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018-02-06 07:14潘志崇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传统手术并发症

潘志崇

【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术式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中的效果。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中选出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功能性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传统肿瘤、腮腺深浅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B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B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42,7.493,字2=4.114,P<0.05);术后7 d A组患者面神经分级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功能性手术; 传统手术; 腮腺良性肿瘤; 并发症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14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1-0029-02

腮腺位于人的外耳道前下方,该部位富含脂肪,且与周围组织存在鲜明的对比,该部位可出现多种类型的肿瘤,其中主要为良性肿瘤,最为常见的是多形性腺瘤[1]。大多数腮腺良性肿瘤集中在浅叶,在治疗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在传统的手术治疗中,一般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包含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切除术,一种包含肿瘤在内的腮腺深叶切除术治疗,虽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传统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很容易出现并发症[2],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外科医学的发展,在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中,功能性手术开始在临床上应用,能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尽量保留以及恢复腮腺组织、邻近组织的功能[3-4]。为探索功能性手术和传统手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中的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80例患者为2015年2月-2016年9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均经检查被确诊为腮腺良性肿瘤,全部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手术方法的差异分成A组和B组,A组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平均(43.8±6.7)岁;病程1~5年,平均(2.65±0.45)年;肿瘤所在位置:浅叶肿瘤

32例,深叶肿瘤8例;肿瘤直径0.72~2.75 cm,平均(2.30±0.23)cm。B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

25~68岁,平均(44.5±6.9)岁;病程1~6年,平均(2.87±0.52)年;肿瘤所在位置:浅叶肿瘤34例,深叶肿瘤6例;肿瘤直径0.62~2.78 cm,平均(2.19±0.2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实施功能性手术治疗:做改良耳屏缘切口,从耳屏间切迹沿耳屏缘偏内侧画线至耳前切迹,再于耳前切迹向前上约45°角朝颞部方向延伸1~1.5 cm[3]。如果需要显露更大范围可于耳屏间切迹往下画线至接近耳垂,注意不能超过耳垂以免翻瓣时伤及面神经。(1)保留耳大神经耳后支。首先自患者的颈阔肌深面游离腮腺筋膜后缘、胸锁乳突肌前缘,多数患者的耳大神经伴有颈外静脉,其位置、分支存在较大变异性,不同的患者会出现个体化特点,故而术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谨慎解剖,术中保留耳后支,在进入到腮腺的支段后直接切断,若有耳前分支,那么可以直接将耳前分支分离到外耳道软骨下后切断。(2)区域面神经解剖。以顺向进行面神经解剖,由于面神经一般紧附着在腮腺深叶,故而在浅叶的分离上较为简单,术者使用弯钳将面神经的浅面托起,切开浅叶的腮腺组织,将面神经主干、分支显露在术野中,切除肿瘤组织以及周围的部位腮腺组织。(3)浅叶部分切除。肿瘤直径在2~3 cm的患者,直接将肿瘤及周围5 mm范围的腮腺组织切除;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将肿瘤及周围3 mm范围的腮腺组织切除。切除肿瘤过程中要保留腮腺深叶、部分的浅叶以及腮腺导管。手术结束后留置负压引流管,加压包扎。

B组患者给予传统肿瘤、腮腺深浅叶切除术治疗:采用经典的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翻瓣,将肿瘤和腺体暴露在术野中,常规进行面神经下颌缘支或是面神经颊支的逆行性解剖,在面神经各分支浅面完整地将腮腺深浅叶及肿瘤切除,腮腺主导管进行结扎处理,术后橡皮引流,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于术后7 d应用House-Brackman法进行面神经功能的分级,Ⅰ级表示面神经完全正常,面部运动正常;Ⅱ级表示轻度面神经障碍;Ⅲ级表示中度面神经障碍;Ⅳ级表示重度的面神经障碍;Ⅴ级表示面部完全麻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B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14,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endprint

术后7 d,A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与B组对比,患者面神经功能障碍更为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4,P<0.05),见表3。

3 讨论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肿瘤,大约占全身肿瘤的3%,其中以良性肿瘤为主,浅叶肿瘤又比深叶肿瘤更多,多形性肿瘤和淋巴瘤最为常见。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多数腮腺良性肿瘤的复发率较高,且存在包膜外生长的倾向,因此对于浅叶良性肿瘤,在过去多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这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且手术视野好,但是手术操作中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创伤,术中需解剖面神经主干和分支,术后更容易出现暂时性面瘫,这给患者的术后康复带来不良影响。而一些体积非常微小的良性肿块,无需切除过多的腮腺组织。由于腮腺组织为人体提供大约25%的唾液,唾液会经过导管排入到口腔,进而起到湿润口腔黏膜、溶解食物、保持口腔卫生的效果,增强口腔免疫力。而传统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切除较多的腮腺组织,不利于术后保持口腔卫生,故而探寻更多保留功能性的手术十分重要。

随着医学界对良性肿瘤认识的加深,在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中,功能性外科理念逐步渗透,功能性外科手术分成保留性功能外科和修复性功能外科这两个部分。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功能性手术治疗,尽量保留腮腺正常的器官组织,在无法保留的情况下则尽可能修复腮腺部位的功能,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部分的腮腺淋巴结围绕着面后静脉位于浅层,在手术中只需要沿着面后静脉向上进行面神经下颌缘支/颈面干的解剖,切除周围的淋巴结、肿瘤组织以及局部的腮腺组织,就能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并且预防肿瘤的复发。在面神经损伤方面,传统手术的面神经损伤较大,主要是因为术中进行面神经分离导致牵拉性的机械损伤、手术时间长导致面神经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加大了面神经的损伤。而功能性手术只进行面神经下颌缘支、颈面干的解剖,并不会对所有的面神经分支进行解剖,这样就大大减轻对面神经的损伤,且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缩短面神经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故而术后出现面瘫的概率较小[5-6]。在耳大神经的保留上,功能性手术保留了耳大神经主干、耳后、耳垂支,有时候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保留耳前支,这样患者在术后虽然可能出现局部的感觉障碍,但是很快就能恢复,出现耳垂部麻木感等并发症较少[7]。由于腮腺良性肿瘤,耳大神经的主支及分支与肿瘤包膜较容易分解,其走形在腮腺筋膜浅层表面,只有不会对肿瘤的切除产生影响,那么在术中可以尽量保留耳垂支、耳后支。凹陷畸形是传统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的面容美观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8-9]。在功能性手术中,为避免出现该并发症,术中使用组织瓣、生物材料对凹陷进行填塞处理,同时结合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填塞处理[10],如:位于腮腺尾叶的小体积肿瘤,在手术切除肿瘤后腮腺区不会出现明显的畸形,则不进行填塞处理;若肿瘤切除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凹陷畸形,那么则使用胸锁乳突肌上1/3矩形瓣修复耳垂区、颌后区的凹陷畸形,满足患者对美容的需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1]。口干、涎漏是腮腺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功能性手术保留了患者的主导管及大部分的腮腺组织,并且对残余腺体进行修复,促进腮腺组织的再生,最大限度保留腮腺功能[12],故而在理论上术后较容易出现涎漏并发症,但由于功能性手术保留了腮腺导管,故而唾液可以通过导管排入口腔,并且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创面大的患者进行死腔填塞修复,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涎漏的发生。传统手术对结扎腮腺导管,本侧的腮腺功能完全丧失,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本研究显示,A组患者各项指标值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功能性手术在腮腺良性肿瘤中应用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代珍.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96-97.

[2]才越,谭学新,佟爽,等.两种改良术式预防腮腺良性肿瘤术后Freys综合征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6,56(2):70-71.

[3]田茂磊.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外科手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21):79-83.

[4]毛远科.分析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进展[J/OL].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10):99-101.

[5]黄旋平,谢庆条,江献芳,等.改良耳屏缘切口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94-95.

[6]李璐.腮腺良性肿瘤浅叶切除术中面神经不同解剖术式对面神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2):90-92.

[7]粟荔,費伟.腮腺良性肿瘤超声造影定性诊断及术式改良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3):21-24.

[8]李家爽,印奇志,张宏波,等.改良术式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3,34(5):577-579.

[9]任晓旭,牛勇梅,秦晓中,等.区域性或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8):497-499.

[10]胡小华,黄桂林,易杰,等.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深叶良性肿瘤[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3):402-405.

[11]郭杰峰,赵晓明,张思毅,等.功能性手术在治疗腮腺尾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20(4):334-337.

[12]黄晓悫,吕志刚,李万辉,等.腮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其并发症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9):2905-2907.

(收稿日期:2017-05-17)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手术并发症
透光旋切术与传统剥脱术治疗浅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改良乳腺癌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手术临床利弊对比分析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比观察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