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羽迪,徐福利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核心素养方面的相关问题,本文由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出发,从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学习生活的角度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其包括学生对人文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等方面的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感情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运用和理解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所练就出来理性思维、批判精神以及探索能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是从学生的个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贡献价值角度出发的,旨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保持自身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通过自身不断的探索和锻炼,挖掘自身潜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突发应变能力。而社会适应能力则是从学生的社会属性出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全面讨论,每个人作为社会前进的一个齿轮,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具备协调与自我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而作为学生而言,学校是学生主要面对的社会环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应该自觉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学校的规范、班级的规定,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学生时代时为学生日后发展成为可持续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全面发展。
老式教育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只是生硬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接受知识变得困难,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书上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讲还是显得过于抽象、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范围,这样的教育是很难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并且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只有将教学中抽象复杂难懂的知识进行精炼总结,在达到教学标准的前提下,将知识整合成孩子需要的易懂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学校、老师可以从上述提到的即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入手,优化现有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并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扩展与延伸,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在学生的生活点滴中去,比如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将授课地位与学生互换,学生可以作为预习小能手为全班同学讲讲自己预习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可以指定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化条件,并由班级同学做成学习小组成员轮番当组长带领组员学习,并且在班级内落实柔性管理理念,增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与学习氛围。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学校和老师可以围绕核心素养对各个学科进行基本的教学改革,通过知识的讲授、个人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情感的把控能力等多各方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保证核心素养与各科教育的契合,另一方面,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培养的黄金阶段,利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深远意义。
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只重视班级整体的发展,而对个人却缺乏必要关注,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及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通常只会制定一个班级整体层面的奋斗目标,而不会制定班级中个人独立的学习目标,从而使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失去目标、斗志,而且有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愿意倾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忽视了对每个学生个人潜能的挖掘,而且长久以往,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出现障碍导致心理畸形,进而影响整个班级氛围,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
现如今,小学教育中老师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学生缺少话语权,日常学习生活中,班级中的很多事情学生是无法左右的,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或者班主任的安排,不论对错,学生只能接受,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学生的心声也就不会对老师诉说,老师也就无法正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班级管理的低效僵化。
目前在核心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方法单一,喜欢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衡量一个学生学业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体育等教学内容的评价,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不重视副科成绩的习惯;另一方面,班主任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主观因素占很大比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从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方面反馈的学生信息,对主科学习好的学生还会给予一定的“纵容”,造成了其他学生对老师的不认同,不理解,对学生整体的思想成长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从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全面,导致整体的小学阶段教育缺乏创新性,大多数地方的课堂教育就是单一的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教育方式,课后作业也是千篇一律,使学生的思想无法发散,逐渐就使得学生的思想变得固化,对外界的事物失去了好奇心,对问题也不再问“为什么”,从小便失去了创新意识,这是对我国人才创新力的一种严重浪费。
学生是班级的主要组成成员,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锻炼的空间,和学生一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完善不足,以此奠定班级管理的基础,拉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例如:班主任可以主持班级干部民主选举会,让想得到锻炼的学生自荐竞选班级干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来,并在日常利用班会时间由班级干部代表同学将学生意见反应出来,并讨论解决办法,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如:学生自行规划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通过这种方法将学生核心素养引入到班级管理中,这样不仅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发点自身潜力明确短板所在,不断完善自我。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注重班风学风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集体带动个人,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建立良性沟通渠道,让学生知道老师很喜欢也愿意听自身的问题或者建议,加强沟通,在沟通中便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标,树立以学业为重的思想理念。在班级中也要制定适宜的奋斗目标,使个人的目标和班级整体目标能相互呼应,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在小学期间,班主任应该注重从学生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探索和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形成乐观向上,敢于担当的人生态度,例如班主任应该将主科和副科同等地放在考核的范围内即多元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一些人文项目,比如学生的品行、心理健康、法律意识、价值观等,都列入对学生评价的范围内,从而引导学生对核心素质培养有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掌握学生综合表现并与学生家长常沟通,将家庭表现和家庭培养也变成教育管理资源,最后从多元化评价中找出学生不足,逐步引导学生,改变不足,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提问,因为在提问的同时,学生就在不停地思考,这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学生的脑发育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老师在对学生的质疑加以正确的引导,并适当的给予一定的鼓励与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把提问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创新题目,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此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教育必须要走在改革的前列,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送去改革的动力,这样才能让中国梦中的美好生活变成现实,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