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境遇中统战工作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

2018-02-11 13:46吕敬美
理论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现代性一致性

□吕敬美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统一战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的基本经验,而且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在去年结束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提到这个关键词。实际上,他早在2015年5月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就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1](p303)无独有偶,同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并重点强调在统战工作中应“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这充分说明了新形势下在统战工作中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尤为迫切。那么,如何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及其在统战工作中的基本表现呢?如何具体把握新形势及其给统战工作带来的诸多挑战呢?回答上述问题无疑对于理解通过统战工作建构具有现代性意蕴的多民族国家不无裨益。

一、一致性和多样性及其关系在统战工作中的体现

毋庸置疑,一致性(Consistency)和多样性(di⁃versity)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基本现象和重要范畴。即使从哲学上来说,如何处理和解决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也是困扰哲学发展的重大课题,毕竟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正是一和多、同和异、同质性和差异性、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关系,更何况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常见的理论问题,更是基本的实践问题[2](p60-67)。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整个世界之中林林总总的事物都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体。如果说多样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立者的个性、差异性和特殊性,那么一致性指的是对立者之间的共性、同质性和普遍性。然而,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来理解一致性和多样性,究其实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就人类社会政治生活而言,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之间呈现出不可通约的多样性,比如不同的阶层利益、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为了追求一定的共同目标,就会在阶层利益、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进而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政治联盟。众所周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进程之中所形成的统一战线就是这样一个社会政治联盟。

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凝心聚力,为实现特定时期历史任务而最大化自身社会政治力量的过程。因此,统战理论跟党史、党建理论一样,从属于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的理论体系,是该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统战理论充满着一致性和多样性的辩证法思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来切入。从本体论层面而言,具有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社会政治力量正是统一战线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如果社会政治力量之间仅仅只有一致性而缺乏多样性,那么作为社会政治联盟的统一战线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如果社会政治力量之间只有多样性而缺乏一致性,那么作为社会政治联盟的统一战线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性。概而言之,统一战线正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产物,并且在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中得到向前发展[3](p22-23)。在20世纪上半叶民族危难之际,国内军阀割据、党派纷争,几乎一盘散沙。毛泽东通过对敌友的经典划分[4](p3),从而清醒地把握到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他主张建立革命同盟军不仅要吸引工人阶级等社会势力的参与,还要努力争取广大农民群众作为主力。而正是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革命任务勾连起来,才有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才为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从认识论层面而言,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矛盾运动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不同社会政治力量所呈现的一致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统一战线的本质属性。因此,有学者直接把一致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视为统战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基石[5](p54-59)。可见,要做好统战工作中的理念建构、制度设计和现实操作,应牢牢抓住一致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把钥匙。换言之,在统战工作中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一个应该予以坚持的基本原则。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将利益、观念等多样性矛盾定位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人民内部的差异性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矛盾。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比如政治上要采用民主,经济上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文化上采取双百方针,民族关系上要加强团结等。当然,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这些理念未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及至“文革”,毛泽东所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使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致性得到畸形的发展,而多样性受到极端的压制,不失为惨痛的教训。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全面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从而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任务,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中共中央把在统战工作中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提法上升到方针的层面。

从价值论层面而言,努力发展一致性是统战工作中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因为这种一致性反映了统战工作的目标的共同性。换言之,统战工作的价值在于有一个确定性的寻求,即促成共同目标的实现。共同目标关系到整个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更关系到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来看,历史上的活动都是“群众的事业”“‘群众’的思想和活动”,那些“行动着的群众”[6](p286-287)正是历史的创造者。诚如恩格斯所言,历史是由无数个相互交错的单个力量所构成的总的合力和结果,其中“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7](p592)因此,为了实现特定时期统战工作的共同目标,我们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很多仁人志士呼吁为了民族救亡而奋斗,“争取国内和平,停止国内的武装冲突,以便团结一致,共同抗日”[4](p255)。因此,国内矛盾暂时让位于国家之间的矛盾,国内两个政党的相互敌对一度让位于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不仅暂时停止了武力推翻国民党的方针,而且把军队交由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来指导;相应地,国民党也一度抛弃内战、独裁和对外不抵抗政策。正是基于此,二次大战中东方主战场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才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复杂现代性境遇给统战工作带来的风险性挑战

上述论述不仅是从三个层面来把握统战工作中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哲学内涵,而且大致碰触了中国共产党在统战工作中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经验和教训。当然,这绝不仅仅是为了检验理论、建构思想,更是为了回应当下新形势、展望统战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所谓当下新形势就是复杂现代性(Complex Modernity)境遇,即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运动与中华文明复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与全球化趋势三大张力之中[8](p22-39)。如何来理解这三大张力呢?应该说,正是为了清晰阐述才把这三大张力明确地分开,实际上它们本身是相互缠绕的:其一,中国现代化从根子上虽然不是内源自生型而是外源植入型的,但是在全球现代化的趋势下如果无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的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丧失自己的主体性地位,沦为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的附庸。其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特殊实际相结合,在此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一方面是传统中国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时代发展趋势使然,一方面是全球化境遇中民族国家兴起的中国产物。其三,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遭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质上是从植根于天下观念的帝国逐步转化为具有现代性意蕴的民族国家的过程,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既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挪用,又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纯粹移植。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基于自己民族的特殊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性进而做出了不同的制度选择,这本身就是和而不同的具体表现,透露出全球范围内国家道路选择中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问题在于,上述现代性境遇给统战工作带来了包括社会阶层的细分化、社会利益的差异化、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在内的诸多风险性挑战。而这些挑战都涉及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之。首先是社会阶层的细分化,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展开,传统社会中二元对立且相对固化的阶级划分被细致化为具有异质性的不同阶层。陆学艺曾根据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区分标准把当前中国社会划分为如下十大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9](p8)。可以说,这种社会阶层的细分化本身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生活中阶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使得要把诸多社会阶层整合到一定的社会秩序范围内非常困难,即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功利而浮躁的现代性物化处境中,各社会阶层俨然一个孤独的散在四方的集团军,而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往往只顾及一己之私利,俨然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所谓“自我中心的无公德的个人”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据说是钱理群所创,指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而“自我中心的无公德的个人”是阎云翔所创,指过度功利的个人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使得很多人忽视了尊重他人同等权利的义务([美]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M]龚小夏,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250-251)。。这种状况所带来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社会个体化的普遍状态下重建共同体?

其次是社会利益的差异化,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展开,现代性的物质层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有的利益群体通过较为普遍的社会分工不断地分化出来。这得益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经济方面的诸多创举,比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共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等。显而易见,社会利益的差异化与上述社会阶层的细分化具有深刻的联系: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利益,社会利益差异化本身就是社会阶层细分化的根源所在,或者说社会阶层细分化是社会利益差异化的进一步表现。而社会利益的差异化造成的问题在于如何协调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这无疑是一个颇为棘手的现实问题。其中,一方面,如何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政党、国家和市场在协调各种社会利益时到底分别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注重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如果忽视各种社会阶层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甚至弱化他们的利益诉求将导致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和进一步激化。

再次是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即在前述社会阶层细分化、社会利益差异化的基础上呈现出各社会阶层思想价值观念的多样性,而这些思想价值观念通常由一些被称之为社会思潮的主义话语来表征。所谓主义话语往往是由专家学者等知识分子扛着大旗所展开的自觉表述。毋庸讳言,虽然绝大部分人有相关利益诉求,很难都达到自觉化、系统化、理论化的表述,但是其自发的、弥散的、口语化的思想价值观念往往呈现出某种主义的倾向性。因此,那些率先觉醒且善于表达的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良心就会自觉地、系统地、理论地把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的利益诉求表达出来。众所周知,一方面,近代中国所遭遇的重大变局使得仁人志士们痛定思痛,从而在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方案选择上充斥着各种主义话语;另一方面,自进入社会主义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仍不乏一些异质性的声音,诸如新左派、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威权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10](序P2)。平心而论,这些成系统、理论化、有立场的社会思潮都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症结所在有自身的指陈,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更是有自己一套总体上具有排它性的方案。因此,如何直面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包容、倾听这些表征着一定利益诉求的主义话语,吸收其合理之处,批判其偏颇甚至错误之处,进而用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来引领这些社会思潮,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直面并将长期直面的问题。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致性的导向应该包容、倾听这些主义话语的声音,体现自己的人民主体性;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主义话语应该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在舆论监督的同时努力建言献策。总而言之,这就要求我们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地位,在此基础上达到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的良性互动,进而形成理性平和的社会共识。

上述我们揭示了复杂现代性境遇给统战工作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宗旨在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突出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致性和多样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无疑具有深刻体现,如何努力发展一致性、正确引导多样性来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中所要做的工作非常之多。原因在于,统战工作对于中国现代性建构具有举足轻重的当代意义,说小一点关系到个人如何在当代社会更好地安身立命,说大一点涉及政党、国家的长期稳定地发展。当然,统战工作的基本原则在于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其可能路径已经由上述挑战提示而出,即团结多种社会力量、兼顾各方社会利益、引领多元社会思潮。

三、通过统战工作建构现代性多民族国家的路径分析

如果说现代性境遇中一个突出的任务在于建构具有现代性意蕴的多民族国家,那么统战工作在其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呢?或者说,如何通过统战工作来建构具有现代性意蕴的多民族国家?这就要团结各阶层力量、各民族群众和各政党集团,要用和合学的观念来把握各阶层、各民族和各政党之间的关系。所谓和合学必须回到中国传统文化来理解。“和合学”这一概念是张立文先生所创,在他看来,“和合”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所在。据他考证,“和”“合”在《论语》《老子》等经典文本都有所体现,比如《论语》中的“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再如《孟子》中的“天时地利人和”、《荀子》中的“天地合而万物生”、《老子》中的“冲气以为和”、《庄子》中的“合则成体”等。当然,在《管子》《墨子》等著作中都将“和”“合”连用而成为“和合”,而“和合”最早出现于《国语》之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商契能和合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教”,使百姓安定和谐地相处。不难看出,所谓和,有和谐、和平、祥和的意思;所谓合,则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用,意指在承认各种各样的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基础上,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和谐而稳定的和合体中[11](p43-57)。换句话说,和合学就是在承认多样性的前提下坚持一致性。因此,它在统战工作中大有用处,比如它有助于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有利于实现以大陆同胞与海外侨胞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要通过统战工作来建构具有现代性意蕴的多民族国家,就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社会各阶层的多元共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即联合起来的单个人。不过,这种联合并非指单个人的机械累加,而是指“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12](p221)。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多元共生的有机体,人们很难离开社会而获得一己的生存和发展。上述可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展开,现代性的物质层面获得了丰富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多样性的新社会阶层,这给统战工作带来了风险性挑战。这些社会阶层的一个现代性特点就是流动性、碎片性,比如从农村到城市、从中小城市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很容易导致社会共识难以达成、社会秩序濒临破坏和社会意义趋于坍塌。因此,统战工作应当加强对各社会阶层的有效整合,通过利益平衡机制来积极回应各社会阶层利益诉求,尽量减少矛盾和冲突,毕竟碎片化的人们往往“彼此冲突”,“极少累积并凝聚成一个共同的事业”[13](p321)。在当前局势下,要充分发挥行会、中介、社团、社区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管理创新拓展市场和社会自主发展的空间。通过引导各个社会阶层的公民合理、有序、规范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使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获得健康长足的进步。其中,政协应充分吸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参与,适当增加各社会阶层在政协中的比例;在医疗、教育、住房等重大政策出台之前应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切实地征求和听取各社会阶层的意见。因此,如果说要把统一战线作为吸收社情民意、为民众利益代言的有效平台和组织,那么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搭建这个平台和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

其次,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随着民族主义在现代世界的大肆兴起,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念所支配的民族国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实质而言是为了达到民族自决权使然。传统中国支配着人们国家观念的是天下—帝国秩序,而中国现代性求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就是现代民族国家取代传统中华帝国。所谓民族,从多样性层面而言包括汉、满、蒙、回、藏等,因此国家应为多民族国家;从一致性而言,正是指“中华民族”,该词由梁启超首次提出,杨度、章太炎等仁人志士沿用,他们都认为中华民族乃是多民族融合而成。这与其说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语词,不如说是文化学意义上的概念。正是基于此,费孝通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14](导论p3)。这即是说,中华民族并非传统中国里既成的民族实体,而是中国建立了现代主权国家之后在民族自觉意义上逐渐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曾经中国欲救亡图存,因此在社会革命中以“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单元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现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解决民族矛盾、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关键所在。正是基于此,要促进民族关系和谐,要本着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抛弃大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在政治上大力完善民族区域制度,在经济上让各族人民受益于国家的发展,文化上增进民族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其中在文化方面特别应注意的是宗教内部的稳定发展和各宗教之间的和谐共生,如果说一致性集中体现在爱教爱国,那么多样性则主要体现在各宗教的相对独立和信仰自由。一言以蔽之,宗教作为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文化观念,需要加以引导以使其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再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对于我国政治制度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无疑是体现统战工作中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系统设计。这种制度设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选择,既区别于西方很多国家的多党制,也区别于前苏联的一党制;其显著特征不仅体现于共产党领导与民主党派合作,而且体现于共产党执政与民主党派参政。必须注意的是,民主党派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合作的前提条件,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政党之间共同合作的基本原则。其中,中国共产党要获得这种领导地位,就必须在社会建设中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彰显自己的人民主体性,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上加强党的建设,要虚心接受民主党派的批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从而全方位进行政治协商。这种民主协商旨在达成政治共识,保持政治生态的和谐稳定,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力图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性地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来把握统战工作中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基本表现,既没有满足于从哲学思考的角度泛泛而论,也没有停留于历史叙事中的细枝末节。我们主张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既有实践检验,又有理论探索)来直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进程中统战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然而,这一研究是无法在一篇论文中完成的,也不应以一篇论文来轻易打发。原因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攸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宏大叙事,而统战工作在此叙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作为新形势的复杂现代性境遇中如何更好地做好统战工作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比如,如何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和现实操作等三个层次做到团结多种社会力量、兼顾各方社会利益、引领多元社会思潮?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这些都完全不是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问题,任何试图轻松解决的妄想也都无济于事。这就需要我们在后续的探索中立足于社会现实来持续深化和拓展上述论题。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现代性一致性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