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论析

2018-02-09 21:55罗顺元
关键词:文风中国化话语

罗顺元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引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方面是内容方面的中国化,另一方面是形式上的中国化,即话语体系的中国化,就如毛泽东所说,在用语方面要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1]。笔者在此探讨的是形式上即用语方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习近平以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为我们做了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习近平的语言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善于广征博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古典名句、近现代名言以及民间的民俗谚语等都是信手拈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风格恰到好处地随着习总书记的讲话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这样有机地跟中国的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实践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把马克思主义有机地植根于中国的本土话体系。笔者拟从习近平引用古典名句、近现代名言、民俗谚语三个方面作一探讨,进而分析这种转换的机理和启示,这对于更深入地学习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理念和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即用语的中国化,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对中国古典名句、近现代名言和民俗谚语的引用,正是这一主张的实际体现。鉴于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用中华优秀传统名言名句的场合很多,这里仅从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近现代名言、民俗谚语中各选1个典型的例子为代表进行解读说明。

1.1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瞻远瞩,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习近平引用《论语》中的古语来阐明生态文明理念,论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即对自然资源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要保护生态环境。取之以时,是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要在合适的时间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例如,一般而言,对于野生动植物,在万物孕育和生长的春夏之际不要去开采或猎捕,而应等到秋冬之际动植物发育成熟了才去开采或猎捕。取之有度,是说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要把握一个度,取物之后自然生态系统要仍能维持健康平衡,仍能稳定繁荣地发展,反对过度索取自然资源,反对破坏生态环境。总之,“子钓而不纲”讲的就是取之有度,适度索取的道理。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孔子用鱼竿钓鱼,但不用大网捕鱼;用带绳的箭射鸟,但不射夜宿之鸟。《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述而》是《论语》的第七篇,含38章,主要反映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富贵观、生态资源保护思想等。马克思的生态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曾说过,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持续不断交往的无机身体[3]。这就要求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而具体到如何科学地索取自然资源,就是需要遵循“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原则,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习近平引用孔子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来阐明这个道理,使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有了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土壤的承载,不仅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中国化,也使话语表达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

1.2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学校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关键看老师好不好。只有好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要做好老师,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具体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有这样一些信念,譬如: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等。一个好老师要做的,首先就是把这种信念教给学生;而学生,首先要学的就是这些信念。习近平引用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给学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陶行知教育箴言》[5]有记载。原文是: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1891—1946),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这句话自陶行知提出以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这句话的关键是“真”,“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要求各方面的“真”,如求真知、学真本领、培养真道德、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等,这是对老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重视教育,尤其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习总书记这里把“教人求真”的“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想信念,包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爱民爱党等,都是“真”。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当然首先就是教授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习近平用传统文化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语句来承载和表达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既使传统文化展现了新的活力,也使马克思主义话语完成了中国化的转换。

1.3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6]。

Step 3:Learning the past subjunctive mood based on Situation 2:Michael’s regrets.情景二中学习过去时的虚拟语气。教师通过ppt再现电影中主人公在得到一支神奇的人生遥控器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主人公错过了生命中很多精彩而重要的时刻。教师尝试发问:(a)Why Michael’s life has changed so much?(b)Was Michael satisfied with his life here?Any regrets?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革命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现在的全面从严治党,都体现着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无产阶级政党本性和伟大抱负。习近平说这话时还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他这话主要是对领导干部说的。贪污腐败是从一点一滴的松懈开始的,从小小的公款吃喝,到严重的贪污腐败,一步一步走向堕落。所以,共产党要严抓作风建设,任何小事都不能放松警惕,要防微杜渐,不能给任何腐败留下火种。习近平用这句话来强调日常生活作风的重要性,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是大白话式的民间俗语。它所表达的意思简明易懂,即巴豆虽然很小,但却能让人的肠胃出现问题;杯酒虽浅,一不注意喝多了,就有可能出人命。

习近平引用的这句民间俗语蕴含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现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这一客观规律。量的变化是质的改变的前提,任何质的改变都是从小小的量的变化开始渐渐积累的,最后形成质的改变;质的变化则是量的改变的必定结果,量的变化达到一定条件就会有质的改变。因此,无论是在做人还是在做事方面,我们都要重视小事小节,不能因为事小就放松警惕。在这里,“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告诫我们要警惕那些看起来不显著的却能使人“堕落”的小事,千万不能因这些小事而逐渐滑向腐败的深渊。可见,习近平在这里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道理,用优秀的民间文化承载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

2 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机理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讲话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认真阅读和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种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向中国本土话语体系的转化从机理上讲,一是离不开中国自有语言文化的承载,二是必须要以优良的文风去重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表述。由此,可以发现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机理至少有以下两个。

2.1 以本土名言名句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最大标志之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体现中华民族个性,包含中国特色。习近平曾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7]也就是说,在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转化过程中,要立足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我所用,形成中国特色。习近平在各类讲话中引经据典,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进行了话语的重新整合,化抽象为具体,顺理成章地把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变成通俗易懂的民族话语。

习近平的系列讲话中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善于广征博引,对于古典名句、近现代名言、民间俗语等都是信手拈来,善于使用一些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通俗的、中国人听得懂的语言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他的讲话中充满中国风格、民族特色,用中国人熟悉的、常见的语句,以亲民的语言和欢快的形式力图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并潜移默化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2 以优良文风重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习近平的讲话很亲切,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有很强的“接地气”感,让人不由自主地倍感信任,这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现在,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就必须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武器,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拧成一团、劲往一处使,才能万众一心、共同奋斗。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时,就要注意文风,不能脱离群众,不能脱离国情,不能脱离现实。也就是说,要有一种亲民的、优良的文风,以及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话语风格,才能让广大的中国人真正相信、支持和拥护。

对于行文讲话的文风,习近平明确指出:“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8]那么应该以怎样的文风去写作和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呢?习近平概括为三个字,即“短、实、新”[8],也就是要求简明扼要,实事求是,要有新的东西。习近平强调要改正文风,鼓励发扬优良的文风。当前,不良的文风包括讲空话套话、文过饰非、短话长说、似全面却抓不住主题、故作高深、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等,这些都是要努力消除和改掉的。习近平以他自己的讲话风格给人们做了楷模,他的讲话思想深刻、简短精炼、符合实际、明白通俗、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同时,习近平的讲话中还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广泛引用中国的名言名句、民俗谚语等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向优良文风的转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向中国本土化发展的重构。总之,习近平亲民的话语风格和“短、实、新”文风是促进马克思话语体系向中国本土转化的又一机理。

3 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启示

习近平语言上特有的中国风格和中国魅力,给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在方法上给出了重要的启示。首先,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本土文化的承载,尤其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载,所以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想使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就是要使语言表述符合中国人的说话和思维习惯,也就是说要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去表述马克思主义。最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主体,也就是说在用语上也要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让人民喜闻乐见。所以,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对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在方法上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3.1 立足中华本土,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推进,离不开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诗词、名句、名言等,既是传播和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言工具,也是承载和涵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载体和深厚土壤。换言之,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中国化,离不开中国的本土文化;或者说,中国自己民族文化的兴旺发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以得到第一个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立足中华本土,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习近平非常重视其传承和发扬,他明确强调:“我们从来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9]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仅包括文化的内容,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的学术观点,还要包括文化的形式,比如诗词、行文、说话等所蕴含的思维形式、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有可能被更好地中国化。

3.2 善用中国人话语,完美表述马克思主义内核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国人,他们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与中国人有明显的不同,马恩经典著作多用德语发表,理论多用德语表述。而且,马克思的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西方国家,举事实讲道理所列的实例也基本跟中国没有关系。所以,马克思主义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与中国的本土文化隔着双重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即使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有了中译本,但对大多数普通的中国民众而言仍然比较难以理解和有心理上的陌生感。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西方话语体系并不是仅靠翻译成中文就能实现中国化的转换。

如何完成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向中国本土的转换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做了楷模和榜样。习近平通过引用古典名句、近现代名言、民俗谚语等来承载和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成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向中国本土话语的完美转换。古典名句、近现代名言、民俗谚语等都是中国本土话语体系里的代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广大的群众基础,用它们去表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实就是在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去讲述马克思主义。所以,第二个重要启示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中国化,简单地讲,就是要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表述马克思主义。而且,这里所讲的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不是说将马克思的著述翻译成中文就够了,而是说语言表达风格、表述习惯以及语言具体所指的事物都要是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但所体现的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的。

3.3 善用群众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亲和力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拥护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中国化,一定要善用群众语言,不仅要让群众听得懂,而且还要让大家记得住、喜闻乐见。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能和群众谈心,你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怎么会有感召力?怎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8]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表述应立足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以轻松自然、生动简洁的民族语言来有效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亲和力,只有这样,普通群众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习近平的讲话非常亲民,具有强大的亲和力,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表述,都是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充分吸收群众语言的精华,讲群众感兴趣的话,用大白话、接地气的话来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因此,可以得出第三个启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中国化,要善用群众语言,要“短、实、新”,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习近平在讲话中大量使用亲民话语,提倡平实文风,善于引用各种名人名言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极大地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亲和力,促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

4 结语

习近平是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楷模和榜样,他以中国本土话语即古典名句、近现代名言、民俗谚语等为载体,将治国理政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融入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中,他的讲话亲民、“接地气”、注重“短、实、新”。通过对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一定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而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换句话说,即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去表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外,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还需要善用群众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亲和力,也就是要像习近平的讲话那样,具有亲民、接地气、“短、实、新”的语言风格。当然,在习近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方面还有很多的机理需要研究,很多的技巧值得学习,很多的启示需要深入挖掘,本研究的意义即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探讨交流,以便更好地学习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更好地共同进步,更好地服务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9.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0(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

[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2).

[5]陶行知,朱永新编.陶行知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82.

[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8.

[7]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1).

[8]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J].求是,2010(10):3-7.

[9]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J].党建,2014(10):1.

猜你喜欢
文风中国化话语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