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分析

2018-02-06 07:14倪溢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疗效

倪溢华

【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84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两组,分别为电针治疗组42例、综合治疗组42例。电针治疗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综合治疗组则给予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治疗总有效率、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失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干预前后患者VAS评分、ODI指数、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JOA评分。结果:综合治疗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电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126,P<0.05);综合治疗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失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电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78、9.244,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ODI指数、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综合治疗组VAS评分、ODI指数、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JOA评分均优于电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其活动度的增加和腰椎功能的改善,缩短疼痛消失时间和疗程,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 电针治疗;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1-0031-02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发病率高,和患者核心肌肉缺乏相关[1-2],本研究探讨了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84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两组,分别为电针治疗组42例、综合治疗组42例。综合治疗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1~68岁,平均(40.18±2.24)岁;发病时间12~35个月,平均(23.51±10.29)个月。

电针治疗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2~68岁,平均(40.79±2.21)岁;发病时间12~34个月,平均(23.46±10.3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电针治疗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俯卧位,去大肠俞、委中、秩边、肾俞等穴位,消毒后进针,得气后接电针仪,用连续疏波治疗,留针半小时,1次/d[3-4]。

综合治疗组则给予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电针治疗方法同电针治疗组。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仰卧桥,在悬吊带下方仰卧,双脚在悬吊带固定,双腿对吊带施压,将骨盆抬升,伸直身体并维持。后采取俯卧桥,在悬吊带下方俯卧,双脚在悬吊带固定,双腿对吊带施压,将骨盆抬升,伸直身体并维持。再采取侧卧桥,在悬吊带下方侧卧,双腿对吊带施压,将骨盆抬升,伸直身体并维持。在上述三组治疗中,需根据患者情况将悬吊带调节至合适高度,每组动作维持80~120 s,重复

5次,组间休息时间为90 s。每周治疗3次[5-7]。

两组均在治疗1个月之后对比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治疗总有效率;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失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干预前后患者VAS评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ODI指数(包括10个方面,每一项得分0~5分,总分0~50分,得分越高则功能障碍越严重)、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JOA评分(0~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腰椎功能越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疼痛消失,腰椎功能正常,可正常活动,生活和睡眠不受影响;有效,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改善,基本可正常活动,生活和睡眠受轻微影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仍存在疼痛,无法正常活动,生活和睡眠受严重影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8]。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取SPSS 15.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高于电针治疗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VAS评分、ODI指数、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JO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ODI指数、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综合治疗组VAS评分、ODI指数、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JOA评分均优于电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失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比较

综合治疗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失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电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采取电针治疗可疏通经络,发挥活血止痛作用,促使炎症吸收和消退,促进乙酰胆碱、中枢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的提高,发挥镇痛作用[9-11]。另外,电针连续波可加强中枢对痛刺激穿入兴奋的抑制,促进患者痛阈的提高,发挥镇静止痛作用。而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增加腰椎核心稳定性,缓解腰痛[12-14]。其采用静态闭链运动模式对臀中肌、腹横肌和多裂肌等核心肌群进行锻炼,并用悬吊训练装置促使患者身体在懸浮情况下进行核心肌群锻炼,在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过程维持身体稳定,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的改善,强化肌肉感觉运动刺激,有效达到控制肌肉运动的目的,促进脊柱稳定性的提高[15-17]。endprint

本研究中,电针治疗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综合治疗组则给予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结果显示,综合治疗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电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失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于电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ODI指数、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综合治疗组VAS评分、ODI指数、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JOA评分均优于电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其活动度的增加和腰椎功能的改善,缩短疼痛消失时间和疗程,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文龙.“龟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6.

[2]黄外军.电针腰部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

[3]杨明,李静,谭磊,等.脊神经后支定位下电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J].颈腰痛杂志,2015,36(2):167.

[4]喻庆江,刘斌.麦肯基疗法加电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9):1004.

[5] O'Connell N E,Cossar J,Marston L,et al.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f the motor cortex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A randomized,double-blind exploratory study[J].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2013,29(1):26-34.

[6]李春镇,舒国建,陈颖,等.Thera-Band渐进抗阻系统结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51-53.

[7]郭险峰,张大成,陶莉,等.21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6):556-559.

[8] Liba S,Robert van D,Bruce C,et al.Classification-Guided Versus Generalized Postural intervention in Subgroups of 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Spine,2013,38(19):1613-1625.

[9]袁仕国,张佩,邹宇聪,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Modic改变分型的针刺疗效分析-附78例临床资料[J].江苏中医药,2016,48(1):56-58.

[10]陈炳霖,郭佳宝,李欣,等.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部本体感觉及其与肌力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2):187-191.

[11]袁启令,刘亮,马江涛,等.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6):12-17.

[12] Morone G,Iosa M,Paolucci T,et al.Efficacy of perceptive rehabil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through a new tool:A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2,26(4):339-350.

[13]王晓信,王一昕,刘剑,等.基于正念减压疗法的物理干预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7):502-504.

[14]朱远,赵宏,李思诺,等.运用《腰痛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方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6):65-69.

[15]陈飞,刘洪举,丘云锋,等.穴位注射结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7):24-26.

[16] Garcia A N,Costa L C M,daSilva T M,et al.Effectiveness of back school versus McKenzie exercis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hysical therapy,2013,93(6):729-747.

[17]陳晓蓝.悬吊训练和悬吊放松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17-05-22)endprint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