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力

2018-02-10 06:07沈玉红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堂课程标准核心

沈玉红

(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一、课堂教学评价缺失的表现

在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力方面显示出一定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评价主体意识缺位

新课改后,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已走向多元化,教师自身也已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主体。但受传统教育的“教与评”思维限制,现行很多教师的评价主体认识仍比较缺乏,将自身置于课堂教学评价之外,自认为无须自评,也无力他评,认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仅是领导们的应任之责,与教师自身无关。教师这种主体意识的缺位,既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提升,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改进,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2.评价价值取向错位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与以往的评价有联系,又有很大的差别。原来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的是课堂中“三维目标”的落实,重点关注的是课堂教学与既定标准的匹配程度。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则更侧重于学生将来的能力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能力的匹配程度。前者关注眼前,后者注重将来,后者是一种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教师这种价值取向的错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教学革新,及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

不管是缺位还是错位,因为教师缺少课堂教学评价的自觉意识及价值引导,因此教师较难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真正体现出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核心思想,更难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

二、课堂教学评价力提升的途径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践行者,也是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培育问题的直接实施者,因而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程度与落实效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培育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引领自我理解,提升课程标准评价力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课程规划与课堂教学设计的总纲领,作为一线教师,更应深入理解,并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相融汇,找出切合点进行提升。[1]因此,教师要先引领自我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对课程标准的评价能力,可以利用以下三步来完成:

(1)深刻学习

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新旧不同版本的课程标准,深度领悟新旧课程标准的内涵与外延,并将两者进行细致对比,找出两者间的差距。同时,通过相关专业文献的检索与查询,提高教师自身对新课程标准的认知,并积极思索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着根点”与“生长点”,从而实现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刻学习。

(2)深度理解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是对于被理解事物的一种存在,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一项富于创新的认知。尤其对于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理解,更要融进教师自身的思索与体悟,在批判性的借鉴中,创新出个性化的理解,形成属于自身及所教学生的“新型课标”。知识是共同的,教授的只是物质形态的存在;而素养是个性化的,是需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活动,才能形成的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存在体。只有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度理解,才能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实践中。

(3)完美表达

对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而要展开形式多样的活动与交流。例如,可以积极组织教师沙龙、专题例谈等活动,促使教师积极地、能动地表达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及建议,也可以倾听各界教育教学者的不同意见,并与其探讨、相互论述。只有通过表达、倾听及各项相关研讨活动,教师才能在以后对课程标准的评价上提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评断,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标准评价力。

2.重建教材序列,提升课堂内容评价力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课堂活动得以有效落实的基石。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材的评判。在依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对教材的序列重建而实现育人功能。因此,教师要提升重建教材序列的能力,从而提升对课堂内容评价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加强:

(1)素养引领

教师首先要坚持以素养为重的教学理念,用学科的“核心素养”来引领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要将理论基础置于实际教学之前,以理论为导向,再加以实践操作。教师要站立于“核心素养”的战略高度,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辩证性的评论与调整。

(2)深研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承载物,但教材中的课堂只是“冰山”浮于水面的一角,隐于水面下的“冰山”,才是真正巨大的课堂内涵,也是更需要教师去深度研究与挖掘的部分。教师既要发现教材文字的表层论述,又要厘清教材文字的隐藏含义,不但要理解单一内容的知识,更要立于整个模块及整套学科教材的框架体系中去研究、思考,根据当下学情,找出符合素养提升的更合理的教学顺序,提升课堂教学内容评判的主动性。

(3)组建教材

教师在充分研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序与统整,创造性地组建适合于自身教学的“新型教材”,并根据实践与反思,不断进行调节与整合。教师须根据教学实情,进行有益的内容组建,使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既符合教材内涵,又落实素养教学。

3.创生课堂引领,提升课堂实施评价力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学效果评判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更注重对课堂实施的评价,尤其要注重课堂实施过程中对课堂的创生与引领、课堂教学过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以及整个课堂进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程度。为此,教师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提升:

(1)生成“学堂”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前提,将课堂超越于知识与方法的基础层级,生成更有课程价值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进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创生,全力发掘具有时代特征及地方特点的信息与资源,创设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情境资源。教师要将原本教师为主的“教堂”,转变为真正以学生为主的“学堂”,将学生活动作为“学堂”进行的主要形式。

(2)反思“学堂”

对于生成的“学堂”,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同时结合其他教师对课堂的评价、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家长对课堂的评价等,对“学堂”的实施进行辩证性的分析。例如,教师可以从“我的学堂实施情况与新课程标准的距离有多少?”“我的学堂中学生真正学到的是什么?学到的有多少?”“在我的学堂中,情境资源的选取、问题链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等方面仍有哪些可提升的地方?”等方面进行反思与评价。

(3)再生“学堂”

教师在对自己生成的“学堂”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再结合各方的评价,以及下一轮学生的学情变化,要对课堂进行充分的调整及再生。记录下本轮教学中可以提升的方面及改进措施,为后续的基本内容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并及时筹备好经过修正的下一轮课堂落实策略。只有教师创新出“学堂”的引领,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师对课堂实施的评价能力。

4.革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评价力

课堂效率评价是指对课堂实施效果的评判。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用发展性的评价标准来评判课堂实施所达到的效果,以及其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之间的匹配程度。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评价:

(1)学生变化

首先,教师要认可学生的学习成绩,承认各种形式的考试成绩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量化性标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修正测试内容与形式来提升其“育人”功能。[2]其次,教师更要注重与量化评价相对应的对学生的质性评价,比如,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核心素养”的提升程度等。教师要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2)自我提升

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变化要进行评价外,还要对自身的提升进行理性的评判。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学生的沟通,以及与自我的对话等方式,来对自我做出一个相关评价,找出自我在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力、在对新课程理念“育人”功能的实践力、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等方面的提升程度,给自身提升一个定量与定性的相对客观的评价。

(3)学校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除对学生及自我采取一定评价外,还可以联系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自身感想,评判学校对教学的宏观方针是否有利于教师及学生的提升,学校对课堂的微观引领是否有利于教师及学生的进阶。并以此为前提,积极地向学校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对学生、教师、学校在课堂教学效能中的宏观评价与分析,教师可以不断革新课堂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师对课堂效能的评价能力。

当然,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力是一个循环上升的长期过程,不但需要教师具备会评价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想评价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自觉,提升自身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教师自身“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施自觉。[3]只有教师想评又有能力评,并且通过实践不断践行反思的时候,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力才能真正得到不断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学堂课程标准核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