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下的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2-03 00:53王滢
考试周刊 2017年92期
关键词:海洋强国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摘 要:本研究针对高职类院校的特点,分析了装备制造类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存在的几点不足,结合本院教学改革情况,提出了创新型应用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实施方案。为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海洋工程专业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工程装备;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一、 引言

海洋专业技术按从事工作内容基本可分为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公益服务这三类。其中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是指海洋监测观测仪器设备开发、海洋船舶工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港口和航道工程、海洋渔业工程、海洋能发电装备、海水综合利用装备和深海工程装备等领域。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将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作为其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国家高度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的发展。提出发展海洋经济,装备须先行的要求。未来5到10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洋工程装备的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由于装备制造类海洋工程专业本身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由于观念、人员、经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实用技能掌握不到位,难以适应海洋工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理念、设施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为此,对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是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 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院校开设了海洋工程专业,本文针对该专业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通过对国内高校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的制造类海洋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培养目標不够具体,培养过程不够实际,培养制度不够成熟。

1. 培养目标不够具体,学科方向设置过于笼统

国内高校在培养什么样的海洋工程人才这个问题上并不明确。培养方向大而空泛,海洋工程领域涉及知识面十分宽泛,学生想要在短短几年教育中很快掌握全面系统的海洋工程知识并不现实,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什么都讲而什么都讲不透的情况,过于强调面的拓展而忽视了点的深入,难以突出专业特长。

而在国外的相关培养目标的设置就相对较为具体,以国外某大学海洋与环境管理专业为例,这门学科的方向是培养海洋管理人才,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是各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和涉海管理部门内的海洋管理,从事的海洋管理具体工作就是海洋环境管理、海域使用管理等。学科方向与未来的工作内容直接挂钩,说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和具体。同时,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也是与这些工作密切相关的,以海岸综合管理这门课程为例,课程大纲就包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开展等内容。学生在修完该课程之后就能够掌握海岸综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系统流程,学科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非常突出。

因此,本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针对制造类海洋工程的人才需求问题,走访调研了国内几十家海工制造企业,对其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将研究专业学科的方向定位为培养海工装备制造人才,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是面向海工企业一线的海洋工程建造工作,海洋工程营运工作、海洋工程装备安装维护工作。

2. 培养过程不够实际

基于海工装备的海洋工程专业本身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故实践教学是其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一些海工企业的调研,了解到企业对海洋工程技能型人才层次分类和数量需求结合历届毕业生发展情况,得出企业对高职类院校专业人才需求较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但由于观念、人员、经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实用技能掌握不到位,难以适应海洋工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理念、设施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发展。国内院校的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也就使毕业生实用技能掌握不到位,难以适应海洋工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理念、设施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而国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更关注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训练,如某大学的海洋和海岸资源管理学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每学年的教学计划都安排有六周的工作实践,不仅使学生接触到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相关技能和专业能力,更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前两学年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同时也为下一学年的学习打下基础,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工作方向。除此之外,该校还设有专门的实践管理人员和实践导师,负责为学生联系到有关公司、组织实习,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切实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培养制度不够成熟

通过调研国内多所高校的海洋工程装备专业,了解到海洋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课程具体内容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国内高职类院校海洋工程专业教学的内容基本是在传统的船舶工程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与传统的船舶工程教学内容并无实质性差别。传统的船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已相对较为成熟。而海洋工程由于对工艺的要求过高、主要设备被国外垄断,企业实践地点较少、资料不足等原因,在教学改革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困难较多,很难真正完善发展起来。其中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基地的缺失。常态的、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还是没有建立起来,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海洋工程装备专业所涉及的工作一线,无法对专业的实际情况形成客观的认识。缺乏频繁、有效的实践活动,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 海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1. 国家海洋战略布局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产品广泛应用,使国际航运和造船新规范、新标准密集出台。需系统分析人才培养现状,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标准,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把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创建科教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现代先进海洋装备制造技术发展和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教师的引进、培养下企业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亟待完善;专业带头人的核心作用以及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不明显;领军型人才的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扩大。

3. 联建企业学院,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依托企业学院,成立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优化共建共管共享机制;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校企双方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校企混编师资团队,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建设专业教学标准,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共同参与教学管理与学习评价,在订单培养基础上探索构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

四、 结语

文章在海洋工程人才教育培养新起点上,针对职业教育特色,通过对海洋工程培养历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分析现有的不足和问题,寻找适合实际情况的海洋工程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对以后的装备制造类海洋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岳,蒋志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探索和实践[J].科教导刊,2012(04).

[2]陈勇,胡德生,袁旭华.改革航海实践教学的思考[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

王滢,江苏省南京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洋强国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