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研究

2018-02-06 23:21汪萌萌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河南省体系经济

汪萌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一、河南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1.是河南加快经济强省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经济发展整体来看稳中有进,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5位,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9.6:47.7:42.7。分经济类型看,2017年,国有控股企业和集体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6%和7.3%,股份制企业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增长8.6%和7.6%;传统产业中,采矿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和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增长是4.3%。数据显示,河南省经济发展盘子大但质量不高,国有企业和传统行业转型发展步伐缓慢,服务业整体规模较小且方式落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更为突出的是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足,不能满足新时期加快经济强省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是河南省强化薄弱环节,加快经济强省建设,保质保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举措。

2.是推动经济发展动力效率变革,提高发展质量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资源投入和投资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省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迫在眉睫。2017年,河南省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2.1%,占工业比重44.6%,同比仅提高0.3个百分点,增长动力不足;占工业比重44.2%的传统产业增长2.7%,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5.3个百分点,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产业整体发展后劲不足,发展质量亟须提高;新兴、高技术含量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之2017年仅增加了1%,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明显。另外,近年来河南省投资效益系数不断走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2017年由偏重产业结构衍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农村农业发展方式落后,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产品质量不高和方式落后的难题没有解决,原有的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推动力明显减弱,传统发展模式步履维艰,创新驱动转型刻不容缓。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夯实全省科技创新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转换,全面贯彻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由资源和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率。

3.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中部加快崛起的重要支撑。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欠发达省份,城市和农村发展二元结构明显,省内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严重。2017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16%,略高于50%的转折点0.16个百分点;2016年河南省105个县(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为15991.93元,是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3元的86.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2017年河南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已达7565.64亿元,但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却为616.39亿元,仅为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的8.1%。同时,郑州、洛阳及开封等中心城市的经济整体竞争力也不强,难以有效带动中原城市群城市的联动发展。此外,河南省作为扶贫大省,精准扶贫、脱贫开发任务极为艰巨,迫切需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关键支撑。因此,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夯实以中心城市群高质量联动发展基础的前提下,深刻理解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完善城乡开放融合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分批分时段逐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中原城市群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等举措,推动中原城市群网络化、开放化和一体化发展,在提高全省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增强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河南省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4.是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河南省一直坚持用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近年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内陆开放高地的基础不断夯实。然而,2017年上半年,全省生铁、原煤、电解铝、水泥、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了9.4%、3.2%、4.5%、2.5%、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力度效果有限。2017年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6%,集体企业增长7.3%,国有经济改革成效不显著。另外,河南省改革开放基础差、步伐缓慢、深度和广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深、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到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实没有改变,自贸区自主权限有限、生产要素价格等市场化改革力度和深度不够、产权归属不明晰、体制机制不完善仍然是阻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短板。河南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以在不断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基础上,以完善产权制度和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基础作用的同时实现要素的有效配置,并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河南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1.以发展新产业为突破口,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的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作为建设现代工业体系的突破口,加大力度宣传并落实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以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和智能制造为战略引领,推动产业整体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抢抓机遇,加快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增强制造能力,调优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实现其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促使服务供给更好地匹配人民多元化的需求,实现两者的联动发展。瞄准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互联网金融、国际商务、文化服务等新型产业,创新改造老牌军工企业、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增强服务供给体系对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的适应性。以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着力点,提高“互联网+”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创新融合发展能力,鼓励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在新型个性化消费、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2.以强化创新为支撑点,催生发展新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河南省区位交通、市场、人力资源等传统优势,积极开展与先进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科技合作,引资、引智、引技并重,鼓励省内高校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合作交流,给予国际知名科研机构、世界500强企业、外资研发中心等以政策优惠,减少河南省设立研发机构或科技中心的政策障碍,政府部门牵头加快搭建技术转移转化综合平台。把握好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叠加的关键时期,创新优化外资引入政策,鼓励外资投向本省的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省内优质企业承接国内外先进技术转移转化的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合法开展技术并购,增强国际合作研发的能力,拓展优势领域的发展范围。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的技术创新,拓展开放创新空间的深度和广度,深化线上线下扬长避短联动发展,完善创新主体发展制度环境,尤其要通过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形成包括技术产业化转移转化、创新成果公开发布、资源交易共享、产权保护和科技金融等服务功能体系。同时,积极缓解链条割裂及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快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系统,以开放式创新带动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以新型城镇化为结合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建设中原城市群的政策为指引,在强化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市功能的基础上,稳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空间布局。鼓励农村高校毕业生及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市民化,全面落实“三个一批人”战略,争取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中实现突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推进城市群融合开放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及产业分工优化协作,全面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的综合实力,持续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优化并完善三大产业的主体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发挥好中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市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构建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网络型城市群。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发展政策体系,推动新型城乡关系良性快速发展,增强城镇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以“三区一群”联动发展为着力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联动发展的“三区一群”作为河南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载体平台,探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机制,引领全省改革开放更好发展。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着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加快在产权制度、要素分配、营商环境、政企关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发挥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加快科技体制机制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融合发展,强化制度改革对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并及时在共享平台推广经验。强化开放带动功能,进一步强化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河南省开放全局的战略支撑地位,打通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主动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倡议,鼓励全省企业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口岸经济的发展,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强化示范带动功能,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统筹“三区一群”制度政策复制推广,实现“三区一群”战略引领效应在全省强力释放,推进河南改革开放创新达到更高境界。

5.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切入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高质量、结构优、品牌化为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由亲产量向亲质量转变。在全省推广高标准粮田建设,在持续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村现代水利设施建设,增加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政策扶持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发展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鼓励粮油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化,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在农业科技方面创新研究,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完善农产品线上线下统一产销体系,加快产地冷库建设及物流工程建设,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国家政策银行及部分商业银行金融网点、业务下沉,稳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强化农业保险保障作用。创新完善农村生产经营、社会服务、产业组织及乡村管理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户种植饲养、企业生产加工和市场消费的有效衔接。

三、河南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

1.完善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第一,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作为强劲动力,切实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创新资源、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化新兴产业,鼓励企业研发部门钻研关键技术,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第二,以高质量的现代金融作为源头活水,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的意识和能力,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适应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信用考察体系;完善现有供给结构,优化现有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根本上解决供给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第三,以推进产业优化、资源重组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和新业态,激发潜在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第四,从生产端为切入点,在提高生产资料配置效率、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率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的素质和质量,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2.强化市场新保障。第一,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强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实施产权保护,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权行为;着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构建高效可行的产权激励制度。第二,着力构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实现国有经济在安全的基础上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及战略性重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国企改革攻坚,稳步推进企业产权、组织及管理结构的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依法依规引导僵尸企业退出市场,整合扶持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给予民营企业发展相应的政策激励。第三,持续实施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便利化市场准入新模式;积极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一次办妥”的河南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和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第四,深化投融资体制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高效规范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豫军”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引金入豫”工程,发展直接融资。第五,积极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激发成果产生的平台载体,更深层次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尤其是企业的活力,促进创新成果顺利转移转化,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服务创新的效率。

3.拓展开放新格局。第一,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持续加快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引进欧洲最新的智能终端、精密仪器、飞机及零部件制造,将郑州打造成为欧洲企业在内陆地区的总部基地,促进航空偏好型高端制造业在郑州集聚发展。第二,大力发展飞机租赁业务,发挥好航空港实验区国家战略平台的优势,优化财税支持政策、提高通关效率,积极引进和培育一大批大型租赁公司,推进洲际客运航线开辟及签证便利业务常态化建设,延长中欧班列(郑州)的运营时间,提高货物贸易的质量。第三,全面推进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管好政府的手,给予自贸区充分的自主权,加快制定实施政务、监督管理、金融支撑、法律约束、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专项方案,主动筹备并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第四,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完善口岸功能,鼓励飞机租赁等航空经济的发展,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推动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鼓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及推广应用,促进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全面实施。第五,全力打造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加快建立包含信息、要素、人才、服务、监管在内的综合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平台。

4.夯实基础新支撑。第一,要加快交通物流、信息网络、能源开发、水利建设、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局部、单一优势,培育综合竞争优势,构建航空运输网络,大力引进航空运力和物流集成商;加快打造数字化、便利化的及时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推进郑州机场、郑州国际陆港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的数字信息实时共享。第二,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核心载体,培育引进创新引领型优质企业、网络平台、科研机构及技术型人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理顺产学研转换通道,营造社会包容、政府支持和产业需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快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步伐。第三,完善培养、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快实施各项重大人才工程,政府牵头、企业参与、专家讨论,主动对接中科院、双一流高校、央企研究机构等大院名校,争取在豫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建立高端研发平台,提高郑洛新中关村双创基地和自创区创新中心的建设水平。第四,创新完善现代综合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手段,以社会科学为现实支撑,将学术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全省人才培养基础。

5.培育乡村新动能。第一,要保障好农民的合法权益,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农村宅基地、耕地、荒地及集体用地的资源要素,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汇聚全社会的支农助农兴农力量。第二,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土地的使用权为纽带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新形式和运行机制,加快土地确权进程,允许农民依法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第三,在县域范围内完善专业人才统筹流动制度,疏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和企业实习、兼职和指导的通道,大力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以乡情、乡愁为情感纽带,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乡村体验式经济模式。第四,加快推进质量兴农、产业兴村,以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及绿色化的社会需求为指引,促进农业产品生产的合理布局,推动农业生产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第五,积极培育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业主和小农户,大力发展粮油、主食深加工,增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扶持在生物育种、农业智能装备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猜你喜欢
河南省体系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