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毅
广州城建技工学校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普遍使用的班级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①严厉专制型。这种类型的班主任对班级事务认真负责,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管理和过问,并且对于犯错的学生往往采取较为严厉的惩处,也因此给学生一种难以亲近之感,师生关系冷淡[1]。由于技工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这种过于压抑的班级管理模式,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为了挑战班主任的权威,而故意与班主任作对,班级管理效果较差;②放任自流型。这种类型的班主任往往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承担起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班主任很少为学生提出指导或建议,很少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导致班级纪律较差,难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同样也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2];③民主交往型。这种类型的班主任擅长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从而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提出意见或建议,从而为班主任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提供参考。但是依照实际情况不难看出,在技工院校中前两种类型普遍存在,而第三种却少之又少。
实际上,无论是技工院校还是其他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最具有发言权利的人群[3]。但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时却很少有人能做到,甚至在做任何决定时也不会询问学生的意见,班主任只是根据过往的经验或者是自己的主观想法来进行管理。这样非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还造成原本应该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得紧张,最后逐渐演变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班级管理实际上应该是“双向”的,只有双方意见统一,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在许多技工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除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之外,每个班级还会制定各自的规章制度、班规或者是一些奖惩制度。虽然制定这些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却存在着执行力不强、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实际等问题,最终导致这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用处,宛如一张废纸,这样最终只会造成学生的不满,令学生对班集体失去信任。
根据实际情况不难看出,报考技工院校的学生往往是一些不愿意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普遍存在抵触心理,再加上家长与周围人的态度,令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越发排斥学习。即使进入技工院校,学生普遍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导致无法跟上学习进度。除此之外,由于初中教师错误的教学态度,导致学生对于班主任的关心存在着怀疑、排斥的心理。如果班主任无法正确处理,那么最终就只会令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而影响到正常的班级管理。
在技工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不能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就难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那班主任也无法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工作之前首先就是要获得学生的信任。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从时间上来说,新生第一学期是班主任树立正面形象、获得学生信任的关键时期。如果从一开始就无法获得学生的信任的话,班主任之后再怎么努力也都是于事无补。新生刚刚中学毕业,有些学生还是远离父母、家乡在外求学,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往往会出现一时难以适应的情况。这时,班主任就应该走入到学生之中,用“爱”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努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尤其是对于一些单亲家庭或者是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特殊关注,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令他们也能够打开心扉,主动与班主任进行交流。通过班主任的言行举止,让同学们感觉到班主任既是可敬可佩的师长,又是暖心的朋友。
在获取了学生的信任之后,班主任需要建立健全的、多元的管理制度。由于技工院校自身的特殊性,班主任首先就应该注重班级纪律。技工院校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班主任应该要在生活、学习方面帮助学生养成一些好习惯,并且注重乐于助人、团结等方面品质的培养。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班主任可以进行适当地放权,“归还”班级的主体位置,令学生成班级的主体,加入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之中。对于一些班级的决定,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倾听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培养学生的团体向心力,令学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变得和谐。
学生在技工院校学习阶段,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与配合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老师需要给家长提供更多的有关就业的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绪上的变化;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避免一切非智力因素引起的问题,搞好学生们的饮食起居,让学生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管理班级,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让班主任与学生成为朋友,保持着相对平等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推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要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秉承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最大的帮助,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技术,实现全方面的素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