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向“爱好型”培养转变的研究与策略分析

2018-02-06 07:16胡跃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胡跃慧

摘要:在写作领域有所成就的大家无一例外都是写作爱好者,由此,“爱好”在学习中、在写作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向“爱好型”培养的转变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爱好;研究与策略分析

在初中教学中,除了体育课与少数的实践活动课程,其余课程大都在教室里上,这几乎可以说是教学当中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条铁打不动的定律,教师站在讲台上一丝不苟地讲课,学生板板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聽讲,教室仿佛成了文化课教学的一个紧箍咒,在这种教学形式与氛围下,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中产生一种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学习效率,笔者从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本着“让学生不再将写作文看做是一种负担,而是当做一种爱好来坚持”为研究目的,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向“爱好型”培养转变进行了研究与策略分析。

一、写作教学形式与地点的转变

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应当“不拘一格教写作”——谁说语文写作课堂就一定要在教室里上呢?谁说写作当中的素材和丰富的词汇只能靠记忆和背诵,而不能由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呢?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之时,曾经旁听了一位青年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课,在课堂上,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发现学生们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词汇都是一些平时背诵下来的、硬挤出来的句子和词组,这些回答贫乏、苍白、笨拙,毫无鲜明的表象,仅仅是在重复别人的思想,足可见学生并没有搞清楚它们的意思是什么,这使苏霍姆林斯基产生了深深的疑问:“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常常缺乏学生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呢?难道教学摆在学生面前的唯一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和再现?”这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时期曾经教过的一年级学生娜塔莎的一篇作文再次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刮起了一阵大风,大风把一粒长着毛茸茸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到了草原上的青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这是谁呀?种子说:‘这是带翅膀的花儿。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在种子原来落下的地方,露出了一根粗壮的茎,在它的顶上,开出一朵朵黄色的花儿,它是那么鲜艳,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啊!原来这是蒲公英呀!青草说。”这篇充满美好的词汇的、活灵活现的作文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带学生走出教室,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及其种子,花与花不同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阳光、花瓣、蜜蜂、蝴蝶等事物之间联系起来,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出来的故事。

笔者深受启发,感触良多: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能够写出这样带有情感感染力的作文,足可见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及学生的创造在语文写作中是何等的重要!而这些能力与素养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照本宣科与学生不加思考的记忆是无法获取的,实践、生活与观察是积累学生写作素材、锻炼其写作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不拘泥于形式化,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其能够融入写作情境之中进行创作,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体验过程中爱上写作,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锻炼其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的教学目的。

二、日记、随笔等写作习惯的培养

初中生是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个特殊的孩子不再什么话都告诉父母、教师或者朋友,他们心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这些小秘密可能是关于学习心情的,可能是关于同学集体友谊的,也可能是关于懵懂的情愫的,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处于身心发育期的青少年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如果这些心理与情绪长期积压、无处宣泄,很容易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最终影响其身体、心理及学习的健康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了解并抓住初中生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心理现象,帮助其养成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与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记日记或随笔的写作习惯,可以记录一天的心情、天气,可以记录美景以及由美景等事物引发的一系列思考与感受,也可以将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让不会开口说话的日记本来当自己的一位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与秘密保守者,大家可以将自己每一天想要倾诉的话语、想要保留的回忆和心情写在一个只有自己可以看的笔记本上,把这个笔记本当做自己可以说悄悄话的密友。

教师此种做法不仅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坚持记日记或者写随笔的良好写作习惯,锻炼了其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够起到帮助学生疏导心理情绪的积极作用,培养其深入、持久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逐渐将写作当做一种爱好和习惯,最终使其写作水平与思维能力得到同步的、稳定的提升。

三、正确、肯定地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向、思维模式与写作思路都不一样,再加上学生的想象能力完全有可能高于教师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欣赏其写作作品,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与中肯的评价。但是部分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模式与应试框架与标准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审定与评判,往往是学生满含热情与美好想象认认真真地构思了一篇作文,教师却认为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或应试标准,故而以低分或消极的评价将其全盘否定,教师这种做法无疑是片面地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其对写作的学习与目的产生怀疑的心态,并很容易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与恐惧心理。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以自己一次失败的亲身教学经历告诫教师们:不要轻易地去批评学生,尤其是无意中出现错误并产生懊悔心理的学生。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是一种残忍的行径,这种做法对学生稚嫩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因此,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怀着一颗认真的心去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作品,从中找寻闪光点,并以真诚的语言和肯定的态度对其加以鼓励和赞美,随后再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相信学生会抱着感恩与轻松的心态接受、改正之,并由此增加对教师与写作的好感度,进而对其写作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笔者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向“爱好型”培养的转变进行了研讨,并据此发表了一些粗浅的个人见解,以供广大语文教师交流参考。

参考文献:

[1]郭丽辉.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学周刊,2014.03.

[2]马存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4.11.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连铝学校 730335)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