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芳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沙坪坝401331)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满了激情并富有创造性,他们乐于探索,积极向上。在肯定新教师具有的这些优点外,我们不可忽略的是新教师刚入职时所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值得我们探讨,从而找出应对的策略,减少新教师的恐慌,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比较难掌握的艺术。[1]教学作为教育实施最根本的途径,要想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在教学中需注意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自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之一就要取决于教师的天赋。[1]对新教师来说要做到这点显得更加困难,新教师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必须做好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样式以及拟定教学计划。首先,在备课时,要考虑所教内容的重难点,因为我们不可能平均用力,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牢牢掌握,这些对于新教师来说都是有一定挑战的。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接受方式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次,灵活应用语言表达,包括知识点之间的连接语,细节的陈述以及鼓励学生用语等。最后,要做好短期和长期的教学规划和课后的总结,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课堂管理就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处理课堂内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2]课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新入职的教师对课堂管理存在的困惑:一是对班级管理的误解;二是对班级管理的幻想[3]。他们错误地认为,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完全按着自己的想法行事,一旦学生出现错误,不经疏导,而是采取体罚形式解决,这样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同时,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往往缺少对规则的敬畏,总是提倡民主自由,造成了班级的混乱,失去了教师的威信,学生越来越放肆,越来越不听教师的话,最终无法控制班级局面,这是新教师对班级管理的理想化的幻想,是不切实际的。
新教师刚离开大学校园,进入到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从依靠家庭的学生角色要转变为自力更生的成人角色,要自己独立自主地承担责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许多问题和矛盾,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实现经济独立。这不仅仅是从学生到教师身份上的一个转变,更是心态上的一种转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新教师要站在一个成人和教师的身份上考虑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任性地认为自己还是父母的孩子,动不动就求助于别人。虽然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对新教师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困难并非无法可解,为了顺利地走出困难期,新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思考出现的问题,虚心请教老教师,积累经验。
新教师教学经验少,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新入职的教师对学校的环境尚不熟悉,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上,往往疏漏电源、玻璃窗、天花板、电灯等的安全防范。软件上,很多新教师缺乏安全常识和法制观念,遇到学生打架、斗殴、谩骂等意外事故,往往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同时,新入职的教师忙于教学,认为把教学质量抓上去了就万事大吉,却不知道,安全是一切的基础。只有把学校安全做好了,才能进行教育活动。
这是新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在走上讲台后,往往潜意识地以自己曾经的学生时代水平为参照物,从而认定学生的基础很差,甚至不只是埋怨学生,还经常出现在课堂上指责其他教师的行为。总是不能容忍某些学生犯低级的错误,抱怨这样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还总提当年自己是多么厉害,导致学生疏远老师。对基础差的学生不能耐心引导,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某些新教师还会比较之前的和别的科目的教师,如数学教师如果学生读不懂题目,就会抱怨他们语文老师是怎么教的,造成同事之间关系紧张,影响班级的和谐和同事关系的和睦。
从学校生活这个相对单纯的社交圈子步入复杂的职业圈子,对新教师来说是一个心理上的挑战。他们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学校会涉及到新老教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正式教师与非正式教师、领导与教职人员、学校与家长等关系网,而新教师普遍不愿意与老教师交流,对学校领导又有些惧怕,造成了新老教师的隔阂,新教师学不到老教师优秀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新教师新颖的思想也影响不到老教师的比较僵化的观念。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尤其是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无疑有利于知识的生动活泼。因此,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
新教师入职教育对于他们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熟悉新的环境以及顺利地开展工作等起到一个指引作用。就目前而言,新教师培训主要有集中培训和校内辅导两种形式。[4]入职教育是新教师快速融入教学并有效提高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政策也明确要求新教师必须参加入职教育。但是调查发现,并非所有的新教师入职教育落实到位,其质量欠佳、形式单一、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今后的职前培训中需要改善。对于集中培训而言,时间都比较短,大约持续在一周内,人数集中比较多,对于这样的入职教育,质量上肯定是得不到保障的。对于校内辅导,机会也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新教师基本上都是直接上岗,根本得不到校内的指导。
新教师在参加工作以后,就要和老教师一样承担相同的教育教学任务,某些新教师还需要担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还要组织学校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足球联赛、元旦欢庆晚会等,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以及参加校内外各种培训,工作量非常大。但是,相应的工资待遇、教育研究机会等激励机制并未到位,尤其是对非正式老师。这样容易造成新教师的职业倦怠,缺乏激情和积极性,难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性。
在与新教师的交谈中,很多新教师都表达了他们的工资待遇不高,基本上只能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支出,并没有多的支出用来提升自己。在一些偏远地区,新教师还得承担自己的培训费用和交通费用,这样容易造成新教师的流失和不愿意去偏远地区,频繁地教师更换最终影响学生的成绩。
对于新教师来说,所谓的教育科研并不是要新教师出什么专著、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和参加学术研讨,而是致力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尽快地熟悉教材、了解本学科的体系,掌握教学规律,尽快地融入到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来。[5]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因此学校应该给新教师一些空闲的时间让新教师自己去进行一些必要的教育研究。
新教师在入职以后,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在大学期间学过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入职后就不需要学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在21世纪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师承担着艰巨的使命和重要的任务,加上知识更新实在是太快,它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除了意识方面的原因,还有新教师自身性格方面的原因。性格内向直接影响了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样不利于新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新教师应该学习老教师的成功经验,老教师也应该看到新教师身上的活力和潜力,从他们身上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更新自己陈旧的知识。有些新教师太过于温柔,缺乏威信,无法维护课堂纪律,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开小聚会,学生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不听取他们的教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些教师意志力薄弱,对后进生没有持之以恒的关注,对一个教师来说,没有顽强的意志是万万不可行的。
经过原因的分析,针对新教师的成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科技日新月异,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教师的定义和要求也在不断地刷新,只会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时代教师的定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却不是全部,也不是唯一。现在的高素质教师要求会管理班级、会做科研、会多学科教学、会引导学生等,为培养这样全面的教师,师范教育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变革。
首先,要修正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密切相关,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首先必须要考虑教育目的这个因素。我国教育目的总的精神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6]体现的是一种社会本位的理念,一种长远的理念,一种国家理念,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也要充分考虑这一点,真正从我国实际出发,培养出当下以及未来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力求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他设想的后现代的“4R”课程标准,其中便对课程提出了丰富性的要求。[7]现代师范教育也应该设置出一些丰富多彩的有深度的有意义的课程,包括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采取案例教学这样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最后,要处理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学习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师范学校可以和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去顶岗实习,让他们独立承担一门教学任务,甚至担任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同时在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去听课学习,在听课中做好笔记,从中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让师范生亲身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真切地去体会实际的教学情况,把理论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更快地促进师范生的成长。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以及权威性。校长对新教师的成长起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新教师如果得到校长的指引和肯定,新教师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和认可,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不断提升自己。因此,校长要做到言行一致、善于团结、真诚激励、愿景沟通,提高自身的领导力。[8]校长在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张弛有度。首先,校长要加强与新教师的沟通。通过与新教师的沟通,校长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以便提供相应的支持。不过与新教师的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方式,这样才可以高效地解决新教师的困难。其次,校长要给予新教师所需要的帮助。新教师刚刚进入学校,对新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和工作多有不适应,加之缺乏经验,在教学上也困难重重,一切都比较紧张,校长如果多给予新教师情感上的关心和帮助,新教师会感到有归属感,会更容易融入到集体中去。最后,校长要对新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一般校长都会进入新教师的公开课堂和平日的课堂听他们讲课,之后会对其做出评价。在对新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要看到新教师的优点,也要指出其不足,给出有建设性的指导,这样新教师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钟启泉曾说,“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更多的是自我塑造,而不是被塑造”,[9]表明了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磨专业技能,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但是,新教师必须也要认识到专业发展并非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职前所学到的知识对专业发展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新教师更要加强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把这些理论和自身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内化探索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的人,人各有异,因此教学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学以致用。另外,新教师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技能的提升都要注意反思,因为反思是新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反思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就是写反思日记、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参与教学研讨、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等。通过反思,新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其缺陷,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新教师面临的主要人际关系有新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关系和新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首先,是新教师与领导的关系。一个好的领导对新教师的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应该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工作上给予指导。同时,新教师也要主动与领导联系和沟通,而不是怯怯懦懦,逃避领导,对领导要保持尊重和真诚,遇到困难要多向领导反映和请教。
其次,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关系是最普遍和最常见的关系,新教师进入学校不可能不与老教师交流和学习。学校大部分老教师愿意鼓励、帮助和指导新教师,新教师与老教师的交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新教师要多到老教师的课堂听课,老教师也应该给新教师这样的学习机会,允许新教师进入他们的课堂。新教师要明白听课的重点,要多听老教师如何处理内容细节、授课方法、如何处理教学的重难点等,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再结合自己的特长,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其二,新教师在遇到问题时要多向老教师请教,新教师在向老教师请教问题时,要谦虚,要真诚,要有礼貌,要提前询问他们是否方便,是否有时间,不可冒冒失失。其三,老教师也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帮助新教师,他们应该认识到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这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与家长的关系,对新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关系,因为面对的家长是数量既多性格又各异的,新教师应尽量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与家长建立联系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无论学生是否取得成就还是出现问题,新教师都要有所作为,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不可忽视某些学生。当学生取得成就时,要奖励学生并要告诉学生不可骄傲的道理;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新教师不要逃避,要负起责任,并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之道。其二,新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去,才能真正了解每个孩子,这对新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三,新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家长可以参与其中的作业,让家长也了解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样家长就会少一份对学校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