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卫东
(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根据公安部统计,截止2017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2.17亿辆,汽车驾驶人3.42亿,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购买力日益增强,我国汽车市场繁荣有了坚实的基础,汽车前、后市场的繁荣加剧了汽车加工制造类及汽车生产服务类人才的短缺,而中职汽车专业学生正是这些人才的主力军;鉴于此,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招生火爆,家长抱着美好的憧憬让孩子学汽车专业的手艺,学生抱着美好的愿望在汽车专业上有所成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发展的必然之路,针对如何解决存在问题,我校汽车专业从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探索我校中职汽车专业学生的特点、汽车前后市场的特点、学生就业的定位及企业的需求进行研究,探索出通过大赛促进汽车专业课程改革;通过汽车维修大赛课程的开发实现了企业、学生、学校“三位一体”共赢,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人尽其才,符合企业的利益——所需人才,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培育人才。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在技能大赛的带动下,专业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产教融合注入了活力,汽车维修老师有了成就感;产教融合的“三师队伍”在技能大赛的推动下孕育而生,促使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从起始校企合作中《汽车维修短期实训》的课题做起,逐渐形成“三师”的雏形,通过“三师”教练团队培育汽车维修大赛精英学生,取得全国骄人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产教融合《中德“双元”模式对就业质量的提升》的课题进行了技能竞赛课程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与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推动了产教融合,产教融合孕育了“三师”组成的教练团队,通过“三师”教练团队在国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培育出深受企业欢迎的精英学生;连续九年来我校技能大赛成绩稳中有升,使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上升——河南省品牌示范专业、河南省实训基地。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如何将这种基于产教融合的技能大赛精英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全体学生课程改革进行探索,探索出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提高家庭教育投资额汇报中的技能大赛课程;于是我们在《中德“双元”模式对就业质量的提升》的课题中开发出技能大赛课程体系;通过技能大赛促进课程改革,培育出一只融“三师”于一身的师资队伍,构建了课程改革的框架,见图1,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通过初步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1 产教融合的技能大赛课程改革的框架
汽车维修技能大赛的规程来源于维修企业实际需求;由于技能大赛受时间和规模的限制,往往从实际的汽车维修技能提取一部分。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三师”教练团队结合实际维修,研究比赛的技术规程,把比赛的技术规程与实际的生产高度融合,有针对性地训练,这种训练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得到维修企业的高度评价;如何把大赛的模式转化为课堂模式?我们通过对《中德“双元”模式对就业质量的提升》这一课题进行探索,以综合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为切入点把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与维修企业实际生产相衔接,由“三师”教师团队开发出若干个具有技能竞赛与实际生产“双用”功能的技能竞赛课程,以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为例,见图2所示。
基于产教融合技能大赛的竞赛课程确立了由汽车维修老师、学生、技师及工程师组成的选拔赛、挑战赛及总决赛的定位,技能竞赛课程的基础是“产”,它是以真实的维修为前提,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有挑战就有交流,有交流就能挖掘智慧和潜力;达到了汽车专业师资力量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企业行业技能技术人员思想的开放;同台共技,以“武”会友,建立感情友谊,在竞争中学习,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教师教出真水平,学生学到真本领。这样的竞赛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教”;学校的汽车专业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就有了保障。
汽车专业的竞赛课程确立了产教融合的双赢原则,学校引入了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的维修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维修企业在生产中引入竞赛课程的教学内容,规范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作业质量,让企业师傅内涵得到了提高、让教师学到了维修技术的本领、让学生加入了生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和学生的就业质量,实现了校企双赢。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知识点汇总
图2
技能竞赛是以汽车实际维修为出发点的,学生用的国家规划教材成了学生自学的参考书;我国有句谚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竞赛课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把主干竞赛课程分成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是选拔赛阶段,其基本框架见图3所示;在这个阶段通过“三师”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训练,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理论竞赛和技能竞赛相结合选拔出进行初赛的学生;第二阶段是初赛阶段,学校对升级为初赛的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训练,我们称为自训,学校实训室对升级为自训的学生实现全天候开放,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初赛;第三阶段是决赛,决赛是由教师、工程师、技师共同参与的“全员化”大赛,初赛进入班级前10名的学生,可以升级为本项目年级的决赛,同样对升级为决赛的学生实验室也是全天候开放。通过这样的循环模式的竞赛课程的实施,解决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低、师资力量短缺,激发了学生不服输的天性等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分阶段、分层次的竞赛课程使教师的“教”真正的做到了“授之以渔”。
图3
通过《中德“双元”模式对就业质量的提升》的课题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技能大赛推进了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汽车维修学生的维修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内涵得到了提升,实施3年多来,共有150名学生走向了汽车维修的工作岗位,由于他们在竞赛课程的学习中不但要有熟练的技能、扎实的理论,还要有较强的自训能力;因此他们很快地适应了汽车维修的工作岗位,一部分成为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骨干,15级汽车8班的学生韩瑞庭还未毕业,即被苗勇精工汽车修理有限公司聘用汽车调漆大师。
基于产教融合的技能大赛课程在开发和使用中,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技能及职业素养日臻成熟;由汽车维修工程师、汽车维修技师、汽车维修教师组成的“三师”团队开发出技能竞赛课程,在开发竞赛课程中取长补短,在应用中融入了行业专家、企业技师和职校教师的智慧和技能,汽车维修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一支具有真才实干的“三师”融一身的专业教师队伍逐步成长起来;从热衷于各种培训变成了热衷于竞赛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在产教融合的技能大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汽车维修教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为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基于产教融合的技能大赛课程在开发和使用中,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与学校的实训基地相融合,企业的文化与学校的制度相融合,企业的技术人员与学校的专业教师相融合,实现了汽车维修学生与汽车维修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技能大赛课程的使用培育出了高质量的学生,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学生家长满意度提高,满足了汽车维修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需求。再好的招生宣传不如学生家长口口相传,慕名而来求学的学生增多,汽车维修专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校企的“双赢”。
中职学校开发和运用技能大赛课程的核心是拥有一批“三师型”师资队伍,只有拥有“三师型”师资队伍,才能使产教融合的技能大赛促进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