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解析与实践应用

2018-02-08 19:01:24翟媛媛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爱班集体师生关系

翟媛媛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淄博255130)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既是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明确规定,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要“关爱学生”。师爱是一种源于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并具有强烈社会性的教育爱,同时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积极的情感和能力。[1]在班级管理中,只有以师爱为前提,教师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班主任才能真正管理好班级,从而完成教书育人的教育使命。因此,师爱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

一、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解析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需,予学生之所求,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切实把班级教育工作做好。因为只有引发学生内心共鸣的教育,才有可能谱写出美好的教育乐章。班级管理虽然不能仅仅依赖师爱,但是管理班级却必须处处充满师爱。在某种程度上,师爱是班级管理中的润滑剂、粘合剂,更是催化剂。

(一)师爱是班级管理中的润滑剂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来自班主任的师爱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润滑和调剂作用,有助于班主任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这种良好关系的驱动下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1.师爱可以有效改善班级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对重要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来自班主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师爱。以师爱为前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沟通。这样的师生关系推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成了师爱与师生关系之间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顾明远曾说过,“我现在不担心教师教不好学生,我只担心教师不爱学生,没有爱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2]

2.师爱可以有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班主任带着浓浓的师爱走进班级,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并把这种师爱传达给学生。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势必会对班主任老师产生更多的向师性表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更愿意亲近老师,并与老师紧密配合,极大地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使得人人都成为班级的主人。这就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从而在班级管理中真正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师爱是班级管理中的粘合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班级管理中,班集体的建立首先就需要将学生个体凝聚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班集体中整体大于部分的功能。来自班主任的师爱在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粘合作用,其促使班级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使每一个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1.师爱有利于班级发展共同目标的建立

班级发展的共同目标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它既是班主任对学生发展的期望,更是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在班集体创建中,班主任首先要建立班级发展的共同目标。班主任满载着对学生的爱和对班级的爱进行班级管理,精心设计班级管理发展目标,则更能充分实现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学生在班主任的浓浓温情和深切期盼中,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分析自身的优点、看清自身的不足、确立个人的发展目标,进而形成班级发展的共同目标。

2.师爱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培育

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班风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作用,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能为班级发展提供动力、形成凝聚力、生成推动力、增强抵抗力。班主任对班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班主任对学生无条件的爱,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在师爱的侵染中,学生获得爱、学会爱,进而传递爱,这些都将推动良好班风的形成。而良好班风一旦形成,又将有力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师爱是班级管理中的催化剂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人的认识具有反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推动促进作用。师爱作为一种高级情感,在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师爱在班级管理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推动着班级的发展。

1.师爱有助于实现后进生的积极转化

在班级中,学生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直接导致了在同一个班级中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出现。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此项转化工作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发展。班主任带着满腔的师爱,给予后进生情感上的温暖、人格上的尊重和行动上的激励,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激发后进生自主发展的强烈愿望。师爱将成为后进生积极向上发展的强大动力。班主任应严格要求优等生,热心引导中等生,高度重视后进生,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3]

2.师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说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真正的班级管理应该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班集体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爱,更是一种满载智慧的爱。这种爱给予学生以约束为前提的自主、以纪律为前提的自由、以发展为前提的自省,促使学生不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管理,进而走向自我发展。

二、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应有之义,同时爱学生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学会正确运用师爱,充分运用师爱的力量助推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学会科学运用师爱,将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化繁为简、化零为整,实现对班级工作的高效管理。

(一)在师爱的引领下走进班级

班主任走进班级,了解学生,这是管理班级的第一步,也是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开端环节,师爱在此环节的引领作用尤显关键。

1.多角度研究学生,给予学生“精心”的师爱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爱孩子》一文中揭示了师爱的本质特征。他说,师爱是“由于深刻了解人,由于知道一个人的长短而激发出来的明智的、人的爱;是能防止轻率行径,并激励人行为诚实高尚的爱;是能教导人生活的爱”。[4]了解学生,进而研究学生,这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班主任应以师爱为前提,走进学生,多角度了解学生。纵向上,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的成长及学习经历,以便全方位地认识学生,为接下来的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好准备。横向上,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智能,班主任应多元化了解学生的发展,找出学生的优势智能,并以优势智能为突破口,通过优势智能的发展尽可能地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在学有所长的基础上进而实现全面发展。这样,班主任才能给予学生“精心”的师爱,帮助学生快速融入班级,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为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2.全方面关爱学生,给予学生“精准”的师爱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来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关爱。班主任全方面关爱学生,既包括从多个方面关爱学生,也包括关爱学生的多个方面。从多个方面关爱学生,也就是要求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既要关注学生近期的发展实际,又要关注学生中期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更要关注学生长远的发展需求,给予学生全程的关爱。关爱学生的多个方面,即指班主任要关爱学生发展中的不同方面。因为每个学生对师爱的需求是不同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怀、情感上的关爱、心理上的安慰、人格上的尊重和心灵上的沟通。班主任在充分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所需求的“精准”的关爱,促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载着师爱起航,伴着师爱前行,由着师爱引导,不断走向越来越宽广的发展之路。

(二)在师爱的浸润中发展班级

在班级发展阶段,无论是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还是学生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师爱,师爱对学生的浸润作用在此阶段至关重要。

1.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师爱的教育力量

马卡连柯曾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5]可见,班集体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其所在的班集体代表的是一种成长环境,更是一种文化氛围。因此,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师爱作为一股强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为班级创设了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促进班级共同发展目标的形成,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积极优良的班风,这些都加速了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建立又将反过来直接推动班级中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推进班级管理工作走向新的高度。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利用师爱的期望效应

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中,提出学生的综合素养主要体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以及学科学业成就等方面。[6]当一个教师以爱的心胸、爱的眼神,爱的行为、爱的方式去指导并帮助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时,从教师身上流淌出来的是一股严冬里的暖流,是一杯酷暑天散发着浓浓温情和智慧的清茶,学生能够感受到慈爱、温暖、真情、信任。[7]师爱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心灵感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班主任用真诚的师爱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机,把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在师爱的基础上管理班级

良好的班集体形成之后,班级管理工作步入正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来自班主任对学生的师爱就是班主任日常管理班级的基础。

1.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以师爱促进教学相长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学习成果,而是为了改进教学;不是为了甄别学生优劣,而是为了发展学生能力。[8]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既看到学生当前的发展现状,又要关注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需求。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首先表现为班主任应强调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充分运用过程性评价的杠杆作用对学生进行监督和调控。例如,班主任可以为班级每位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发展轨迹,以便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学生通过“成长档案袋”也能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还表现在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教师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眼神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做出鼓励性评价,向学生表达爱。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从而引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在爱的双向流动中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以民主的方式管理班级,以师爱促进班级发展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可以和学生共同协商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促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充分体现班主任的爱心和智慧。其出发点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质是通过民主管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是一种理性的班级管理方式。[9]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师爱才会有真正的民主的班级管理方式,才能真正实现班级的可持续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师爱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师爱的折射。

猜你喜欢
师爱班集体师生关系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我爱我的班集体
儿童大世界(2019年1期)2019-11-27 23:26:31
以师爱诠释教育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人间(2015年16期)2015-12-30 03:40:38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