适用于湿伤脾胃,浊阴凝聚,而见口淡不渴、脘痞便溏、食少嗳噫甚或眩晕呕吐、舌苔润滑、脉弦或濡等证。取阳气宣展则水湿自除之义。再如《愆期篇》中记载:“王案,脉右缓左涩,经水色淡后期,呕吐痰水食物,毕姻三载余不孕,此久郁凝痰滞气,务宜宣通,从阳明厥阴立方。”方中以半夏、广皮、茯苓、厚朴、茅术、吴萸化痰祛湿;同时加入香附、山楂理气化滞,共奏除湿之功。此方重用补气健脾之药,取脾健则湿除,湿除脾自健之意,此法适用于脾虚中阻,水湿内停之证。

4 调补奇经,尤重冲任

叶天士继承了《内经》和《难经》有关奇经的理论,并将其和脏腑、十二经脉理论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奇经辨证论治学说,不仅填补了奇经辨治的空缺,更为妇科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奇经病证的治疗上,叶氏强调分清虚实。其指出:“奇经之结实者,古人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其虚者,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病必痊愈。”奇经之病,虚证居多。虚证多因脾胃与肝肾之精血受损,不能输布所致,常见月经失调、崩漏、带下病、遗精、内伤发热等证。而奇经实证,前人论述较鲜,亦是叶氏着力之处。叶氏认为奇经实证多由奇经气血运行不畅造成,常见女子月经不调、痛经、癥瘕及男子疝气等。而治疗奇经之病,不论虚实,均需采用“通因”之法,实者疏通脉络,畅通气血;虚者亦应寓补益于通调脉络之中。用药上叶氏强调当用血肉有情之属,他认为“草木药饵,总属无情”。常用药有紫河车、鹿角胶、阿胶等[8]。叶氏所著《女科医案》中,按奇经八脉辨证立法、遣方用药者占1/2以上,尤重冲任二脉[9]。在《女科医案》中,冲任病变总体可分为虚、逆、结、不固四类。虚,有阴虚与阳虚之别。阴虚,是因“五液皆涸,冲任不用”,而导致“冬令稍安,夏季病加,心摇动,腹中热,腰膝跗骨皆热”。阳虚,是因“由阴气走乎阳位”,致“经漏经年不痊,形瘦肤千畏冷”。结,即“瘦聚病结,痛胀妨食,得食不下,痛甚。今月经阻不至,带淋甚多,病由冲任脉络,扰及肝胃之逆乱”。逆,为“冲任虚气上逆”,乃致“脘中痛而胀满,或阳浮风动郁冒。不固,可致“漏淋成带,入暮溺频不爽,惊恐神呆,骨骱尽痛”[10]。

5 扶持中土,充盈血海

中医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胃中水谷之气旺盛则冲脉血海之血盛,月事才得按时下。张景岳也认识到了脾胃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重要性。其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提出:“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也”[11]。同样,叶氏也强调脾胃在妇科疾病临证中的重要性。《女科医案》仅《调经门》中便记载有13案是由脾胃病所引起,总占22.41%。叶氏关于脾胃的理论诸多,如:“冲任血海皆属阳明主司”,“阳明隶乎冲脉”等[12]。在临证时,其常从中焦脾胃入手。在治疗上,叶氏主要采用扶持中土、温养之法。临证之时根据病情之深浅,强调从中焦入手,运用建中和营、温中摄血或通理胃阳的方法以调补冲任血海,在治疗女子月经愆期、经闭、崩漏等下焦病证中效果卓群,常用小建中汤加减。

其在《调经门》的《经闭篇》中载:“朱案,当节令呵欠烦倦,秋深进食,微有恶心,病起至今,月事不来”。胃主受纳水谷,胃气不足,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见呵欠烦倦、月事不来;胃气不降,则见微有恶心。叶氏提出“阴柔腻滞当停”,通过振奋胃阳,调节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之源旺盛,月事正常。再如《愆期篇》中载:“姚案,久嗽背寒,晨汗,右卧咳甚,经事日迟,脉如数而虚,谷减不欲食。”叶天士认为嗽背寒晨汗乃肺气受伤而致,谷减不欲食乃中气虚馁的表现。在治疗上叶天士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取“损其肺者益其气”之意,是培土生金法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叶天士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

叶氏《女科医案》代代相传至今,临证思路广泛,组方灵活,用药轻灵。本文仅从上述5个方面论述了其妇科学术思想,实为挂一漏万。只愿作抛砖引玉,以冀为传承和发扬吴门医派妇科作出努力。

[1] 叶天士.女科医案[M].上海:神州医学社,1921.

[2] 马珊珊,呼敏,王荣.论“女子以肝为先天”在叶天士妇科病治疗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25.

[3] 叶天士,撰.临证指南医案[M].苏礼,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4.

[4] 殷寻嫣,陆翔.叶天士妇科病学术思想探微[J].中医学报,2016,31(12):1925.

[5] 傅杰英.浅谈中医美容对女性阴虚体质的认识及调护[J].新中医,2002,34(8):47.

[6] 周永华.浅谈湿邪及其与妇科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611.

[7] 堵吉.叶天士对妇科病湿邪致病的诊治规律发微[J].中医药学报,2015,43(6):117.

[8] 陈林榕,吴焕林.叶天士奇经八脉辨证论治探讨[J].中医文献杂志,2007,25(3):28.

[9] 许小凤,顾灵,顾颖.吴门医派月经病证治学术思想探微[J].中医杂志,2014,55(9):806.

[10] 刘菊芳.叶天士女科诊疗经验初探[J].新中医,1992,24(7):49.

[11] 刘玉兰,夏阳.学习《景岳全书·妇人规》:谈调经之要贵在补养脾肾[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2):108.

[12] 王秋兰,李振彬.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学术特点探讨[J].四川中医,1990,8(10):9.

猜你喜欢
女科叶氏叶天士
柴胡女科之用
中医名言拾粹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叶天士棋子治病
鸣鹤叶氏诗人与白湖诗社
叶天士拜师谦学
医学家叶天士治贫
坐拥金山却穷死的袁世凯六姨太
做人要逗,才华要秀
叶天士栀子豉汤的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