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蓝本 提升思维活力

2018-02-03 11:26张敏兰
考试周刊 2017年92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写作中职

摘 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其优秀的理念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指导学生写作“难忘的人物形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通过“观看影片—小组推介—作前指导—修改交流—评价反思”的创新写作模式,谈谈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写作实践,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写作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的模块式教学,每一模块包含“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大板块。这一理念经专家的推荐、名师的指导,激发我们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尝试摸索。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了独具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活动,也是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亮点。

一、 实践操作

(一) 开展观影写作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

写作的关键在于内容的丰富生动与思想的认识深刻,这些来自书本更来自生活。能多看书固然很好,若能看看影视作品,多观察些生活中的人、事、物当然更好。电影以直观快捷丰富强烈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大脑,形成强大的现代信息冲击波,深受大多数学生的喜爱。选择让学生观看电影实质上就是为了引导他们放开眼光,告诉学生可感的内容有很多,它并不枯燥也不可怕,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蓝本。

中职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难忘的人物形象”,活动旨在通过对文学人物形象的描述,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提高分析水平。此时表面看似在观看电影,感悟剧情,实则是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平台,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写作的各种能力,不但使他们感性地经历写作的过程,还能从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二) 开展观影写作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目标,提高认识。

课文《雷雨》只是节选,学生难免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及主题把握不够全面。电影则不同,它以一种立体生动的方式呈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影片成功地塑造了8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同时能还原书中的场景,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但在影片欣赏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把影视欣赏当作纯消遣的事情,因此在观看影片之前,有必要对学生提出具体任务:你最难忘的人物形象,你最受触动的地方等。激发学生对影片进行多角度感悟和思考,引起他们对影片人物、细节、主题的探讨。学生发散思维,挖掘深度,提升了思想认识。

第二步,创新模式,提升智慧。

笔者以“观看影片—小组推介—作前指导—修改交流—评价反思”的创新模式,使学生在对剧情的感受、捕捉、理解过程中表达上一个台阶。

1. 观看影片——《雷雨》

2. 小组推介

学生自主选择,以相同人物形象建立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给人物建立档案,或编写人物词典,或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穿越时空与影片中的人物对话……各小组制作人物形象推介表,在交流中提问、质疑和答辩,加深探究。

3. 作前指导

学生在上述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原著,以“我来说说xxx”为题,完成人物介绍。

4. 修改交流

我们的学生毕竟只有十六七岁,思维、语言、分析等写作综合能力还有限。在修改过程中,以教师的规范语言及思维方式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如同孩子学步时大人的牵手与扶持,为孩子树立下一次作文的自信心与自由意志。

5. 评价反思

活动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组内成员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师生在共同感知中互相启发,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此时对影片的感受的讨论交流也不再只是被学生消极被动掌握的对象,而是作为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并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的重要能动中介而存在。借助学生主动的表达活动,学生知识含义的建构过程自然就化为思维能力的生成过程了。那么又何愁动手写不出文章呢?

第三步,课后拓展,拓宽视野。

从选材的角度来讲,全班所有学生都以《雷雨》为材料难免就会过于单一,如何在学生写作思想认识有所提高,立意思维得到训练的前提下,使他们的选材也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样式呢?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就是参照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中寻找写作素材,完成人物形象介绍。建议适当保留课堂习作中的立意、构思、语言等,在感悟点上用另一材料置换。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本,从原著、从经历其他影视中寻找替代的材料,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仅能拓宽视野,增加积累,更可以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动起来,写作也变得有路可寻。最终形成了选材不同,立意不同,多层次、多角度文章,打破了作文选材立意单一的僵局,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写作要领,拓宽了写作视野,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 实践反思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打破了简单机械的作文指导,在师生共同的观看,共谈感受,共同修改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撞击了思维的火花,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较好较快地写出了作文。这样的教学过程立足于生成点,形成了师带生,生促生的优势互补,更使学生在思维、思想方法、选材等方面共享成果,有利于学生均衡吸收,和谐发展。当然在指导过程中也有不少困惑:如学生写作语言的生动性、学生对写作文体的不明晰及对文章加工组装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够,以期在今后的作文指导中完善。

综观整个实践过程探究,我想起了诗僧志南的诗“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作者不畏路遙力衰,扶杖过桥,方得尽赏“杏花雨”“杨柳风”,能成全他这一番浓兴的正是那根殷勤助兴,扶主而行的“杖藜”。现在回想起来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递出一根“杖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其思维,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过程中迸发,实现提高语文能力的效果。我们要“渡”到语文教学彼岸,创新教学模式,首先要拿出的就是渡河的勇气和行动,而我也将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执著前行!

参考文献:

[1]董爱萍.职业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79-81.

[2]毛辉玲.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2011,8:44-45.

作者简介:

张敏兰,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写作中职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