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教学,培养历史学习能力

2018-02-07 19:35缪建明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学习能力高中历史

缪建明

摘 要: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常因课时少、任务重而陷入一个怪圈,即教师在课堂上分秒必争的讲解观点,不断增加课容量,学生则不假思索地死记硬背,却因没有充分理解而导致记忆难,最后进入背不完、不想背的恶循环。本文主要介绍了将发散式教学引入历史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发散思维;高中历史;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72-02

发散式教学是基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转化为学习主体,诱导其勇于探索创新、开拓思路,从而使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以促进学生有所思、有所获。

一、问题引领,主题探究

思始于疑,问题是思考的源头,在历史课堂上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回顾真实历史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发现、分析、思考,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与历史情景相融合的环境中透析历史事件背后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我没有就课本按部就班地分析和书写板书,而是播放了课前我剪辑的电影《辛亥革命》中的几个重大事件的片段让学生观看。动态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为学生展现了革命的历史背景。同时,我把其中重大的事件制作成PPT,介绍了这些事件的历史地位及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大家在电影片段和PPT中都可以看到辛亥革命取得了一些不可否认的成果,但是为什么说它却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呢?”学生结合视频和PPT及课本展开讨论。学生总结说:“经过讨论,我们小组认为,虽然辛亥革命通过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封建专制,从法律上宣布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同时也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但是从短片中我们也看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所以说是失败的。”我评价说:“有理有据,但是还不完善,有要补充的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们组补充一下,它失败的表现还有就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大家分析的很全面,那么我还有个疑惑,你们能告诉我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吗?”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又开始翻阅课本讨论探究起来。

问题情境的构建,为学生确定了探究的主题和思考的方向,在此指引下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被激发,提高了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在听取别人的探究切入点后,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完善思维的发散性,提升学习能力。

二、鼓励求异,百家争鸣

历史是一门严肃学科,存在所谓的主流思想,但是过分追求思想的统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考虑问题,突破定向思维的束缚,并积极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打破课堂的死气沉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百家争鸣》与《儒家的兴起》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提升思辨能力,我在班级举办了一场名为“孔子思想对当世影响的利弊”的辩论赛。学生分为正方与反方,为了充分证明各方观点,学生课下积极搜集素材资料,同时也加深了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正方辩者提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等观点对于今天的教学实践活动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富民而教的主张与当前我们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不谋而合。除了教育方面,他在经商方面的思想也依旧熠熠生辉,如依群利己、博施济众的经营宗旨,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等等。”反方的观点也让我惊叹不已,他们认为:“第一点是孔子思想核心的‘仁充满着等级意味,因为孔子主张亲疏有别、贵贱有序,这种理论与当今社会主张的人人平等的理论相悖。第二点是儒学提倡的‘中庸之道与现代商品意识下提倡的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不符,应该摒弃。第三点是儒家曾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这点可以看出他们轻视生产劳动,这种思想不利于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此过程,老师只需要当一个欣赏者、组织者,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這些思想。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形成班级的“百家争鸣”。

鼓励求异思维是教师对学生想法的尊重,是倡导学生多角度辩证看问题的起点,是鼓励其敢说会说的基础,从而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放飞想象,自主构建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亦多术亦,贵能验诸身”,高中生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培养下惯用理性思维,对事诸以严谨的方式处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解放学生思想,放飞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古代商业的发展》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基础知识“市的变迁与发展”后,为了解放学生思想,采取了从小大家都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提升学习乐趣的同时,夯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让学生拿出纸和笔,通过绘画来展现自己所了解的北宋人的日常生活。这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建立在对北宋时期生活特点的理解上的再创作。如在熟读课本之后,根据北宋时商人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控而出现了早市与夜市,就可以勾勒出街道旁商铺林立与娱乐场所层出不穷的画面,人们穿梭于街市购买生活物品的繁荣景象。这是对学生知识理解程度和想象力的双重考验与锻炼。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让学生将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与创新想法相融合的学习新思路。

想象力是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历史事物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不要吝啬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学习探究,要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

四、运用文物,立体感知

文物经过历史长河而保存至今,它形象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和生活习惯。它作为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要比文字更能引起学生的感悟与兴趣。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史实运用一些文物,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使其通过直接观察锻炼形象思维。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古代艺术》中的绘画一节时,我在多媒体上投影出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郊外春光嫁娶部分。清晰的线条将人物、场景展现的淋漓尽致。于是我跟学生说:“我们来玩‘我发现的游戏好吗?仔细观察并指出当时人们的婚嫁习俗与现在的异同。”学生们来了兴趣,睁大眼睛去看画中描绘的场景。我们发现画中有一支迎亲的队伍,新郎骑着枣红色的马走在队伍前方。新郎前面是劳工抱着新娘的梳妆盒,马后是挑着嫁妆的脚夫,脚夫后面是新娘坐着的娇子,娇子四周用花草装饰。由此我们发现古时的婚嫁习俗:男方在迎亲时要准备丰厚的聘礼,同样按照礼尚往来的习俗,女方在出嫁时也会准备丰厚的嫁妆。此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是与古时不同的是,当今社会以汽车为代步工具,自然迎亲时汽车便代替了随着历史长河而退去的花轿和马。如今,新娘所坐的轿车也像古时的花轿般被装饰的鲜花环绕。

历史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立体感知。清明上河图的引入在锻炼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更拓宽了学生对古人生活习惯的认知范围。

发散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历史知识的发散与延伸对历史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将发散式教学引入高中历史课堂,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敢于打破常规,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刘丽丽.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6,(9).

[2]陈浩.发散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7).

[3]武栋玲.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大众,2014,(12).

[4]孙晓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相关问题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9).

[5]付玉娥.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J].科技风,2016,(11).

[6]郑丽园.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漫谈[J].亚太教育,2016,(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学习能力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