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梦柳
《老人与海》这本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习总书记也是这部小说的粉丝,他曾在2014年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分享过自己的海明威“情结”。他两次出访古巴,都特意去踏访了当年的创作之地。那么它为什么会受到习总书记的青睐呢?又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值得他多次去推荐呢?这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又一次重温了这个短小却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小说讲的是一个渔夫捕鱼的故事。老渔夫连续出海84天都毫无收获,终于在第85天的时候钓到大鱼。结果又遭到鲨鱼的袭击,搏斗返航,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胜利者的故事,但却是对乐观执着、坚持不懈、拼搏奋斗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完美诠释。合上书本,有三个画面在我脑海中久久停留,无法忘却。
第一个画面:老人在黑暗中推着船桨,缓缓地划进大海,说:“海洋是仁慈的,十分美丽的。”大海,有多少次残酷地让他死里逃生,多少次无情地让他变得古老憔悴,但他那双眼睛,却始终像海水一般湛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老人这句鼓励自己的话无数次在工作中给了我们动力。2017年,我们为快速拿下国际医药小镇首个入驻项目,连续4个月平均每周奔赴省里两次。数不清有多少回,为赶上最快一班动车,我们抱着文件一路飞奔,风尘仆仆的身躯只能在动车里稍作休息。项目拿下的那一天,我们如释重负,心里是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就像习总书记说的“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支持着我们一路向前的,正是这样乐观又执着的精神!
第二个画面:在一百英寻的海洋深处,一条大马林鱼上钩了。它那翅膀般的胸鳍大张着,直竖的大尾巴划破黝黑的海水。84天的孤独、饥饿、疲劳和伤痛,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希望。老人不言放弃的坚持,让我想起习总书记说的“要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铁杆磨针的功夫。”记得省重点项目方溪水库攻坚时,临海市发改局部分同志奔赴在一线,和村民讲政策、拉家常,同吃同住。有位同志更是在中暑的情况下,不顾医生反对,打着吊瓶、拿着药物就去了群众家中做工作。因为他说:“一个月前就和这家人约好了,他们在外经商,回来就呆这一天,水库攻坚拖不起这一天。”终于,125个日日夜夜换来了剩余158户移民的签约,创下了浙江中大型水库移民史上的新纪录。激励我们和时间赛跑的,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三个画面:大马林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凶猛的攻击,老人顾不上此前奋战三天的疲乏,用鱼叉、用绳子、用刀、用短棍、用舵把,用尽所有力气奋战到底,赶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拼搏的身影让我想起了陈英正副局长,那一年他刚做完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因为工作紧急,他脖子上缠满纱布,伤口还在作痛就回到岗位;那一年他双腿半月板磨损,因为不愿住院缺岗,靠止痛片硬撑一个月,却不知半月板早已破碎,必须马上手术。作为一名曾经的潜水艇艇长,如今的发改老战士,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他始终奋斗在一线,用自己的双肩担起发改人的责任。他说:“我在部队就是这么过的,随时准备战斗,现在只不过是战场变了。我们军人的品质就是牺牲。”受挫而不短志,鼓舞我们战胜逆境的,正是这样拼搏奋斗的精神!
乐观执着、坚持不懈、拼搏奋斗,《老人与海》闪烁着的正是这样永不言败、拼搏担当的光芒,这也正是习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精神品质。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值此“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之际,让我们牢记使命、共同努力,为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贡献发改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