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探究需“三思”

2018-02-07 00:20陈秀娟
教师·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探究三思

摘 要:有效探究,必须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通过多层次不断追问,引发认知矛盾,充分发挥习题的功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练出深度,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有效探究;导入引思;新授促思;巩固深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03

作者简介:陈秀娟(1973—),女,福建莆田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数学教材,环环扣问,引发认知冲突,充分发挥习题的功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有效探究之“导入引思”

一切探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上课伊始,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将学生带进一个深层次的学习境界之中。

1.设置情境,引发好奇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王奶奶明年(2016年2月29日)将度过第17个生日,王奶奶明年多少岁?”看似简单的提问,有的学生却从自己一年过一次生日的定式思维出发,脱口而出“17岁”,但说出答案后马上觉得不对劲!教师借机提问:“是啊,王奶奶只有17岁确实不可能!那么她到底是多少岁?为什么只过17个生日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可见,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特点,设置情境,做到奇中生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使得接下来的教学效果极佳。

2.环环扣问,激活思维

比如,教学《角的度量》时,以教师的一句问话拉开序幕:“欣语同学不小心把量角器摔成两半,它还能量角吗?”学生发现摔成的两块量角器中,稍大块的上面有刻度,有中心点,可以用来测量角[1]。又问:“怎么用摔坏的大半块量角器测量钝角?”学生静默思考后汇报:①把钝角分成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测量锐角度数,再加上直角的度数,求出该钝角的度数[2];②把钝角分成两个锐角,一一测量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再求这钝角的度数。

此时还有一位学生高高举手:“把钝角一边延长画成平角,量出补上角的度数,再用180度相减即可。 ”

课上,教师通过层层设问,设计出“一波三折”的意外环节,采用求助学生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充满创意的量角策略,為枯燥的数学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又如,教学《两位数乘11的速算法》,教师谈话引入:“请同学们出一道两位数乘11的乘法算式,然后你们动笔算一算,看看陈老师口算得对不对。”学生出题16×11、25×11和34×11,教师马上口算出16×11=176、25×11=275和34×11=374,待学生动笔计算后,显然都惊讶于教师口算得数对又快!

针对三道笔算16×11=176、25×

11=275和34×11=374,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这三道竖式计算中,积与第一个因数之间在数字上有什么联系?在思考中帮助学生构建新知。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有助于抓住核心本质建模重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

二、有效探究之“新授促思”

新授课中,若能将抽象的数学与具体的操作完美结合,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有效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1.动手实践,发展思维

出示操作题:一张四边形的卡片有多少个角?如果剪去一个角,会变成几个角?学生人手至少拿6张卡片,先思考可以有几种剪法,剪后给图形上的角标上记号。在交流汇报上,他们的答案不再是1个角、3个角、4个角,剪法出乎意料。

作品交流之后,大部分学生感到惊讶:想不到竟然有这么多答案!

“剪去一个角,会变成几个角?”教学中把单调的数学知识和直观操作有机融合,为学生的多样剪法推波助澜!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智力潜能被有效地开发出来。体验式的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便于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2.直观表述,拓宽思路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多媒体显示:植树节那天,小鹿一家种了27棵白桦树,9棵樱桃树。当学生提出:“小鹿家一共种了多少棵树?”时,教师让学生拿起画着小树的卡片先想一想、摆一摆,再算一算、说一说。以小卡片为依托,直观探究且兴趣盎然,学生们纷纷说出:“①我是从27张卡片开始数,再数9张,一共36张;②我是把27张卡片分成20和7,先算7+9=16,再算20+16=36;③我是把9分成3和6,先算27+3=30,再算30+6=36;④我是把27看成30,先算30+9=39,再算39-3=36;⑤我是把9看作10,先算27+10=37,再算37-1=36。”如此呈现出算法多样化。的确,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教师放手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这种有效探究得出的算法比灌输式地告诉更重要!

所以,有效的探究,需要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和体验,动手实践、直观表述,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发展思维。

三、有效探究之“巩固深思”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层次性的习题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所以一题多解、开放练习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让学生全方位思考数学问题,丰富其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成效。

出示这样一道习题:陈师傅计划做240个蝴蝶标本,前4天做了全部的20%。照这样计算,做完这些蝴蝶标本还需要多少天?学生思考后交流,呈现多种解法。

(1)先画线段图,再列出算式:240×(1-20%)÷(240×20%÷4)。

(2)还可以这样列式:4×[240÷(240×20%)]-5。用“240×20%”求出4天做的蝴蝶标本,再求240里有几个4天,乘4求出做这批标本一共需要的天数,最后减去4,就求出做标本还需的天数。

(3)[240×(1-20%)] ÷(240×20%÷4),“240×(1-20%)”求出的是还需要做的标本数,“240×20%÷4”求的是每天做的标本数,两个数相除,求出做标本还需的天数。

(4)(1-20%)÷(20%÷4),用剩下的率除以每天做标本的率得到的就是还需要做的标本数。

这时一位男生列式:4÷20%-4,只要两步就可以求出需要做的蝴蝶标本数!因为4天与20%对应,用除法很快就能求出做蝴蝶标本所用的时间,然后减去已做的4天,剩下的就是还需要做的标本数。

2.开放练习,多向思维

巩固新知的同时,设计开放性练习,能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培养其多向思维。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后,解决这个问题:“六一”儿童节,学生们在全长84米的校园文化长廊一边插彩旗,每隔3米插1支彩旗,一共需要多少支彩旗?因为没有表明插旗情况,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插旗的支数也不同。学生的答案有三种。如下:校园文化长廊一边插彩旗,两端都插的列式为:84÷3+1=29(支);也可以考虑只插一端的:84÷3=28(支);还可以考虑两端都不插的列式为:84÷3-1=27(支)。这道习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取思维素材,带来几种不同的解题策略,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总之,教学中教师若能运用“导入引思,新授促思,巩固深思”这“三思”要领,定能让学生有效探究并学有所获,使其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掌握重要的学习方法,而这也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所在,力求学生举一反三,更上层楼。

参考文献:

[1]王 慧.“意外”的生成,意外的收获[J]. 师道, 2007(6):27-28.

[2]窦开云,吕兴会.让学生无心插柳柳成荫——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5(5):125-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探究三思
哲理漫画
“三思”让数学课堂高效
“三思法”直击平衡问题核心
开展有效探究,凸显课堂生命活力
小学数学作业针对性批改的有效性的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初探
港珠澳大桥工程采用上海三思多项LED技术
行而有三思 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