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效果评测

2018-02-05 06:19
关键词:经管类应用型院校

方 亮

(黄山学院 经管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一、地方型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成为新时代的职场“宠儿”[1]。以服务地方、扎根地方为使命的地方型院校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地方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地方型院校的人才培养问题也吸引了理论研究人员和社会实践领域的密切关注。

对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理论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从2006年开始研究成果迅猛增加,学科分布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研究。

国外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后期,一批大学开始逐渐建立,并专门训练在医学、法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课程设计的内容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毕业以后的学生可以直接供职于社会机构。H Buchbinder指出随着信息和资本的全球化,大学也被推向了市场,大学的人才培养也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2]。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应用型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取向[3]。刘焕阳和韩延伦指出,地方应用型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必然选择[4],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紧紧跟随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5]。吴中江等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义为: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具有分层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围绕基本模式、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设计[6]。

关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季桂起指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体现为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知识的适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马金岭认为人才培养是高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加强研究和交流,提升对人才分类培养模式认同感,完善激励机制,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用[8];郑忠梅等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围绕培养学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实行“知行无缝对接”“实训持续不断线”,以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9]。关仲和、李儒寿等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取得显著效果[10,11]。

关于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也在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逄锦聚认为经管类人才培养要注重结构和质量,同时要注意经管类专业在本科、专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上的结构问题[12];刘友金等认为经管类专业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并提出了“课程模块设计+平台建设+课堂整合+多维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13];李俊认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要认清专业规律、掌握专业发展趋势、用好工具和方法,肯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善于整合资源,打造开放人才培养体系[14]。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既有从宏观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总体要求的研究,也有从应用型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微观层面的研究,既有从纵向角度研究人才培养发展阶段,也有对现有不同类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但是,目前还存在理论上对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研究方法较单一等问题,这为该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旨在培养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研究中所指出的“人才”既要有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和经管类专业应用学科的知识体系,又要有较高的技术能力或实践能力,具备明确的职业性,能够把已经发现的一般经济管理学科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实践性人才。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地方,面向周边区域,以“经济管理”为根本,以社会上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应用”为主导,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当然,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也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教师、学校、学生和社会等多个维度,不同参与主体相互作用、彼此互动,形成动态的演进与发展过程。

(1)在学校层面上,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管理机构,在人才培养中应积极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制度建设、管理服务、平台搭建、设施建设、环境建设等。

(2)在教师层面上,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而教师是教学管理的直接参与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力量,教师在人才培养中主要从事专业授课、科学研究、社会实践、自我提升、项目合作、指导学习等具体工作。

(3)在社会层面上,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去向,教育必须与社会相适应,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社会的需求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4)在学生层面上,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具有主体地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学校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人才培养中主要从事理论学习、课程实验、课外实践、专业见习、社会活动、学科竞赛、资格考试、科学研究、就业工作等方面具体事务,最终实现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人才培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结构

三、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评测

关于教学效果的调研主要围绕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八个方面,每一项调查内容都采取李克特五点式量表,从全国选择了116所高校和105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为高校管理人员、高校经管专业教师和经管类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1 500份,对回收调查问卷进行审核和处理,最终对其中的837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高校管理人员有效观测数143,教师有效观测数181,用人单位有效观测数87。

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地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三个指标调查结果小于7,认为达到一般要求;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两个指标达到8以上,说明经管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强;工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指标值在7和8之间,说明经管类学生工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了基本要求。而且,从标准差来看,管理人员在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中标准差较大,教师在学生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评价中标准差较大,说明在不同的被访院校中评价人员对该指标的评价出现了较明显的分歧,不同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用人单位对学生各项指标的评价较集中。

表1 教学效果调查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1)学习能力是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也是影响一个人求知、做事和自我发展的重要能力。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介绍。教师在授课中要教会学生总结课程理论规律,引导学生自我提问、自我解答,教会学生科学规划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创新能力是经管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因此,要加强素质教育改革,创造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对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贯彻素质教育观念,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创新实践环节的比重。

(3)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更多参与社会活动,因此,学生要重视实践经历,例如学校社团活动、兼职、专业实习、专业见习、勤工俭学等,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促使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社会位置和社会责任。

(4)社交能力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更为重要,学校除了要让学生树立社交意识外,还要通过学生语言沟通训练、社交礼仪培训、团队协作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社交心态培育等全面提高学生社交能力。

(5)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统筹协调、策略规划和执行能力的培养,严格按照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1] 阎国华,邹放鸣.大学与社会的共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适度关系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00-204.

[2] Buchbinder H.The market oriented university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knowledge[J].Higher Education,1993,26(3):331-347.

[3] 王建华.高等教育的应用性[J].教育研究,2013(4):51-57.

[4] 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0.

[5] 刘迎春,熊志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56-57.

[6]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7] 季桂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构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9):55-58.

[8] 马金岭.地方高师院校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66-169.

[9] 郑忠梅,韦海梅,曹贤中.地方普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84-88.

[10]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7-11.

[11]李儒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5-70.

[12]刘友金,廖湘岳,向国成.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0(3):100-103.

[13]李 俊.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8):40-41,47.

[14]逄锦聚.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上把握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5(12):8-10.

猜你喜欢
经管类应用型院校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