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建华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实施锁骨钩钢板及铆钉对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铆钉治疗。對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JOA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00 59,P<0.05)。结论: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及铆钉疗法的临床效果均较佳,但铆钉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铆钉;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1-0037-02
肩锁关节脱位,是骨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关节损伤病症。由于肩锁关节的位置特殊,且脱位后常伴有韧带断裂等情况,常规保守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且不容易进行直接缝合[1-2]。因此,在治疗时一般采用内固定手术进行诊治,其中,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和带线铆钉弹力内固定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3-4]。本研究随机选取100例2013年
7月-2016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00例,均确诊为肩锁关节脱位,其中,男58例,女42例,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33.5±4.7)岁,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22~58岁,平均(33.0±4.9)岁。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0~60岁,平均(34.0±5.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实施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将患者的锁骨远端和肩锁关节充分显露后,对肩锁关节部位的软骨碎片及软组织进行仔细清理。而后,将预弯钢板钩塑形紧贴锁骨远端处,插入肩峰之下,利用钢板下压复位脱位的肩锁关节。于直视下观察患者肩锁关节的复位情况,并对钢板进行固定,最后缝合受损软组织,包括肩锁韧带、肩锁关节囊、喙锁韧带等。
1.2.2 观察组 对患者实施带线铆钉弹力固定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于患者锁骨远端到肩峰处进行手术切口,并对肩锁关节内的破碎软骨盘及软骨组织进行清除。而后,取喙突根部进行钻孔,将施乐辉3.5 mm带线铆钉(1枚)置入,并用丝线将断裂喙锁韧带两端的受损韧带组织进行连接,旷置缝线。用克氏针在锁骨肩峰端及肩峰分别钻孔2~3个,旷置不可吸收的粗丝线,取喙锁韧带锁骨的附着处上方进行钻孔,铆钉的2束尾线穿过骨孔,另外2束置于锁骨前侧及后侧。将脱位的肩锁关节按压复位,上臂稍外展,收紧铆钉缝线,并对不可吸收线打结后收紧喙锁韧带缝线,收紧预留锁骨及肩峰的缝合线加强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肩关节功能,包括运动范围、神经功能、疼痛程度、关节稳定性和总评分;(3)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评定标准:(1)JOA肩关节功能,通过JOA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总评分为100分,共分四大方面,即运动范围30分、神经功能20分、疼痛程度30分、关节稳定性20分。(2)临床疗效评定:显效为患者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无疼痛等并发症,基本能够正常活动;有效为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未完全恢复,无明显严重的并发症,能够做简单的动作;无效为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差,有明显疼痛、溶解等并发症,不能进行正常活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JOA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运动范围、神经功能、疼痛程度、关节稳定性及总评分方面均略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84%,略低于观察组的9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日常活动或体力劳动过程中,因锁骨钩钢板选择不当或安放操作不当,有3例患者出现溶解症状,4例患者出现肩峰骨侵蚀,6例患者出现肩峰撞击。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院后2周从事体力劳动,出现肩峰撞击导致肩锁关节再次脱位。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和带线铆钉弹力内固定术,都是目前骨科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用于关节脱位治疗的手术方法[5]。这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都比较良好,但相比而言,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中运用的金属钩通常是放置在患者肩峰的下间隙位置,这就容易导致有些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关节疼痛、肩峰撞击、肩峰骨侵蚀及溶解等并发症,给患者的预后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6-7]。而带线铆钉弹力内固定术式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种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多用于跟腱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等的治疗,且治疗效果良好。这种手术方法的创伤较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较短,且对软组织的剥离更少,并且固定强度好、相容性高,固定后的应力分布平均,对关节功能的损伤较小,极大地避免了疼痛、溶解等并发症的发生,且不用进行二次手术取出[8-12]。endprint
在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院后2周从事体力劳动,出现肩锁关节再次脱位。经过临床研究显示,在本次选取的10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实施锁骨钩钢板治疗和铆钉治疗的患者,其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JOA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佳,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铆钉治疗患者的发生率仅为2.86%,远低于锁骨钩钢板治疗患者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锁骨钩钢板和铆钉治疗均能够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但带线铆钉弹力内固定术的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鉴于铆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后出现固定失效的情况,建议术后三角巾悬吊4周,术后在无负重情况下行肩关节外展及钟摆样功能锻炼,3个月内不进行体力劳动。
综上所述,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及铆钉疗法的临床效果均较佳,但铆钉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段东东,冯德宏,赵继军,等.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9):828-830.
[2]诸力,杨贺杰,赵万军,等.Endobutton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2,25(2):120-123.
[3]许福生,李桓毅,刘方刚,等.三重带袢纽扣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8):700-703.
[4]王海明,陈云丰,张长青,等.Triple-Endobutton技术与锁骨钩钢板置入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7):3105-3110.
[5]蒋栋,吕书军,洪晔,等.锁骨钩钢板与三Endobutton钢板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9):1025-1028.
[6]匡澜,张克刚,石忠琪.锁骨钩钢板与带线铆钉修复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个月随访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6):4148-4152.
[7]王朝亮,王英振,孙雪生,等.锁骨钩钢板联合斜方肌筋膜瓣重建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2):149-153.
[8]陀亞楠,沈志敏,王国胜,等.改良Weaver-Dunn法结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5,28(12):1141-1146.
[9]王珂杰,李文亮,王盼盼,等.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3):256-259.
[10]吴添龙,涂以济,陈伟才,等.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重建与否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6):1597-1600.
[11]蔡伟雄,李昊为,李小敏.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3):121-122.
[12]杨贲.锁骨钩板对锁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134-135.
(收稿日期:2017-0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