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2018-02-09 09:02徐晓杰
职业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师德师论语孔子

刘 蕊,徐晓杰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0 引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余人,培养出孔门十哲和孔门七十二贤等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的璀璨明星,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在我国古代乃至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师是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和第一要素。本文主要从《论语》中汲取力量,从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汲取智慧,从师德的培养、知识的积累、灵活的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论语》中教师理论的现实意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孔子的教育教学中吸取资源提供借鉴。

1 师德的培养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记者招待会中也指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非常重要。”个人道德修养是衡量一位教师的首要指标,良好师德师风的培养也是净化教师队伍的首要前提。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就不难发现,孔子极其注重教师的个人品德修养。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一名教师如果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不令”也会达到“纷纷而行”的效果,突出了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和品质的重要性。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了达到“师者,人之模范”的标准,孔子一生中都在用“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复礼”以使得自己的品德修养达到较高的境界。

提高个人品德修养还远远不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部,关爱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颜渊早逝,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无论是不顾众人劝阻看望身染重病的伯牛,还是为了颜渊的早逝而伤心欲绝,都体现了孔子对于学生的疼爱和关心。但孔子对于学生的热爱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三个方面。[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鼓励学生坚持真理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反对学生对老师唯命是从。对待学生,孔子还坚持严宽相济,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的原则。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看到子路鲁莽孔子就批评说:“野哉由也!”但对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则大加赞赏,称之为“贤哉回也!”

作为学生只有被老师欣赏、爱护、平等对待,他的个性和才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老师,只有全面的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才能真正的走近学生。我国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在职业道德这一项目中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要志存高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能全面的了解、尊重学生,关注个体的差异。[2]两千多年前孔子所坚持的教师理念在今天仍充满活力,足以说明《论语》中孔子的教师理念符合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发展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 知识的积累

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中也着重提出了教师知识积累的问题,它要求为人师者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3]终身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保罗·朗格特把现代社会中的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概括为“现代人面临的挑战”。1972年发布的《学会生存》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今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4]“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只有我们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源头才能源源不断的教授学生新的知识。孔子从小立志于求学,并终生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朝闻道,夕死可矣。”知识的积累离不开学贵有法,孔子也非常注重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而思,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孔子特别注重温习以及“学与思”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学是接受知识,思是独立的思考。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对学的发展。学、习、思三者密不可分。除此之外,孔子还坚持师无常师的求学原则,在韩愈的《师说》中就提到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故事,只要遇到在某方面学识高于自己的人,无论他的地位、身份如何孔子就会向他们学习,用自身行动给学生做了不耻下问的范例。正是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终生学习的学习理念,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孔子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成为一代圣人。

3 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5]《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中也提出教师应该使得教学适应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要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通过对《论语》的分析可知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善于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认为“愤”为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为口欲言而未能知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若不是处于“愤”和“悱”的状态,孔子则不会对其进行“启”和“发”。如果“举一隅”而学生不能做到“以三隅反”则不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孔子在教学过程中还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节中孔子让大家一起谈论自己的理想,鼓励大家一起讨论,孔子认为“切磋琢磨”的讨论可以提升大家对知识的认识,开拓学生的思维。另外,孔子还非常的善于观察学生,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智力、接受能力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也特别注重反思及时优化教学策略。如: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在论语中体现的教育思想还可概括为启发法、兴趣法、讨论法、观察法、因材施教法这些教育方法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与现如今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 结语

综上所述,《论语》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他在两千多年前所遵循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对今天依然具有可供研究和学习的价值。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现“教育强国”,我们不仅要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更要向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中寻求养分,要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精华中汲取智慧,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师德师论语孔子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