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特点及启示

2018-11-24 07:54:38夏青
浙江经济 2018年20期
关键词:营商报告环境

□夏青

2003年以来,世界银行每年出版《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指标排名。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在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8名。笔者拟在分析《2018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指标体系基础上,对优化我国营商环境提出建议。

世行营商报告评价指标特点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瞄准企业生产和运营的障碍,关注政府各项规则和政策对中小企业日常运作中的影响,目的是鼓励政府实施高效、易于实施的监管。世行营商环境评估具有以下特点:

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世行从中小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出发,结合企业注册、建设、生产和经营、退出不同阶段,衡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在创立阶段,《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关注企业的创设成本,创设成本越高,企业越难以进入,最终导致市场生产率水平降低。在企业生产经营阶段,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在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分配。良好的营商环境将会使得企业家投入更多时间精力从事生产性活动,通过生产性活动在市场领域创造价值,而不是在政治和司法等领域从事非生产性活动。在企业退出阶段,《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强调破产保护规则的有效性。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企业能够自由进入和退出,具有盈利机会和可行性的企业能够进入市场,而低效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导致资源被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企业。在缺乏有效的破产立法保护时,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平衡会被破坏,从而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突出数量化精细评价。2018年报告围绕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构建指标体系,对190个经济体的总体营商进行排名,并细分为11个大类指标。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在创立阶段,评价指标为创办有限责任公司所需的手续、时间和成本;在建设阶段,衡量指标包括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劳动力市场规范三个指标;在日常生产经营阶段,衡量指标包括产权登记、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跨境贸易、缴纳税款、执行合同六个指标;在企业退出阶段,衡量指标是办理破产,即企业破产的法律保护力度和商业破产的成本。

高度重视法律和政策的作用。世界银行认为,政策制定者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便利性。因此,在《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评价体系中,改善营商环境的发力点是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在于降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在政府服务、市场监管和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具体而言,世界银行专家对各领域的打分,均采取“问”与“查”的方式来进行。“问”是指向中小企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建筑师事务所、报关公司等相关人士发放问卷。“查”是指查阅每一个问题对应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以确保被测评经济体的相关举措具有法律拘束力,可以反复适用。

但是,《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指标在满足科学性和可比性的目标下,也存在一些局限。第一,指标为了保证数据在不同国家的可比性,通过在特定的假设下的标准化案例来实现,但标准化的案例减小了收集数据的范围。第二,指标关注的是最大的商业城市,以及国家超过1亿人口的第二大城市。当国家的地区差异较大时,指标的代表性会下降。第三,指标关注的是国内正式部门,不能反映非正式部门的现实;在某些国家,非正式部门较为重要且占比较大。此外,外企的营商环境也不能反映在营商指标中。第四,营商指标关注的是法律,即正式制度,这是政府能够直接改变的。非正式制度没有纳入营商体系之中,但是当一国缺乏对法律的严格执行时,法律条文的变化也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营商指标无法准确对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

对优化我国营商环境的启示

根据《2018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为第78名,较2017年持平,比2016年上升了两位,得分为64.28分。2018年主要的变化是在缴纳税款、开办企业、建设许可三个方面有一定提升。从具体分项指标来看,中国在产权保护、获得信贷、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方面表现良好,特别是执行合同方面,排名第五,但是在开办企业、办理建设许可、少数投资者保护、缴纳税款方面大幅不及总体排名。根据排名靠前的先进经济体的经验,我国在提升营商环境排名、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升政府的经济治理水平,其中最核心的是优化企业征税体系。《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企业在纳税上需要花费207个小时,高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189.2个小时、OECD高收入国家的160个小时。提升中国缴纳税款的指标排名,主要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简化税收征管程序,降低企业纳税的手续和时间,具体的做法包括依托“互联网+”的方式,推进电子税务建设,拓展多元化的缴税方式;另一方面是降低企业税负,优化企业税制,减少重复征税等行为,构建少税种、宽税基、低税率、少优惠的现代税制结构,继而推动申报缴款次数的调减。同时,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实现财政收支协调联动,为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创办企业和办理建设许可的成本。开办企业方面,排名第93名,相比2017年有所提升;在办理施工许可方面,排名第172名,所需天数达到279天,远高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138.2天以及OECD高收入国家的154.6天。具体的措施包括提升各类型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各个环节便利度,提高企业在登记过程中的信息透明。例如全程电子化实现企业登记,减少企业开办和运营成本;优化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减少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化法律制度建设,特别是加强少数投资者保护。2018年该项排名第119名,得分48.33。保护股东的权利,避免公司董事会滥用权力,是促进企业投资活动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方面,香港在2015年对董事会提出更高的披露要求。保障少数投资者的利益,主要的措施包括加强信息的法定披露,特别是提高关联交易、定期报告的透明度;在董事会滥用权力损害股东利益时,降低少数股权维权的成本,提升董事会的问责制度。

猜你喜欢
营商报告环境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8
营商环境软转型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报告
南风窗(2016年26期)2016-12-24 21: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