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滨,吴 蓉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伴随着石油企业的重组改制和国际石油市场的激烈竞争,新能源对传统石化能源的替代趋势,我国石油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对石油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和企业新形象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精神,作为一种行业精神,是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积极学习石油精神,弘扬石油行业优良传统,找回主人公的自豪感,是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对建设石油企业文化和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如何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创新石油精神弘扬新途径,彰显石油行业优良传统的独特魅力,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石油精神是中国石油人在长期社会实践和石油工业生产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业精神,是“玉门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柴达木精神”“好汉坡精神”“星火精神”“胜利精神”“石大精神”等各具特色的石油行业精神的总和,蕴含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核心内涵[1]。这一行业精神是对广大石油职工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升华和凝结,集中体现了整个石油队伍的先进思想、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是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石油精神产生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在我国石油工业开发建设早期,为甩掉“贫油国”的帽子,改变石油资源贫乏落后状况,老一辈石油人以“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热情和“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奉献精神,在玉门、川东、大庆、胜利、江汉等地区积极开展石油会战,寻找石油。鏖战多年,相继建成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扩大了我国石油储备规模,实现了石油产品基本自给,终于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在会战式的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培育形成了以“玉门精神”“柴达木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精神”等为代表的石油精神,共同构成我国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成为我国石油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石油企业经过多次重组改制,成立石油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石油工业从国内走向世界,从陆地进入海洋,实现了产量的与日俱增,使中国曾经一度由过去的“落后能源国”转变成为石油输出国,一举跻身世界八大产油国行列,中石油、中石化均跨入世界工业500强。与此同时,石油精神也在与时俱进,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石油行业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和容纳新的内容,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现实生命力,以发展和创新企业文化,使之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其激励和推动作用。例如,大庆油田在新时期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有了新的时代内涵:“爱国”以振兴行业、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为本质,“创业”以创新技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求实”以实事求是、恪守诚信为自律,“奉献”以回报社会、实现共赢为目的。又如,胜利油田在宣传贯彻“以苦为荣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的同时,大力弘扬“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此外还有长庆油田弘扬的以“艰苦创业、勇攀高峰”为内涵的“好汉坡精神”,以及石油类院校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求真务实,创新图强”,西南石油大学的“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精神,等等[2]。石油精神在中国各个石油单位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石油工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和强大推动力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石油人以一种主人公自觉,靠着非凡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使中国石油行业成为我国工业各行业领域中的榜样,与之相伴而生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放异彩,成为中国革命精神重要的组织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国石油也相应地进行了企业化改制和市场化的运作,中国石油人发生了由过去“我为祖国献石油”到“我为祖国卖石油”的角色转化。尽管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但根植于中国石油人血脉中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没有变。今天,虽然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定格为一个时代特殊的记忆,但它们依然得以继承和弘扬,这就是具有跨地域跨时代特征的有着显著行业特色的石油精神。不论企业如何改变,不论走在何方,不论是何种单位,只要你和石油有关,你属于中国的石油人,大家就可以在石油精神上找到彼此认同的价值观念,石油精神也就成为中国石油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产量等硬实力的竞争转移到企业品牌、企业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上。优秀的企业文化、知名的品牌,能帮助企业在社会和公众面前塑造良好的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稳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推动着世界市场更加开放和活跃,也加剧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世界石油工业已经进入一个兼并和全球联盟的时代。为适应全球化趋势,我国石油企业经过多次重组改制,成立跨国公司,积极开展海外业务,实现了国内石油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中国石油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但随着石油市场的日趋开放,我国石油企业不仅要直接在国际上面对国外石油企业的强力竞争,还将与国外石油企业争夺国内石油市场,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重重困难,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石油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位,我国石油企业在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符合市场机制和国际规范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建设。企业的文化离不开自身的传统,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石油精神,建设新时期中国石油企业文化需要弘扬石油行业优良传统,发扬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建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体现时代个性的以石油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增强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实力。
中国石油企业主要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而今在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自身作出的贡献,使其有着良好的美誉度。但是,近些年来,受经营管理体制、行业的垄断性、不充分的市场化行为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腐败问题突出,安全事故增多,对社会诉求回应不当,致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这些行为经过互联网渲染后被不断放大,再加上相关责任企业对维护自身形象的不力表现,大大削弱了中国石油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原有的良好形象。基于此,弘扬石油精神,重塑石油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中国石油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重拾石油员工作为“石油人”的自豪感,赢回社会和公众对中国石油的信任,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当务之急。
当前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重塑中国石油“忠诚担当、风清气正、守法合规、稳健和谐”的良好形象,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3]。此时此刻,弘扬石油精神,传承石油企业优良传统,是中国石油企业重塑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石油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行业性体现,既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传统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展形式。作为石油类单位,不论是学校还是厂矿企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培养教育新一代的石油人的问题。石油精神所具有的鲜明的行业特征使其还具有职业精神的特点,因此有关培养石油人的教育内容应该把石油精神注入其中。
“互联网+”这一理念,最早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先生提出,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所加的应该是我们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而“互联网+”理念的全面普及,得益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自此,“互联网+”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热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形成放大效应或化学反应,以大幅度提高实体经济的生产力以及创新力,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4]。“互联网+”包含的互联网,指的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为代表的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而“+”后面接的是传统行业,如教育、传统制造业、广告业、服务业等,“互联网+”里“+”的不是将两个行业进行简单相加,而是以互联网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传统行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两者取长补短,进而实现高效的、全方位的结合。“互联网+”以加入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在带动行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大飞跃,经历的往往不是简单的物质或技术上的改变,最关键的应该是思维上的更新迭代。“互联网+”不仅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更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全新变革,其蕴含的以平等、开放、创新、以人为本为特点的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技术产生规模性影响的背景下各种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互联网时代,思维变化巨大,与传统商业的对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传统行业的经营链条模式。因此,作为管理者来说,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思维的开放与互动的特性而协调好产品、市场与售后等环节的服务,做到顺势而为。如今,互联网思维的革命之风席卷各行各业,各个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企业管理观念,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以促进企业的升级和变革,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机遇[5]。
为突破传统,实现行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我国石油企业积极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石油行业“互联网+”新业态,推进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工厂建设、安全生产、企业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的运用。例如,中国石化集团为实现向“产品+服务”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易派客”工业品采购和“石化e贸”化工品销售两大电商平台,建设生产层面数字化、自动化的智能油田,扩大了石化商业生态圈;长庆油田为提升员工思想素养,引导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在门户网站开设“企业文化理念”专栏,以媒体宣传、橱窗展示、英模学习等形式弘扬优良传统,传递石油精神,成为2016年的“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创新优秀单位。“互联网+”在石油行业各领域的推广运用,必然会给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石油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为石油精神的弘扬提供了新的途径。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宣传,需要内宣与外宣的紧密结合,通过强化内宣功能、提升外宣能力,才能实现企业品牌和形象的有效传播,提高企业知名度。但是,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在公司宣传方面习惯做“内宣”,即主要以文件、内刊、内部网站、橱窗等形式展开宣传工作,而忽视了企业“外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企业事件营销、对外公关等方面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不利于石油企业知名度的提高和良好声誉的塑造。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为企业的“外宣”工作开展提供了可能。当前,为有效管理企业、及时传达企业相关信息,国内石油企业纷纷开设门户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企业官网,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硬件支持平台,并建立石油企业知识资料库,以加强石油职工对石油相关常识和企业发展理念的了解和认识,努力做好企业内部宣传工作,增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同时,开通石油公司官方微博、微信、APP等,利用社会化媒体及时传播企业信息和内容,弘扬优良传统,加快了石油精神传播速度,突破了员工之间因地理阻隔、行政级别等因素产生的沟通障碍,实现了企业内部员工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也为企业的外部宣传提供了新的渠道。例如,中石油集团新闻中心以“石油精神”为标题开设官方微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企业新闻、普及石油知识、宣传优秀员工光荣事迹等,引起了石油行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其微博粉丝量达到73 000多人;中海油开设“图说海油”官方微博,利用微博平台发起了“弘扬石油精神”的“微话题”讨论活动,吸引了石油企业员工的广泛参与,话题阅读量达到99万多次,此类活动使石油精神弘扬成效明显。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丰富了石油精神的宣传形式和传播途径,成为石油精神的强大传播载体和渠道。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运用,也给石油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是石油精神影响力受到挑战。在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冲击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导致一些员工理想信念动摇,群体意识淡化,削弱了石油精神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其次是对石油精神传播能力提出了挑战。我国石油企业属于大型国有企业,拥有上百万石油职工,他们在受教育程度、思维方式、地域文化、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海外石油企业的员工,更容易因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产生冲突,对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承和石油精神的弘扬带来考验。最后是对企业网络舆情应对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互联网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导致网络信息层次良莠不齐、是非混杂,使网络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加之西方社会对中国石油企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和排斥,加深了舆论环境的复杂程度,对石油企业在处置广泛社会议题、对外公关、舆论应对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数据和多元化的网络信息给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价值观培育工作带来挑战。我国石油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提升企业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石油精神弘扬路径,以更好地传承石油行业优秀传统,重塑中国石油良好形象。
目前,在“互联网+”综合网络力量的网络强国战略下,“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战略正在加快实施,促进了以数字、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的发展,催生了门户网站、社会化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新渠道。石油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应该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积极抢占互联网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的积极作用,讲好石油故事,树好中国石油新形象,拓展石油精神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石油精神弘扬效果。
第一,充分发挥石油公司官方网站的舆论引导作用。目前,我国三大石油企业集团都开设了官方网站,并设置新闻中心、企业文化栏目,为石油精神的弘扬提供了权威有效的宣传平台。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企业门户网站,及时更新网站新闻信息,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滚动报道,让公众能及时获得最新消息,引导社会舆论。同时,运用新闻资讯、在线论坛、视频讲座、线上问答、社区交流等形式,加强企业职工之间的交流,激励管理者和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宣传“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等石油行业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展示企业文化,传播石油精神的核心内容,增强员工作为“石油人”的自豪感,激励员工争做石油精神的践行者和良好形象的塑造者,增强石油精神的影响力。
第二,充分利用微博、微信、APP等社会化媒体,实现石油精神的互动式传播。近年来,以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掀起了信息传播平民化、个性化、自主化的风潮,为每个人提供了信息发布的可能,其具有的自我参与、自由发声、自我表达、互动演绎的“人性化”功能,使信息流在一个全新的时空领域中得到最大的释放和交流,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平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充分运用社会化媒体工具,有效发挥其交互性、开放性等传播优势,实现石油精神的互动式传播。
一是重视百万石油职工的传播力量。石油精神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中国石油人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广大石油职工是石油精神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弘扬石油精神的主要群体力量。继承和弘扬石油精神,应坚持以人为中心,利用贴近大众生活的可知可感的话题,作为弘扬石油精神的着力点,使石油精神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以吸引石油员工广泛参与“弘扬石油精神”的学习讨论活动,拉近石油职工与石油精神的思想距离,加大传播深度和广度。
二是重视石油精神的针对性、层次性传播。有效利用先进的数据技术手段,分析并掌握媒体用户群体偏好,“投其所好”地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借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石油精神的人物缩影、不同人眼中的石油精神,来发挥媒体的内容优势和交互优势,使广大媒体用户群体从信息的旁观者转变为“当事人”,增强石油员工弘扬石油精神的主体责任意识。
三是提升企业舆论引导与管控能力。当前正处于“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产生、散播、集聚速度空前加快,影响范围更广,能否有效利用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和管理,是对企业宣传工作的严峻考验。提升企业互联网适应能力,加强对网上信息服务的管理和舆情的监控,防止谣言和错误言论的散播,主动占领职工群众较为关注的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阵地,使网络成为员工传播石油精神的新平台。
一个企业的优秀文化,必须符合自身的发展理念,符合员工、用户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观念,才能赢得职工的认同,才能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真正实现企业文化的助力价值。我国三大石油集团都属于大型的国有企业,拥有多家子公司和上百万从业员工,员工在年龄层次、地域文化、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各级公司的石油精神具体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所以,我国石油集团在强调企业文化统一的同时,应允许个性化存在,鼓励各地油田公司在保持石油精神核心内涵的前提下,根据自身需要,搭建个性化的企业网络平台,通过数据提炼出地域文化倾向,正确把握和运用文化差异,制定正确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增强职工认同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尤其是中国石油海外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多元文化局面,如海外各项目覆盖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背景不同;各合作伙伴员工的民族、宗教信仰、价值观和生活习俗不同等,必然会因不同文化的碰撞产生冲突和矛盾,所以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海外多元文化融合工作,尊重当地人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挥东方文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包容优势,将中国石油以石油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海外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通过文化融合,形成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并以有效的行为艺术方式传播这种价值观,以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海外石油企业的发展。
为响应国家的“走出去”战略,中国石油企业确立了立足国内、发展海外、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海外业务、创建跨国公司,实现了石油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为适应企业时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石油行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应该积极运用创新、开放、共享、共赢的互联网思维,树立“走出去”理念,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海外石油公司物质载体,弘扬石油精神,传承我国石油行业优良传统,以帮助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我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
第一,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力、凝聚力,创新石油精神海外弘扬新模式。我国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力、融合力和延续力。我国石油行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塑造的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胜利精神”“三老四严”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石油企业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海外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包容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结合石油总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积极把握多元文化创新的机遇和优势,促进中外文化的整合与新旧文化的融合,以更好地传承以“爱国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为核心的中国石油跨国企业文化理念[6]。
第二,吸收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石油精神时代内涵。国外知名石油公司不仅拥有成功的经营发展战略,也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优秀成果,创新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理念,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提升石油企业市场竞争力[7]。这些优秀文化理念包括:一是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如壳牌集团给全球每个分公司下发的《商业原则》中指出,所有壳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诚实、正直和尊重他人”;BP公司把“勇于创新”作为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使企业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员工的心理。二是以人为本关注员工成长和健康。如壳牌公司承诺“尊重公司员工的人权,为员工提供良好、安全的工作条件和良好、有竞争力的待遇”;哈利伯顿公司提出“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资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员工的脑和心”等,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三是提倡协同合作和理性竞争、互利共赢。如雪佛龙公司提出“形成团队,共同工作是雪佛龙取得成功的关键”;贝克休斯公司把“协作”作为核心价值观,以促进公司员工、同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因此,应当以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为基础,积极学习和吸收这些优秀文化和管理经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丰富石油精神的时代内涵。
第三,充分利用海外公司物质载体,增强石油精神的国际影响力。自我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各海外项目公司大力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继承发扬石油企业优良传统,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特色的适用于当地环境的海外文化。在海外合作过程中,我国石油企业始终倡导并致力于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通过招聘当地员工、投资公益事业等途径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扬企业“奉献精神”,赢得了公司所在地人民的普遍认可和支持,使中国石油这面旗帜在海外高高飘扬。中国石油在海外发展中取得的这些成就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
石油精神是我国石油行业在多年的经营发展中凝聚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继承和弘扬对石油行业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微博、微信、APP等新兴网络和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适应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趋势,石油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创新石油精神弘扬路径,通过构建“互联网+传播”模式,实现石油精神零距离全覆盖;突出特色,注重石油精神弘扬的个性化;树立石油精神“走出去”理念,塑造中国石油良好的海外形象等多种途径,使石油精神真正走进每一位石油人的“内心”,内化为他们的精神动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石油精神的助力价值,推进石油企业稳健发展。
[1]蒋宝德,路小路.血脉脊梁 石油精神中华魂[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21.
[2]臧卫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石油企业文化创新[J].经济管理,2009(11):114-117.
[3]弘扬光荣传统 重塑良好形象 中国石油开展重塑良好形象大讨论活动[EB/OL].(2015-08-12)[2017-09-15].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5/08/12/001554578.shtm l.
[4]刘金婷.“互联网 +”内涵浅议[J].中国科技术语,2015(3):61-65.
[5]王成荣.互联网+企业文化规律探索与管理创新[J].企业文明,2015(7):91-95.
[6]陈龙,李玉屏.中国石油海外企业文化建设与多元文化融合探索与实践[J].通信企业管理,2016(2):23-27.
[7]李文.国际大石油公司社会责任理念与最新责任管理实践[J].国际石油经济,2012(9):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