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酒家菜

2018-02-09 19:25:25曹玲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螺肉佛跳墙酒家

曹玲

来台湾之前,我们对酒家菜有颇多遐想。早些时候,台湾的酒家就意味着风化之地。

台湾美食家梁幼祥说:“最早酒家是有钱人聚会的地方,文人雅士也经常光顾。虽有美女作陪,但不是妓院。梁启超来台时就在当时著名的酒家荟芳楼受到接待。”此事《中国台湾文学史》亦有记载:“梁启超等人自基隆登陆后,林献堂率父老数十人热烈欢迎,随即乘汽车抵达台北市,在大稻埕的‘东荟芳设宴为他洗尘。”

“酒家是后来才变成风化之地的。”梁幼祥说。

谈台菜,酒家菜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酒家菜是早年酒家供应的宴客大菜,讲究用料与盘饰,也是精致台菜的起源。台湾美食作家焦桐认为,酒家菜融合了闽菜、粤菜、日本料理,是特定时空下的一种混血菜,也是台菜结构中的重要基石。

第一代酒家菜:做工精细

台湾酒家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开始。“一府二鹿三艋舺”,依循着台湾开发的脚步,酒家从南往北,一路从台南、鹿港,向艋舺发展。这些地方临近港口且商业兴盛,餐饮业也随之兴起。艋舺的平乐游是台北第一家酒家,由于淡水河道开始淤积,商业活动从艋舺渐渐移至大稻埕发展,酒家自然也就跟着移动至大稻埕。

1895年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后,由于日本男性大量移驻,吸引了许多日本艺伎远渡重洋到台湾谋生,也使得台湾的酒家文化开始萌芽。曾有人将有艺伎作陪、谈唱的地方称为“旗亭”,而所谓酒家则是指有日本艺伎或台湾艺旦在旁表演或服务,并搭配餐饮食用的地方。日本艺伎的“艺”是指日本舞、三味弦等日本传统艺能;台湾艺旦则必须具备弹曲奏琴、诗词吟唱等才艺。在日本殖民时代,官方规定艺旦需要经过考试并取得“鉴札”才能执业。

东荟芳是日本殖民统治初期大稻埕最有名的酒家,后来被江山楼超越。江山楼于1921年创立于大稻埕,楼高四层,可容纳800人。在当时一片低矮平房的台北市貌中,江山楼显得气势恢弘,可与当时的总督府相媲美。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来台巡视,有场御宴由江山楼与东荟芳合办。

酒家菜多为用来招待政商显要,讲究排场与礼数,又被称为“官菜”。菜的总数以10道、12道、14道偶数计,用餐到一半时称之为“半宴”。此时上甜汤,之后客人稍事休息,或抽烟或擦手、洗脸,再由主人将客人请回餐桌。一顿宴席下来少则半天,多则一天才算宾主尽欢。艺旦则在开席或半席间献歌献舞,席间还要斟酒倒茶,把酒言欢。

那个时期的酒家菜以闽菜为主轴,食材高档,做工精细,以佛跳墙、布袋鸡、烤乳猪、鲤鱼虾、五柳枝、桂花红蟳等菜式最具代表性。台湾作家林文月曾在《饮膳札记》一书中提到,其外祖父历史学家连雅堂常与文人雅士到江山楼饮宴,江山楼老板為投其所好,逢年过节都会送上他的心头好——佛跳墙。

制作佛跳墙的食材有十几种,鱼翅、海参、猪脚、猪肚、干贝、香菇、芋头、红枣,有人还会加入排骨、鹌鹑蛋等等。佛跳墙的难度在于每样食材都必须分别处理,比如猪脚、猪肚必须先卤过,排骨先炸六分熟,芋头去皮切块炸熟,鱿鱼及香菇也要分别浸泡切好。其中高汤以各食材备料过程的汤汁为基础,例如鱼翅的羮汤、海参的浓汁、猪脚的卤汁以及发泡鱿鱼和香菇的水,做工非常烦琐。

据梁幼祥介绍:“最初的佛跳墙用的是鲍鱼、鱼翅、海参、花胶、瘦肉、母鸡、干贝等制成,成本很高,有钱人有时候也会嫌贵。厨师琢磨把名贵食材去掉,加入炸过的芋头,味道一样好,价格还便宜很多。后来福州佛跳墙演变成台式佛跳墙,内容不拘一格,丰俭由人。再后来,食品公司把材料加工好,买回家蒸热就可以吃,里面有猪脚、芋头、鱼皮、蹄筋、香菇等等,并没有什么名贵食材,但是过年的时候一说吃佛跳墙,大家都很开心。”

第二代酒家菜:善于创新

“酒家菜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60年代。”台北金蓬莱遵古台菜的老板陈博璿说。1950年,他的祖父陈良枝创办了蓬莱食堂,传给儿子陈芳宗,再到陈博璿已是第三代。目前,台北酒家菜中老字号的店已经寥寥无几。

陈博璿生于1969年。在他印象里,小时候的北投每天车水马龙,逢年过节更是热闹非凡。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去家前面的水沟洗温泉,比他大11岁的李宗盛那时在北投走街串巷送瓦斯。

金蓬莱出现的年代已是酒家菜的第二个时期。台湾光复之后,随着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增加,酒家蓬勃发展,成为大老板们谈生意与黑道大哥谈事情的好去处,那时期黑美人、五月花以及醉月楼等都是著名的酒家,北投的温泉酒家亦在此时兴起,全盛时期超过70家。

北投在台北市北部,著名的北投温泉就在此地。“北投温泉有山有水,类似日本的热海温泉,日本人很喜欢这里。”陈博璿说。时过境迁,酒家不在,温泉仍存,如今的北投放眼望去几乎都是温泉旅馆。金蓬莱也几经搬迁,如今搬到了天母东路。

当时的酒家催生了“那卡西”走唱文化。那卡西是日语音译,原意为“水流”,泛指机动性较高的行业,计程车、摊贩原本都可称为那卡西。日本的卖唱模式引进台湾后,在北投地区的旅馆、餐厅极为盛行,那卡西才被泛指为走唱行业。

陈博璿的妹妹陈莉莉是金蓬莱的经理,她对那卡西印象颇深。“小时候自己家的店里就有那卡西乐团演出,很多艺人唱闽南语歌,一些闽南语歌手就是这样发迹的,比如江蕙、黄乙玲等等。”她还能哼上几句,“青春少年时,亲像目一睨,只有在梦中再相见”。

在欢场作乐、酒酣耳热之际,美食是酒场里不可或缺的吸金绝活。这时期的酒家菜多了创意与创新,七仙女转盘就是这时期的创新酒家菜。这道菜属冷盘菜,六种冷食细心摆在盘边,中间放罐头螺肉,各家的手法与选料不尽相同,有卤猪舌、鲍鱼片、红烧肉、鸭赏、干贝唇、乌鱼子或粉肝等等,涵盖山珍与海味。

“因为客人几乎都是达官显要,所以酒家菜往往比一般料理更加豪华,重雕刻也重摆盘,很多时候形式大于味道。”陈博璿说。在他印象里,最夸张的摆盘是冰雕。“超大一个冷盘摆放各种东西,还用冰雕装饰。上菜的女孩子很可怜,太重了,拿不动。”

除了那卡西之外,以福建菜为基底的酒家菜也受到了日本料理的影响。比如,台湾很多冷盘都出现生鱼片,生鱼片的处理方式大多承袭日本的做法。

我们在金蓬莱看到的冷盘也很豪华,龙虾做装饰,里面有龙虾肉、九孔鲍鱼、乌鱼子、海蜇、粉肝等等。“这已经不算华丽了,现在我们觉得食材和料理的技巧是重点,其他东西都是噱头。但是人一定要经过这样的阶段才能返璞归真,大陆也是一样。”

据他介绍,当时许多生意人常常一个晚上要跑两三摊,酒家往往是最后一摊,这些人到了最后一摊时早就吃饱了。为了赚大老板们的钱,厨师们往往绞尽脑汁发明新菜式,颇有“炫技”的成分,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小费,像是鲤鱼虾、炸冰块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菜色。就连慈禧太后爱吃的火芽银丝也有人专门制作。这道菜要精选生得挺拔又肥壮白嫩的豆芽,掐头去尾后用铜丝从豆芽中间穿过,然后穿进火腿丝或者鸡肉丝,不能捅破豆芽壁,之后再进行炒制。据说每位在酒家工作的大厨们都要有研发一两百道新菜的能力,口袋里都备有一张神秘的小菜单。

当时有些温泉区没有食堂,客人泡汤后想来些热腾腾的下酒菜只好靠外卖,于是就衍生出专人送外卖的模式。客人会指名要这家的鸡脚、那家的排骨酥、另外一家的鱿鱼螺肉蒜等,外送的阿伯沿路采买,快速送到客人面前。小时候,陈莉莉也跟着父亲去送过外卖,每每到了地方父亲却不让她进门。“我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只看到里面有很多漂亮的阿姨,长大了才知道那些是陪酒女。”

那个时候,金蓬莱的排骨酥非常有名,是客人爱点的外卖,如今已经成为每桌的必点菜肴。炸成咖啡色的排骨酥有一点骨头露在外面,可以拎起来就吃,皮脆肉甘,着实有一番工夫。

“最早的排骨酥是小块的,我们把它做成每人一块,拿着吃的形式。排骨用的是猪肋排,这个部位的肉油脂比较多,肉嫩不柴。选大块的排骨,修好形状,以酱油、糖、胡椒腌一天,然后裹粉油炸,第一次炸到九分熟,捞出来见空气,然后再下去炸到熟,这样排骨吃起来会更酥。”陈博璿说。

鱿鱼螺肉蒜也是当时出现的一道名菜。干鱿鱼体积小,轻便易保存,是很受欢迎的干货。把干鱿鱼剁块,加入炸好的排骨酥、香菇片、螺肉,而蒜苗与芹菜正好是冬天的蔬菜,加入高汤煮成一锅。螺肉用的是罐头,罐头内的螺汁倒掉太可惜,于是也加入锅内,再倒点醋进去,菜就做好了。原本螺肉咸甜味甘就很讨喜,加入了螺汁的汤头更加甘甜,用醋提味,味道全出。据多位厨师介绍,螺肉罐头一定要用“双龙牌”。

饭桌上,小火炉续煮的鱿鱼螺肉蒜散发出的甘甜气味在包厢里缭绕,“咕嘟咕嘟”的冒泡声还有烘托气氛的作用。“酒越喝越醉,汤越煮越浓,煮的时间越久,蒜苗和芹菜的甜味释放到汤中,味道更鲜美。喝完酒来一点热汤,有醒酒的作用,非常受大家的喜爱。”陈莉莉说。

陈博璿还给我们展示了手路菜蛋黄大虾的做法。在台湾,手路菜就是费工夫的菜。陈博璿把明虾去壳去头,身体剖开,嵌入调制好的绞肉,用海苔卷紧揉成长条的咸蛋黄,再放到绞肉上。把雪花状的猪网油铺开,放上虾,一圈圈卷起来,裹上粉,粘上面包渣,下油锅炸两遍。炸好的虾看起来胖胖的,尾巴露在外面,像是一根根棒棒鸡。蛋黄虾切开,摆盘,咬一口外皮酥脆,明虾弹牙,中心是香醇浓郁的咸蛋黄,口味丰富宛如万花筒。

这道菜需要预订,因为不仅手工烦琐,还需要提前准备猪网油这种食材。猪网油在台湾被称为网纱,是猪的大网膜堆积的脂肪,成网状,现在已经比较难得,需要提前向供应商预订。“它能紧密地包裹食材,炸的时候不会散架,锁住食材香气,又给食物增添了油脂的润滑口感。”

我觉得这个菜看起来热量颇高,陈博璿说:“以前是直接包肥油,现在用三层肉(五花肉)做绞肉,已经没有那么油了。不过有油脂的菜才会滑嫩,不然吃起来涩涩的。”

经过陈博璿之手,家传北投酒家菜重现江湖。我们面前摆放着蛋黄大虾、肝炖、桂花红蟳、龙虾乌鱼子九孔锦绣大拼盘、蓬莱排骨酥、鱿鱼螺肉蒜锅、五柳枝鱼,个个用料讲究,色泽鲜明。伴随着食物的香气,空气中仿佛飘扬起那卡西悠扬的乐声。

酒家菜的沒落和复兴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还有一个疑惑没有解决:酒家是如何变成色情的代名词呢?

1954年4月30日,北投的“女侍应生住宿户联谊会”成立,北投成为合法的风化区,成了日本人眼中的极乐台湾。吟松阁、新秀阁等豪华酒家一家接一家开,不仅日本客人流连忘返,休假中的美国大兵也有此好。1967年12月22日,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刊登了《越战美军赴台买春》一文,内有一张北投女侍应生陪浴美军的照片。蒋经国闻之大怒,下令扫黄。1979年,李登辉任台北市长,宣布废除公娼,又打击了北投的色情行业,北投酒家日益没落。

后人总结酒家菜没落的几个主要原因,除了打击色情业之外,还包括:一、两岸无法通行,走私价格昂贵,使得高档食材取得不易;二、老一辈的厨师相继凋零,厨艺传承出现断层;三、政府税金太高,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国民政府来台后,政府对酒家抽取高额税金,每桌抽税20%,此外还有年年调涨的“许可费”。酒家老板只好缩减成本以负担税金,菜色自然大不如前,有些酒家在不堪负荷的情况,只好关门或转入地下经营。

之后,随着酒店兴起,加上台湾生活水准提高,星级饭店、大型餐馆林立。昔日酒家虽然没落,酒家菜却日益普及,在台菜餐厅和小炒店都能吃到。

如今,随着媒体重提酒家菜,很多酒家又逐渐兴起。面对酒家菜的复兴,陈博璿认为:“老菜不见得就是好。我们讲究传统,但是做料理很重要一个观念是与时俱进。我们现在可以选择的香料、料理手法、设备都和以前有很大差别,为什么就说以前一定好?你要保留老的灵魂,加入现代人的想法。”

在他眼里,酒家菜和以前相比已有很多改良。“比如鱿鱼螺肉蒜,我加一点鱼露,用量刚刚好,你吃得出来吗?比如西餐有大厨做红酒炖牛肉,加一点点八角,根本没人吃得出来,肉汁的层次反而变得更醇厚。但是如果八角多放了一颗,就变成卤牛肉了。再比如,以前台湾的肝炖是不会有人加奶油的,但是外国的鹅肝慕斯那么好吃,为什么不能加点奶油?如何改进菜品取决于厨师懂不懂,有没有吃过好的东西。没有哪道菜最厉害,做菜不应该有局限,不要认为它应该是某个样子。”

有什么美食必须是固定的呢?比如越南的法棍,和法国长得一模一样,但是更加蓬松,里面还夹着肉。“全世界这样的食物太多了,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台北金蓬莱遵古台菜老板陈博璿

家传北投酒家菜重现江湖,用料讲究,色泽鲜明,非常适合宴客

猜你喜欢
螺肉佛跳墙酒家
造酒忘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宋·王安石《咏竹》
岭南音乐(2021年5期)2021-12-04 13:07:30
戏问花门酒家翁
佛跳墙
佛跳墙
芋头田螺粥通便
闽菜复苏:佛跳墙的“小食代”突围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1:07
清明螺,赛过鹅
钓虾
造酒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