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提供职业指导服务

2018-02-07 19:54王明霞周善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互联网大学生

王明霞 周善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提高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职业指导的基本内涵、传统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局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利用互联网手段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的路径与办法。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职业指导

我国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而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尊严、家庭幸福的小问题,更是关乎社会稳定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各类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各高校也纷纷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针对90后的大学生,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具有更好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一、职业指导的基本内涵

职业指导是指围绕职业发展过程提供的职业诊断、咨询、规划、辅导以及相关心理咨询。高校的职业指导运用职业测评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手段等,主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并且依据人才市场供求,按照求职者个人基本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与职位合理匹配的过程。“怎么找工作、怎么做工作、怎么换工作、怎么创业”都是职业指导的范畴。

二、传统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局限性

笔者经多年工作经历及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通过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课等理论课程,以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来实现的,且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占主导,就业指导服务、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实践训练三个维度彼此孤立、自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指导形式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多样性

目前,各高校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与发展规划,同时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举办专题讲座与报告等活动来开展职业指导活动。但是,短期集中的课堂教学多侧重于理论灌输,学生难以得到更有实践意义的专业指导。而且高校所开设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一般由各学院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以几次讲座形式简单灌输,此后相关专业探索活动主要有各专业课老师负责,等到了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时,学校层面再开展系列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发放就业指南等,这种模式,效果其实甚微。

(二)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与个性化

很多高校针对全校学生开始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采用的是统一的教材或者教学内容,没有兼顾到每个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领域与就业前进等,更没有兼顾到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等个性化的特征。基本是“千人一面”,弱化了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达到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指导过程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

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即开始专业介绍,涵盖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领域和学生发展空间等。接着低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等课程,此后相关探索活动基本处于中断状态,等到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时,再开展系列就业指导等专题教育讲座,忙于发放各类就业指南,没有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全过程,更没有与专业知识的传授想结合,处于“两张皮”的模式,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效果差强人意。

(四)指导人员不足且水平层次不齐,缺乏实效性

专业的职业指导需借助一些测评量表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依照学生的职业倾向性和职业环境的实际条件,推荐与其相适合的职业。目前各省市都开设职业指导培训以及资格認证,高校也定期输送学生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但专业人员的培养仍然不能满足学校学生发展的需求。且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各二级学院配合完成,而学院的指导人员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等。辅导员自身要承担大量事务性的学生工作,班主任更多的精力是用于教学与科研方面,在职业指导工作中难以用心钻研,大多数局限于就业形势政策的解读,相关案例的分享及就业信息获得渠道的介绍等方面,内容比较固定,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导致高校职业指导中心的相关政策法规无法准确地落实到学生中去。

三、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职业指导的优势

(一)为大学生指导提供了新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必将打破传统的职业指导的模式,拓宽高校职业指导的路径,为信息传播提供崭新的渠道,为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职业指导,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为职业指导提供与时俱进的互动交流服务平台,更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指导的要求。

(二)一对多模式,信息高效传播

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辐射性、互动性和智能型等特点,高校可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便捷等优势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突破传统职业指导的瓶颈与局限。通过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高校职业指导网络平台,如微信公告号,进一步运用新媒体进行职业指导的优势,强化网络高速传播的功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的信息推送,用户通过手机即可接受海量的信息。用户在信息转发中还可以保持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辐射的范围都能达到更快与更广。

(三)为大学生职业指导提供个性化辅导

传统的职业指导没有兼顾到不同专业、不同群体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基本情况、个人教育背景、个人的能力与特质以及对职业的期望是不同的。职业指导也应该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咨询与指导工作。而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增加相关测评环节,建立职业指导的信息数据库,利用大数据的优势,采用多样化的咨询策略;同时,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指导,也必将唤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强烈的自助驱动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增加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endprint

四、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职业指导的方法探究

(一)开辟专题网站,建立职业指导信息资源

各高校可以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发布职业指导信息的网站平台,并及时发布当前新形势下的就业信息、相关政策和职场案例等,能够帮助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职业信息。并且还可以将当前国内外著名的职业指导网站或培训视频链接到其中,达到资源共享,完善职业指导的信息库,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

(二)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网络职业测评体系

在职业选择之前,大学生需要了解自我、了解职业。除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与反馈等途径,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测评量表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知己知彼。比如卡特16PF人格量表、MBIT职业性格量表、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等,这些量表和评价依据已经为广大学者所认可,可信度高。建立网络测评数据库后,大学生只要按照问卷提示进行实事求是的回答,系统会自动分析出结果,大学生可以根据测评结果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倾向与职业擅长并明确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大致方向,这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依托网络平台,提升职业指导沟通效果

信息化时代,职业指导信息的时效性也很重要,充分用互联网技术及平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高效沟通,进而满足职业指导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要求,而且这也是现今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进而实现职业指导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有效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 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完善的创业信息平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来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在纷繁复杂的数据面前,如何筛选出适合的机会信息成为众多学生的难题。创业阶段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各种创业政策、创业流程等信息资讯的辨别与选择,而这些问题靠辅导员、班主任等没有创业经历的老师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进行解决的。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欠缺,但很多大学生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辨别出这类高价值的数据。高校职业指导平台可以从中筛选出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技术、政策、市场等重要信息,给予及时、高效、准确的数据供其参考,帮助创业大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且缩短信息搜集的时间与成本,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

此外,平台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在不同创业阶段可能会出现的問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大学生有效规避创业误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

五、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要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职业指导平台,有效运用新媒体软件和新工具,完善传统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参考文献

[1] 雷树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2] 明宏.就业服务的“互联网+”时代[J].中国信息界,2015

[3] 陈烨,周澎绮.大数据时代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实践创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4] 张钰苓.职如何做好互联网环境下的职业指导[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

[5] 谢晶.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就业服务[J].招生就业,2016,9.

[6] 张国良.微信公共平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6,12.

[7] 尹婷婷.网络测评——大学生职业指导新途径[J].学理论,2011,9.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互联网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