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摘 要:《莎车府乡土志》是清末时期莎车官员响应清政府号召所编纂的乡土志,它记录了晚晴时期莎车地区历史、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本文通过研究文本,对《莎车的乡土志》的史料价值及不足之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莎车府乡土志》 史料价值 不足
一、《莎车府乡土志》编纂背景
清末时期,列强入侵中国,农民起义运动不断。清政府为了改变内忧外患的局面,于1901年实行新政,力图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新政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光绪三十一年,清学部颁布了《乡土志例目》:“奏定章程所列初等小学堂学科,于历史则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实;于地理则讲乡土之道里建置,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于格致则讲乡土之植物、动物、矿物。凡关于日用所必需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称。盖以幼稚之知识,遽求高深之理想,势必凿枘难入。惟乡土之事,为耳所习闻,目所常见,虽街谈巷论,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平时供儿童之嬉戏者,一经指点皆成学问。其引人入胜之法,无逾此者。然必由府、厅、州、县各撰乡土志,然后可以授课。”①要求各地编纂本地乡土志,期以乡土志内容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并规定了历史、政绩、兵事、耆旧、人口、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这15个类目。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纂修乡土志的热潮,这股热潮也波及了新疆,新疆各府、州、县官员积极响应,组织人员进行此项工作,编成了新疆各地的乡土志。由于时局动荡,这些乡土志并没刊印,仅以稿本流传,《莎车府乡土志》即为其中之一。
二、《莎车府乡土志》版本及作者
《莎车府乡土志》成书于光绪三十四年,由时任知府甘曜湘编撰而成。甘曜湘,湖南湘阴县人,光绪十四年赴伊犁行营等候差遣委用,光绪三十二年升为莎车府知府,时任陕甘总督升允称其“精明谙练,讲求吏治”②,不过在光绪三十三年“尚未据报到任”③,光绪三十四年,因“萎靡不振,难资表率”④以通判降补,宣统元年被革职。甘曜湘实际担任莎车府知府仅仅数月时间,《莎车府乡土志》即为这段时间的产物。
现有版本有光绪三十四年抄本,1955年湖北图书馆所编《新疆乡土志稿二十九种》本;1990年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出版马大正等人所编《新疆乡土志稿》;1990年兰州古籍出版社所编《中国西北文献丛书》收录《新疆乡土志稿二十九种》;201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大正等人所办的《新疆乡土志稿》,此版本是据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所出版本重新排版而成。除了马大正等人整理的版本进行了标点整理工作,各版本之间并无区别。
三、《莎车府乡土志》的史料价值
(一)记录莎车历史
根据《乡土志例目》规定,《莎车府乡土志》记录了莎车的历史演变情况。在历史目中,记载了汉、魏、元、明各时期莎车在正史中的称呼,并且记载了清朝建立后莎车建置的变化:“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后建城,光绪九年置莎车直隶州,领县一,曰叶城,二十九年改为莎车府,添领蒲犁厅、巴楚州、皮山县。” ⑤353如今的《莎车县志》记载:“清光绪九年,设莎车直隶州,至光绪二十八年升为府,领蒲犁厅巴楚皮山县、叶城县。”⑥关于升州为府的时间,二者记载并不相同,根据《新疆图志·奏议志》记载:“……饶应祺以设省二十年来,人民蕃庶,政事殷繁,各州县辖境过宽,遇事时有鞭长莫及之虑,察酌情形,议请升改增设府州县各缺,以资治理。奉谕旨饬由政务处会同各部臣议准照办行令,将未尽事宜随时奏咨,於光绪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具奏。”⑦以此可见,莎车升州为府的时间应为光绪二十八年,乡土志此处记载存在讹误。
此外在兵事目中,载有清政府数次平定莎车地区叛乱的事件,如乾隆二十四年,定边将军兆惠平定大、小和卓;光绪三年,刘锦棠击败布鲁特叛酋思的克,收复叶尔羌。
(二)记录人口、宗教情况
在人类目中,此志记载了莎车地区的人口组成,“本境土著均缠回,外来客民有汉民、有小教回,有英国之印度、爱乌罕、克什米尔等处人,有俄国安集延人,均往来贸易”⑤ 354。清末时期,莎车由于自身的特殊地理位置,位于新疆西南部边界,距离印度、安集延等地区较近,成为中亚、南亚人口流入新疆乃至中国的枢纽,从而吸引大量英、俄两国人在此居住、贸易,通过此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莎车地区在中国对外交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此志对宗教的记载较为简略,只记录了回教(伊斯兰教)的宗教习惯,包括不吃豚彘、建礼拜寺、每日诵经礼拜等。
(三)记录物产、商业情况
此志对莎车的物产、商务记载较为完备。记载了商业概况:“贸易以八栅七日为期,所市均系本地土产,小贸营生一千人之谱,无富商巨贾。”对本地物产做了天然产和制造类的分类,天然产包括牛、羊、马、桑、棉花等,制造类包括丝、羊皮、牛皮、马皮、皮鞋、布、铜器、铁器等,基本囊括各种动物、植物、矿物的产物。此外,在商务目还详细记载了各种商品的进出口情况,本境销售的商品有丝、毯、皮鞋、牛皮等,小麦、包谷等农作物运往喀什销售,布运往省城及伊犁销售,羊皮、羊毛、毡、棉花等商品运往安集延销售,絲、毯、布等商品运往印度销售;安集延运来的商品有洋布、洋蜡、洋糖、洋毯等,印度运来的商品有洋绒、药料、金丝缎、呢等,而内地运来的商品则有笔、墨、纸、绸缎、茶叶等,铜铁则分别从喀什、英吉沙尔运来。
可以看出,莎车地区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生产销售的物品也基本都是农牧业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工业、轻工业实力都较为欠缺。英、俄商人在莎车大量购买牛皮、羊皮、棉花、羊毛等原材料,经过自己的加工从而向此地输入洋布、洋毯、洋绒等轻工业产品,即使是日常使用的笔、墨、纸等物也依赖从内地进口。通过这些记载,对于研究清末时期莎车乃至整个新疆的商业贸易情况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四、《莎车府乡土志》的不足
巴兆祥曾对乡土志作了定义,“乡土志是清末内忧外患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富有进步意义和创新精神的一种特色文献,具有教科书和地方志的边缘特性。它不是方志的一个属类,更不可能等同于乡镇志,它是种准地方志。若将其视为简志系列也未尝不可。”⑧可见,乡土志并不等同于地方志,由于它具有教科书属性,仅针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就要求行文简洁明了,而不像方志一般全面记载,这也导致部分乡土志的记载过于简略,《莎车府乡土志》的最大不足就在于此处。endprint
《乡土志例目》所规定的15个类目,《莎车府乡土志》仅记载了13个类目的内容,耆旧和氏族两个类目则被完全省略,并未做任何说明与记载,而在其所编写的13个类目中,有一些类目中的内容也不够完备,如在历史目中,对清以前的莎车历史仅仅记载莎车地区在各个时期的名称,并没有记载从汉代至明代这一时间段内莎车地区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也无法通过其内容考证中原王朝与莎车地区的关系往来;在人类目中,仅记载莎车地区现存的各族、各国人口,没有对外来汉民迁入莎车的时间、原因及其原住地作深入挖掘,这对目前新疆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研究有一定的遗憾;在宗教目中,仅用两句话简单概括了伊斯兰教的宗教习俗,并没有记载莎车地区宗教信仰从佛教转为伊斯兰教的过程,也没有记载汉民、英俄国人的宗教信仰的情况,这对于研究新疆宗教流传的情况也有一定的遗憾。
五、结语
《莎车府乡土志》全文二千余字,对清末时期莎车地区的经济、人文、教育、自然地理等情况都做了一定记载,虽然其内容较为简略,不能全面系统性反映莎车的各方面情况,也存在一些讹误,但其一些类目如商务、物产、人类、水的内容等仍对研究清末莎车乃至新疆的历史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具有参考价值。
注释
① 田雨.清学部颁《乡土志例目》[J].社会科学战线,1985(4):189.
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朱批奏折第23辑·内政[M].中华书局,1995:248.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朱批奏折第24辑·内政[M].中华书局,1995:368.
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朱批奏折第25辑·内政[M].中华书局,1995:84.
⑤ 马大正,等,编.新疆乡土志稿[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⑥ 莎车地方编纂委员会,编.莎车县志[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65.
⑦ 王树枏.《新疆图志》卷106·奏议志16[C].
⑧ 巴兆祥.方志学新论[M].学林出版社,2004:141.
参考文献
[1] 马大正,等,编.新疆乡土志稿[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2] 马大正,等,编.新疆乡土志稿[M].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1990.
[3] 莎车地方编纂委员会,编.莎车县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4] 巴兆祥.方志学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5] 王安芝.叶城县乡土志说略[J].黑龙江史志,2012(12).
[6] 刘建超.清末新疆乡土志及其史料价值[J].历史档案,2015(3).
[7] 郭卫.新疆乡土志的史料来源[J].新疆地方志,2010(2).
[8] 胡正华.新疆的地方志[J].新疆地方志,1989(1).
[9] 马大正.新疆地方志与新疆乡土志稿[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89(6).
[10] 田雨.清學部颁《乡土志例目》[J].社会科学战线,198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