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2018-02-05 21:58汪诗环
新一代 2017年19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人文素养课外活动

汪诗环

摘 要:我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受结构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一直处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下,导致了缺乏人文精神的“文化失语症”和 “语言工具”现象。新课改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主张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开发潜能,培养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课堂活动;课外活动

引言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标的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捕捉人文素养培样点,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设计与之相关的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研究背景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因此教学更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的方式和手段非常广泛和灵活,下面我就通过开展活动的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淺谈自己的浅薄看法。

二、实施途径

(一)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开展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实践生活结合起来,更能折射出人文精神的光辉。因此,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短剧、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览等。活动目的必须明确,老师给学生布置确切的活动任务,可适当增加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活动中, 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取长补短,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其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选修7课本第四单元sharing,人文素养培养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志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合作共享”的意义,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扶贫就困的爱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完本篇课文之后让可设计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事志愿者活动,如:志愿捐赠废旧书籍、衣服给贫困儿童,志愿从事校园垃圾清理活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关爱老人等等,通过这些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精神领域达到有效的额教育目的。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我们要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开展恰当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达到很好的情感教育作用,正所谓“行动胜于言行。同时可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如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第一单元Living well话题与残疾人有关,情感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残疾”,理解残疾人,提高主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同时激发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欣赏“身残志坚”的高尚情操,以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面对人生。单纯的靠老师口头上阐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很多学生并不能理解残疾人,更不用说主动关心、帮助他们。所以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残疾人的生活。如:

活动一:让某个学生扮演盲人从教室后面走到教室前的饮水机旁倒水。动作完成后向全班同学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个活动不仅耗时短易操作,而且能够达到很好的情感教育作用,学生能体会到盲人的世界里一片黑暗,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不便甚至危险,随之而来的是心里的恐惧、不安。在对盲人的生活有了亲身体验之后,他们才能更深的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从而对残疾人产生同情,主动愿意帮助残疾人,并且懂得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以乐观自信的状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二:请几个学生表演一个情景剧,内容为:一个聋哑人看见一个小孩落入水中,急于向不远处的路人求救,无奈无法用语言快速清晰的表达出来,而路人又因为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通过这个情景剧让学生体会到聋哑人与正常人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倡导我们在与聋哑人交流时应多一份耐心和包容,多给她们一点时间,用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喊。这个活动即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更能从表演的背后发人深省。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我们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符合“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道德属性等,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出情感教育的价值,如果仅仅流于形式,不但没有达到德育德目的,反而浪费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

三、结束语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善于将课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人文培养就无处不在,每一位教师都应着眼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潜伏学生心底的人文素养闪亮起来,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进取,从而创造更美好的人生。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灵活处理教学材料,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积极组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多一份民主意识,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学习英语与发展人文素养有机地融合,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王鸿艳;高中英语叫许的与人文素养的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人文素养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