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教学空间的布置艺术

2018-02-10 06:38陈玉敏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班化师生空间

陈玉敏,李 允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教学空间是近年来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小班化教学推进之后,教学空间的价值更加凸显出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小班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教学相比,课堂规模缩小,在这种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教学的理念和方式的转变,而且要考虑到学生人均空间的增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学资源的增加,这块教学空间资源为我国教学空间的优化改造创造了条件。在小班化教学的推行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教学空间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空间布置提出新的要求,进而提出有效的教学空间布置策略。

一、教学空间的阐释及教育意蕴

(一)教学空间的阐释

教学空间在国外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相关的研究,而国内“教学空间”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出现,其后它的概念和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起初对教学空间的理解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场所,大多指的是一些教室、实验室等,自90年代以来,大多数的研究是从建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对教学空间进行阐释。从建筑学的角度,大多数的学者强调的是对教学空间的大小、格局、形状、开放性和组合的灵活性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内部的实体性因素达到协调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勒温(Kurt Lewin)提出“心理场”的概念,“心理学场”就是由教学空间中的各个要素(物和人)相互作用形成的,虽然看不见,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对空间中的师生产生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刘云杉博士从教学有多少空间形态,在不同形态的空间中,师生的交往方式与质量和课堂的气氛有何差异来探讨空间对人的影响,关注更多的是发生在这个空间中的教学活动所传达出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社会属性,而不是教学空间本身。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学空间的内涵不断得到深化拓展,其已经由对“物”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由此作者认为,物质空间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但如果将“人”的因素从教学空间中抽离出去,这种空间也只是一个空壳。因此教学空间是一个具体的生动的,兼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空间的共性又融合了教学活动本身所特有的个性的一种空间存在。

(二)教学空间的教育意蕴

教学空间作为教学活动进行的依托,其本身就存在丰富的教育学意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豪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曾指出时空的教化意义,他说:“时空会说话”(Space Speaks)、“时间会说话”(Time Speaks),并指出时空和时间的变化会对交际产生影响,可以加强交际的效果,有时还会超过言语的作用。[1]在课堂教学中,有形和无形的教学空间总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对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制约的作用,不但能从外部给师生提供一个交往、互动、学习、工作的场所,而且能从内部给予师生精神上的凝聚与召唤,发挥着它培育人、激励人、引导人、发展人等多方面的功能。

第一,形塑空间下的教育隐喻。教学空间并不仅仅是由多种冰冷的物体组成的客体,作为师生互动的载体和生存发展的场所,还体现出师生与教学空间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佐藤学在其“三位一体”的对话学习观中曾提到建构起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实践之一就是同客观世界进行对话。师生在教学空间中不仅仅是存在者,师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存需求来改变原有的空间,在师生主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生成新的空间,师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原有的空间布局,同时新生产出来的空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有限制和制约的作用,因此教学空间与其中的师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具有建构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在日常形塑教学空间中考虑最多的就是物体的摆放、座位的排列以及整体的布局等,这些都在无时无处地与师生产生对话并传达出相应的信息,例如,将考试的成绩张贴到教室前面,按照成绩或者个人喜好进行排位、教师教学空间(讲台)远远大于学生学习的空间,教育者在对空间分割的过程中,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而且在这个空间中教师可以随便走动等,这些不经意的操作其实已经将教室中的主体又进行了不同的划分,这些隐含在其中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在进行空间划分时要注意规避这些问题,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来进行空间设计。

第二,无形空间下的教育隐喻。教育人类学学者博尔诺夫提出“教育气氛”的概念,即师生、生生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状态,以及由这些相互关系所营造出的教学氛围,不同类型的教育气氛会造成教育效果的极大差异。现存的师生关系中有几种比较典型的类型,如: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基于不同的师生关系所营造出的“教育气氛”是不同的,“教育气氛”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环境和人际关系,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与其他两种相比,更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提过,学生在和谐融洽、能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环境中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学习动机,产生好的学习效果。这些都要求师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范梅南曾经提出教师“替代父母”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个前提就是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教育影响。

二、小班化教学对教学空间布置的要求

当今推行的小班化教学,有其自身特有的品质。就其外部表现形式而言,就是班级人数的减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班级规模并不是小班化教学的核心,要想体现出小班化中“化”的属性,仅仅减少人数是不够的,必须还要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在这个目标中不将学生的认知目标作为主要的唯一的目标,还应该将非认知的目标比如学生的情感、态度、人际交往等考虑在内,相关研究也表明,小班化教学可能不会让学生在成绩上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在潜在的认知、情感、态度方面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合理挖掘教学空间中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小班化教学的目标追求有着共通之处,教学空间的布置艺术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之前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学空间的布置过多地倾向于实物层面,不考虑教室中的物体以及它们的排列组合是否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空间布置缺乏艺术性。要想把教学空间布置得有艺术性,那这个空间中的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要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教学空间的布置艺术是指艺术地对空间内的各种实体进行合理调配,以使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的需要,营造积极向上、轻松自然的情境,从而促进教学有效进行的活动。[2]小班化教学对教学空间的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学空间布置理念:立足学生个性

小班化教学不仅是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更重要的是推行小班化也是促进教育理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之下,相应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等从整体上发生转变,在小班化教学推进过程中,众多研究一致表明,小班级规模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或能力,如果教师不能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策略,那小班教学和传统的大班教学没有区别,甚至在人才培养的“规模效益”上还不如大班。何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就是在新理念支持下异于传统大班教学的新模式。相应的教学空间的设计理念也要随之发生转变,传统的教学空间由于政策、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很难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设计更多的是满足教师教的需求,就比如我们每个教室中的讲台、秧田式的座位排列方式等,它不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而是方便教师管理,知识的传递只是单向度的授受过程,教学空间当中到处充斥着教师对学生的掌控和约束,彰显着教师的权利。传统的教学空间使学生个性丧失,而小班化教学是“个性化教育”的产物,强调尊重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兴趣与志向,所以个性化发展空间正是小班化的教学空间中所需要的,班级规模的缩小是空间改造的物质基础。教学空间作为教学活动发生的场所,也应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与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二)教学空间布置格局:致力于课堂形态多元开放

在小班化推行之初,就有学者提出,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要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及中小学内部管理改革相结合。[3]从微观层面来说就是原有的教学空间布局已经不能满足小班教学的需要,我国现行的教学空间封闭、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室的空间布局单一,长期以来主要以秧田式为主,虽然也有马蹄式、新月式、矩形等变式,但是并不是特别普遍;再者就是关于教室中空间的分配,我们传统的教室一般只有教学功能区,学生能活动的区域也仅仅是自己的座位所在的这一片区域,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功能区。第二,教学空间的搭配单调,《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规定教学用房的教学基本设备及设施主要有:黑板、讲台、投影屏幕、广播音箱、储物柜、展示园地等。这成为大多数的中小学校的标配。这种单一的空间布局限制了教师的发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桎梏。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有赖于教学空间布局的转变,教学空间的改造要致力于将人从单一化、片面化、实体化的关系中解放出来,以培养“完整人”为旨归,指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多维关系,师生对知识的建构具有主动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通过对学习场所的有效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多元开放的课堂形态,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社会性交互,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三)教学空间布置着力点:打造富有生机的人文空间

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据此提出公式:B=f(P·E),其中B代表个体的行为,P代表人,E代表环境”[4]。因此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媒质、一个中介,不是静态地发挥作用,它的能动性越来越强。通过近些年关于空间的相关研究也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空间的文化意义和生命气息,关注教学空间中的物体背后所涵盖和传达出的文化。这在教学实践中也有所体现,可以看出近些年教室的装扮形式多了起来,但实质上这种实践还是把空间当成实现目标的一个场所,与我们真正提倡的富有生命气息的空间是相悖的。真实的课堂空间,绝不应该仅指物化的教室,更应该是社会的,因为它是课堂中的师生的生存境遇,是我们真实生活和经历着的空间,包含着政治的、文化的、心理的等各种被人忽视的因素。[5]在课堂中所处的情景复杂多变,师生之间如缺少深入的、广泛的、真诚的情感沟通,就很难达到真正的思维共振和灵感共鸣。因此,师生要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在空间中的主体地位,尤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空间的建设,重视学生的反馈,尊重和挖掘学生的情感,这种空间下的教学才能更加富有生机和成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小班化教学下教学空间布置的策略

从既有的关于教学空间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加上对小班化推行的现实考量,重新审视教学空间作为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教学资源所蕴藏的教育意义,不难发现它也是保障小班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教育理念和空间理念的引导下,对教学空间合理利用,能将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的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对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能力、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与互动等都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指向的教学功能区创设

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空间不再单一使用,渐渐讲求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希望由不同的空间规划及教学方式来增进学生学习的成效,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班级规模较大时,课堂教学空间只够传统教学的使用,学生的座位也比较拥挤,活动空间不足,更不用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其他活动空间,同时也不利于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小班化教学中,我们可利用的教学空间大大增加,在这个空间中,学生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发展其他的能力。我们可以增加阅读区、游戏区、实验区、休息区等多个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可以用可移动的隔板或者是学习柜等隔开,这样各教学空间之间就能根据学习需要更加灵活地变换。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喜欢的功能区。教学空间功能区的划分让学生把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二)以促进学生互动为指向的教学空间布局

“秧田式”是现在教学空间布局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的不同方面,都不是一种教学方式就能完成的,需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的不同对教学空间布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设计教学空间布局时,我们可选用可以移动旋转的桌椅,教师的讲台也可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灵活移动调节的教师工作台。汉沙(Henshaw)等研究了装备可旋转课桌椅的学习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学习空间中教师位于前方讲台位置的时间明显减少,学习空间能够促进社会性交互,并且还有助于讲授式教学、讨论、合作学习三种教学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6]集体听课时可以排列成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排列成圆形或者方形,讨论时也可以面对面并排坐。

(三)以营造课堂氛围为指向的教学空间搭配

和谐的教学空间搭配对于营造好的课堂氛围具有积极作用,教学空间的搭配主要包括一些色彩的搭配和装饰物的选择等。现在我们教学空间搭配比较单一,比如教室的墙壁颜色以白色为主,装饰物也多用一些标语、名人画像等,而且这种搭配存在后就基本固定不再更换。色彩的搭配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英国有学者曾经做过实验,将两所学校的墙壁分别涂成白色和彩色,对比两所学校的学生在性格、个性、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发现单一色彩的学校学生好攻击,情绪不稳定,而注重颜色动力搭配的那所学校的学生行为普遍较好”[7]。根据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教学空间色彩的选择上应该以青绿色等冷色系为主,因为青绿色能给人内心平静的感觉,高年级的教室应该多选择一些橘色橙色等暖色系,因为暖色系能给人温暖的感觉,让空间内显得融洽、舒适、和谐。在空间的装饰上应该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自主设计,教室里可以让学生自己带一些自己喜欢的花鸟虫鱼,还有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等,开辟墙上的广阔空间,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学生自己的装饰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心理认同感。但为了避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在学生上课的视野范围内还是要以素色布置为主,不能色彩纷呈。

(四)以民主平等为指向的和谐教学空间的塑造

福柯的空间权力理论将教室比作一座监狱,这个监狱由一个中心高塔和多个牢房组成,处在中心高塔的教师能够观察到各个牢房的情况,虽然表现形式有些极端,但是却形象地表示出了教师是权力的中心,对学生起到规训与约束作用,实质上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霸权思想。在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下,教师要重新认识权力之于自己的意义,将自己从一个控制者的角色转变成引导者,促使自己和作为主体的学生达成一种合作的关系,将权力下放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主宰自己成长的空间,而不只是一味地被压制,课堂中发生的每一个情景都在师生地位平等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实现个人的生命发展。这种新型的权力观,是建立在小班化所提倡的新型师生观之上的,考虑到了空间主要要素之间的和谐,体现了教学空间布置艺术中美的意蕴,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不会对这种和谐的空间产生疏离,并且平等、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会在这种空间中自然而然地形成。▲

猜你喜欢
小班化师生空间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空间是什么?
小学低年级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及策略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的思考
创享空间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