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成,何光翠,刘 芳,吕素娟,成晓敏,张 珊,邓 锐,苏 毅
目前,临床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致病原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1],但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该疾病病情进展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导致患者预后较差[2-3]。有研究证实,对于局限早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可达到治愈的效果,由此看来,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效果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4-5]。随着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案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中R-CHOP方案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6]。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仍有较多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故找寻安全有效的二线化疗方案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但尚未明确报道[7-8]。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探讨GD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明确诊断标准[9];②均经病理学检查及临床确诊;③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所有纳入研究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原发性心、肺、肝、脑等器官疾病者;②存在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的其他恶性肿瘤者;③存在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者。
1.2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85(62.36±9.84)岁,病程1~6(4.32±1.64)年;按照Ann Arbor分期标准[10]:Ⅰ期6例,Ⅱ期11例,Ⅲ期8例和Ⅳ期5例;肿瘤直径2~15(5.68±2.32)cm。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45~85(62.62±9.62)岁,病程1~8(4.62±1.60)年;按照Ann Arbor分期标准[10]:Ⅰ期10例,Ⅱ期15例,Ⅲ期10例和Ⅳ期3例;肿瘤直径2~14(5.60±2.30)cm。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DICE[地塞米松(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14,用法:20 mg/m2静脉滴注,第1~14天)+依托泊苷(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583,用法:80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异环磷酰胺(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566,用法:1200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8,用法:25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GDP[吉西他滨(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98,用法: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8,用法: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地塞米松(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14,用法:40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方案化疗。2组均28 d为1个周期,均治疗2个周期,且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后均进行2年随访。
1.4观察指标 比较2组出院3个月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随访2年后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1.5疗效判定标准 近期临床疗效按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国际工作标准(inter-national workshop to standaedize response criteria, IWC)[11]进行评价,可分为完全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较前完全消失,肿瘤病灶在1个月内均未再出现)、部分缓解(各病灶最大两垂直直径乘积总和较前减少>50%,且至少维持4周)、无变化(各病灶最大两垂直直径之和增大<25%,或减少<50%并在至少4个周期后反复证实)及疾病复发或进展(至少有一个病灶双径乘积较前增大>25%或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2.1近期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0,P=0.006)。见表1。
表1 2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注: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GDP)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DICE)方案化疗;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毒性反应 2组贫血、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脱发、外周神经炎和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毒性反应发生情况
注: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GDP)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DICE)方案化疗
2.3远期预后 随访2年后68例无事件生存58例(85.29%),无进展生存42例(61.76%),其中观察组分别为36例(94.74%)和28例(73.68%),对照组分别为22例(73.33%)和14例(46.67%)。观察组远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9,P=0.019)。
2.4预后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和治疗方式以及有无骨髓浸润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6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单因素分析 (例)
注:GDP为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DICE为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IPI为国际预后指数
2.5预后多因素分析 Ann Arbor分期、年龄、骨髓浸润、IPI评分和化疗方案为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6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多因素分析
注:IPI 为国际预后指数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癌症诊断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12-13]。相关研究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40~70岁人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14-15]。有研究证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预后越差[16-17]。
目前临床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首选有效治疗手段为化疗[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血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脱发、外周神经炎和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与使用药物治疗时间较长或药物剂量有关,故在采用GDP方案进行治疗时,应适当使用抗凝药物以防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访2年后,观察组远期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提示GD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18]。药物学研究显示,吉西他滨对血液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故在本研究中可能表现为观察组血栓形成率升高[19]。但另有文献报道,吉西他滨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临床效果[20]。有研究报道,吉西他滨参与的化疗方案在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总反应率分别为57%和60%[21],且也有资料证实吉西他滨单独使用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有效率为20%~43%,提示与该药联合使用的化疗方案其临床效果应更显著[22-23]。本研究经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年龄、骨髓浸润及IPI评分和化疗方案均为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考虑原因为随着Ann Arbor分期和IPI评分越高,疾病进展更快,越严重,而随着年龄增长,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和抵抗水平急剧降低,从而加速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生存时间[24-25]。
综上所述,GDP方案可明显提高和延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时间,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临床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本研究所选样本含量过小及研究时间过短,尚存在不足之处,可加大样本含量和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
[1] Tien Y Y, Link B K, Brooks J M,etal. Treatment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n the elderly: regimens without anthracyclines are common and not futile[J].Leuk Lymphoma, 2015,56(1):65-71.
[2] 宾燕成,张华,李虎生,等.利妥昔单抗联合GD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5):764-766.
[3] 刘扬帆.不同二线补救化疗方案治疗高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2):448-451.
[4] 范方毅,邓锐,苏毅.CD34+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3):15-17.
[5] 张慕晨,钱樱,郝杰,等.二线方案治疗98例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8(6):178-180.
[6] 李慧娉,祁真,高大.Ⅰ期和Ⅱ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0):68-71.
[7] 费小明,赵伟,陈诗婧,等.联合化疗方案剂量强度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6):639-641.
[8] 周扬,赵洪国,李广伦,等.生发中心与非生发中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17):75-77.
[9] Tsai J P, Iams W T, Greer J P,etal. Alternative intensive induction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s in MYC expressing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Leuk Lymphoma, 2015,56(3):797-800.
[10] 朱晋峰, Kumar, Saurabha,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和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6,43(5):387-391.
[11] 左文丽,邓梅,尹青松,等.门冬酰胺酶联合GD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7):321-323.
[12] 郭智,杨凯,刘晓东,等.白介素-11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血小板恢复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3):72-75.
[13] 王浩,刘锋,刘秋艳,等.GDP方案对老年复发性及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13(11):822-824.
[14] 胡十齐,封元清,雷晓宇,等.GDP与CHO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2):6329-6331,6359.
[15] 王浩,张晓波,刘锋,等.GD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4):668-669,673.
[16] Maciocia P, Badat M, Cheesman S,etal. Treatment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second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encouraging efficacy using CNS-penetrating R-IDARAM chemotherapy[J].Br J Haematol, 2016,172(4):545-553.
[17] 余海英,戈伟,曹传华,等.GDP与ICE方案对淋巴瘤患者血清LDH、TK1、CEA及CA199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1):2070-2073.
[18] 杨萍,景红梅,赵伟,等.肾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6):1737-1742.
[19] 陈维阳,王珊珊,熊学丽,等.乙肝病毒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9):4371-4373.
[20] 牛群丽.儿童滤泡性淋巴瘤[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7(2):264-266.
[21] 陈艳欣,郑晓云,刘庭波,等.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5):760-763.
[22] Millar A, Ellis M, Mollee P,etal. Deliv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R-CHOP chemotherapy in very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an Australian retrospective analysis[J].Intern Med J, 2016,45(11):1147-1153.
[23] 王建正,赵宏波.联合化疗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肿瘤学杂志,2016,22(5):436-438.
[24] 徐勇刚,李晔雄,王维虎,等.200例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5,24(4):382-386.
[25] 丁重阳,刘红宇,李天女,等.化疗后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4):1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