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研究

2018-02-06 23:21张元圆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权力党员干部

张元圆

(重庆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政治生态主要是指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政治发展环境,它是政治生活状态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也应以现有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为着力点,不断与时俱进。

一、新时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必然性

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根除不作为、乱作为、逆淘汰,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支撑条件,更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政治保障。

1.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根除不作为、乱作为、逆淘汰问题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成效显著。然而,不可否认,乱作为、不作为、逆淘汰等不良风气在党内仍然存在[1]。第一,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权力成为有些官员乱作为、以权谋私的工具。“三公”消费、“四风”现象、任人唯亲、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现象尚未消除。第二,不作为现象存在扩大化倾向。在高压反腐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下,为官不廉、乱作为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具有相对隐蔽性和顽固性的为官不为、廉而不勤等现象却出现扩大化、加剧化和普遍化的倾向,“实现不作为政治向责任政治转变就要改良不作为政治的土壤”[2]。第三,逆淘汰扰乱规则秩序。根据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党员干部的选拔与任用,应是优质淘汰劣质的,能力强的淘汰能力弱的,清廉的淘汰腐败的。然而,事实颠倒了过来,能力的优胜劣汰变成了关系的优胜劣汰。“品行端正、扎实能干、廉洁奉公的人遭到排挤、压制,甚至被最先淘汰出局。而一些能力和道德境界低下的庸人、甚至坏人反而因为善于投机钻营和趋炎附势,而成为党内竞争的胜利者”[3]。这些问题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大众立场,违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彻底根除乱作为、铲除不作为、翻转逆淘汰,需要不断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2.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助推器。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且完备的上层建筑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4]。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机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5]。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发展的问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领域的建设将失去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只有经济发展强劲,才能为强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增进人民福祉,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而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并影响经济发展,政治生态“山清水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3.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6]。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奋斗目标,也是当前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事关党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能否兑现,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能否增强。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7]。要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以党内政治生态带动国家生态、社会生态,从而使我国整体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8],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环境保障。

二、当前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虽然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但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1.信仰缺失有了转变,但思想不纯问题尚未解决。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着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9]。信仰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坚定的社会信仰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信仰缺失会使人异化,精神追求被物质欲望取代,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凸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信仰缺失、精神迷茫、宗旨意识淡漠等突出问题。然而,个别领导干部政治素养、政治觉悟、政治定力仍存在不足,思想不纯问题尚未解决。集中表现为个别领导干部并没有将马列主义作为终生信仰,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情感认同,不能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难以坚决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

2.“四风”现象得到遏制,但作风不纯问题尚未解决。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表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我们党一直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5年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贯彻落实,省部级以上干部“三公”消费、“四风”现象、乱作为、不作为问题不断查处。“十八大以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18.9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11]。5年来我们党反腐成绩突出,但从中纪委近两年来的统计数据得知,“四风”现象仍然存在,仍有不少人冒风险、触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压反腐使省部级干部的贪腐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地厅级以下,尤其是乡科级干部中仍然存在着冒风险、顶风作案,弄虚作假、不从实际出发、刻意隐瞒实际情况的形式主义,武断专制、不善听取不同意见、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官僚主义,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大办宴席的奢靡之风仍然存在,党员干部的作风不纯问题尚未解决。

3.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明显减少,但组织不纯问题尚未解决。过去的5年是极不平凡的5年。过去5年的成绩是全方位、开创性的,反腐败斗争成绩突出。在我们党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的高压态势下,侵害群众利益的害群之马遭到清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此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锤炼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政治定力等活动全面开展,使全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正在形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未绝迹。自党中央决心高压反腐以来,尽管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明显减少,但是无视纪律规矩继续顶风违纪、顶风作案的现象仍然存在,组织不纯问题尚未解决。

三、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化路径

新时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需要内外联动,既要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又要加强民主监督。

1.以政治修养为引领,坚定理想信念与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才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12]政治修养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的集中体现,即政治修养水平决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的坚定程度,因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要以政治修养为引领,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党员干部加强政治修养的内在要求和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3]。政治立场是政治生态之根,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大众的立场是新时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所在。为此,党员必须遵循中共中央的决定,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服务人民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做到主体自觉。

2.以理论修养为指导,端正学习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14]。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要以理论修养为指导端正学习态度。要积极主动地创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契机、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途径,对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学,就是对照问题持之以恒地学,营造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的浓厚氛围。真懂,就是深刻领会,融会贯通,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而非固定不变的教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涵,把握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精神的精神实质。真信,就是从内心深处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思想上入党。真用,就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

3.以道德修养为途径,不断修心、修身、修德。加强党性修养要以道德修养为途径,不断修心、修身、修德。修心,道德修养归根到底是立心,它要求党员干部在生活工作中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完善道德情操,进而养成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修身,蔡元培曾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时”[15]。党员干部是党实行政治主张的执行者,只有不断修心、修身、修德,提高道德修养、锤炼党性,才能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4.以作风修养为抓手,强化宗旨意识,弘扬优良作风。“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1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作风决定党风,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以作风修养为抓手,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仍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第一,强化宗旨意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二,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法宝,“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拥抱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17]。

5.以纪律修养为保障,严明党内规矩。“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18]。以纪律修养为保障,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第一,培养纪律意识,尤其是要培养政治纪律意识,让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19]。第二,严明党内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的党内规矩是党员干部、党组织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包括《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

6.充分发挥制度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充分发挥制度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完善对权力来源、权力主体、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制度。第一,完善对权力来源的制约与监督制度。权力来源包括权力授予和权力配置两大方面内容,直接决定了权力主体具有何种权力及多大的权力[20]。党内政治生态不纯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权力来源制约不力,即授予权力主体的权力过大,权力配置不合理。因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首先需要完善对权力来源的制约与监督制度。一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选举人的意志决定了权力主体的权力,选举制度不完善可能会选出无法代表人民意志的官员,甚至是动机不纯的主体,所以完善选举制度是遏制源头上的腐败,营造良好的生态的有力措施”[21]。二是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有效制约权力,必须构建党内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分离的权力结构,达到权力的监督与制衡的作用。第二,完善对权力主体的制约与监督制度。权力主体即公权力的实际执行者。权力主体制约与监督制度缺位往往导致党内政治生态污浊。因而,完善权力主体的制约与监督制度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措施。一是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抓好“关键少数”。领导干部作风直接影响着下属的行为举止,完善领导干部选拔制度是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前提。二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必须实行终生责任追究制,减少权利主体的乱作为,达到严明党内规矩、严肃党内生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目的。第三,完善对权力行使的制约与监督制度。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其实质就是优化权力行使情况。一是完善权力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各部门形成廉政的内生机制,而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要通过扩大宣传教育、厘清行政职权、排查廉政风险来实现。二是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体系需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推进行政监督体制改革,完善政协民主监督体制。

7.借助互联网技术,扩大群众监督范围。要借助互联网新技术,设置曝光平台,扩大群众监督的范围,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群众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对于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也指一般群众对于党员干部的监督。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利归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对国家机关特别是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执法人员的有限性以及制度监督的局限性,群众监督是重要的监督方式,同时也是制度监督的重要补充。人民群众使用“互联网+”形式监督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一方面可以提高反腐效率,遏制潜在的腐败,为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人力支撑;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使群众消除被举报人报复的顾虑,为人们行使民主权利,关心国家大事提供有效的路径。因此,要依托新媒体,借助互联网新技术,设置曝光平台,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一是以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为反腐平台,为群众监督提供渠道。二是为敢于检举、告发的群众提供法律保障,让群众监督真正产生效力。三是认真对待群众的检举,及时反馈情况。能否真正地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要看能否为群众提供保障,能否尊重群众的监督权力以及成果,能否对群众的监督举报情况予以正确的分析、调查、判断并及时反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人民的主体性。群众监督既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方式,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

[1]孔金平,刘彤.“破”“立”并举建设党内政治生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视角[J].理论探讨,2017,(5).

[2]邹庆国.从不作为政治到责任政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一个分析维度[J].江汉论坛,2017,(2).

[3]高小平.多角度看待官场逆淘汰[J].人民论坛,2014,(2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

[5][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48.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3.

[8]刘少东.党内政治生态带动我国整体政治生态的道路选择[J].领导科学,2017,(1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73.

[10][14][16][18][19][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15,20,386,386,18.

[11]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9/c_1121873020.htm,2017-10-9/2018-01-26.

[12][1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EB/OL].http://news.hexun.com/2009-03-01//115134771.htm,2009-03-01/2018-01-26.

[1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2016-07-01/2018-02-26.

[17]冯留建.以党性修养为依托 重构党内政治生态[J].学术前沿,2017,(11).

[21]袁东生.权利制约与监督制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48.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权力党员干部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权力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