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

2018-02-02 09:37杨文梓汤丽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优质化监护心肌梗死

杨文梓,汤丽丽,孙 亮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属于严重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与致死率高等特点。研究证实,AMI的发病机制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从而诱发管腔内出血或者形成血栓并堵塞了管腔,进而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者供血中断[1-2]。由于AMI发病迅猛,病势急且病情复杂,因此患者很容易出现明显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患者难以承受,治疗效果不理想[3-4],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目前通过针对性治疗及重症监护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重症监护护理也十分重要[5]。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AMI患者予以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旨在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促进恢复,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7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发病12 h内入院;②心电图呈现相邻2个或以上ST段表现为弓背抬高;③30 min<缺血性胸痛时间<12 h;④使用硝酸甘油后症状未见显著缓解;⑤均给予患者行针对性的急诊介入治疗,并送入ICU监护。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者;②存在慢性高血压病史者;③无法沟通交流者;④有抑郁或者焦虑病史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40~74(61.78±6.42)岁;梗死发生部位:前壁17例,下壁11例,广泛前壁10例。研究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1~73(61.79±6.30)岁;梗死发生部位:前壁18例,下壁10例,广泛前壁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ICU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干预内容如下:①一般性护理。在急性期,必须要求患者处于绝对卧床状态,卧床持续时间应该根据治疗效果而定,一般持续2周左右,若出现并发症需考虑延长卧床时间,在卧床期间尽量减少体力活动,洗漱、翻身、饮食及大小便需由护理人员辅助且避免家属的频繁探望,以防干扰患者休息或者造成较大的情绪波动等。饮食要合理,大小便通畅,病情得到控制后,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肢体被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AMI患者常出现剧烈的胸痛症状,会造成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或者恐惧,容易出现心肌缺氧等情况并引发诸多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可给予肌肉注射吗啡或者杜冷丁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以防心肌缺氧等情况的发生。AMI患者的吸氧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心肌缺氧症状且利于梗死范围的缩小,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后,可将供氧机参数调整为2 L/min,低流量下供氧,若发现心室纤颤则可将供氧流量增大至12 L/min,一般氧气浓度达到60%为宜。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利于血氧饱和度的维持,能够减轻心肌梗死的有关症状,在短期时间内并不会出现氧中毒,但必须要严格遵医嘱进行干预。本研究入组患者均已排除溶栓治疗禁忌,在早期予以溶栓治疗,能够缓解患者ST段抬高症状,在治疗中,对于药物的使用时间及剂量必须有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遵医嘱用药,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出血征兆必须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以减少死亡意外发生。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护患者的胸痛情况,并注意心电图ST段的情况,在溶栓治疗后,观察患者血清CK-MB酶峰的情况,积极辅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可靠评估,从而方便制定下一阶段的干预方案。②心电监护干预。对于AMI患者,护理中必须积极予以24 h心电监护,在患者住院阶段,对于患者心率、心电图波形变化等给予全程的密切监护,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等具有典型性特征的心电图波形,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抢救处理,通过积极干预避免因心室纤颤处理不得当或者未发现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而导致患者死亡。同时在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掌握心肺复苏、重症监护中电击除颤技术等,在医生未到达前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帮助医生完成抢救工作,挽救患者生命。③血压监护干预。对AMI患者除给予心电监护干预,还应该重视血压的监护。在干预中,一方面要依靠设备监护患者的血压变化,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尿量情况及面部表情等,对于出现的泵衰竭或者心源性休克要立即给予抢救,若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四肢湿冷,且意识出现障碍等,必须积极采取急救措施。④心理干预。AMI患者多会出现胸痛、休克等重症,可诱发濒死感、内心出现恐慌焦虑等强烈的心理负面情绪,针对这种不安及紧张,护理中需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情绪,从而减少高血压的发生,降低心率,减轻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坏死等。护理人员要耐心亲切,态度和蔼并积极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并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指导患者掌握注意事项,明确治疗效果,增加信心,对情绪低落者,要积极安慰疏导,给予患者精神安慰,消除负面情绪,从而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并达到干预的目的。⑤健康干预。健康指导对于提高AMI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要定期为患者或家属讲解AMI的发病因素、高危因素、治疗注意事项、生活习惯养护、作息时间及日常护理注意事项等,积极帮助患者调整生活环境,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消除不良因素,树立信心并积极面对疾病,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干预。

1.3观察项目 观察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2组并发症(心律失常、心绞痛、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Barthel指数评分等。

1.4焦虑、抑郁评分标准和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焦虑评分依据Zung制定的焦虑自评表,抑郁评分则依据Hamilton制定的抑郁量表,100分为满分,50分为焦虑抑郁症状的分界点,其中轻度焦虑抑郁:50~59分;中度焦虑抑郁:60~69分;重度焦虑抑郁:≥7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Barthel指数评分主要衡量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其主要项目包括了穿衣、进食、如厕、行走、上下楼梯等,满分为100分,>60分表明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41~60分表明存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依赖他人。

2 结 果

2.1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其中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比较分)

注:①与干预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护理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干预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组主要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肺部感染,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认为AMI的主要病因为严重心肌缺血所致的急性心肌坏死。AMI发病急,且病情重,非常容易引发严重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症状,病死率极高,已经引起了临床以及心脏医学专家的重视,目前主要治疗包括介入治疗等,随着治疗技术的提升,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6-7]。

近年,AMI重症监护室的监护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及发展,医护水平有了长足提高,为AMI患者的急救以及护理干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设备以及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人员也有了新的要求[8-9],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整体提高。对于AMI患者,其病情急,病情变化快,因此在护理中就需要严密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AMI患者的治疗环节较多,就需要护理人员除了会使用除颤、心肺复苏、心电图以及人工呼吸机等设备,还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操作方法,在医生未到达前能够针对患者的情况实施紧急救治,从而为患者争取宝贵有效的治疗时间[10]。

目前传统常规的ICU护理干预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患者的需求,护理效果并不明显,随着护理技术的进展,在重症监护中实施优质化护理干预得到了广大学者及临床的认可,患者也易于接受[11]。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研究组患者予以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并将该护理方案与传统常规ICU措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下降,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12-13]。可见优质化护理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患者较好的疏导,帮助患者重树信心。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优质化护理可降低AMI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此外,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优质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此结果与相关报道相符[14-15]。究其原因,优质化护理主要有以下优势:①AMI与患者抑郁情绪有联系,一旦发生抑郁,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动脉病变,进而促进AMI的发生,而优质化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情绪;②优质化护理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促进了恢复;③血压监护及心电监护等干预给患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减少了危险的发生;④疼痛干预等减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为下一步治疗及护理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AMI患者予以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能够尽快促进患者恢复,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了护患的交流,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明显,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1] 卢先本,江建军,米亚非,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686-1687

[2] 朱凌燕,卢惠娟,许燕玲,等.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焦虑抑郁状况因素分析[J]. 上海护理,2013,13(5):9-12

[3] 宁娟.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12-113

[4] 刘丽群.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58-660

[5] 朱凌燕,卢惠娟,许燕玲,等. 压力管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34-539

[6] 卢晓恋. 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14,9(5):754-756

[7] 易海莲,唐玉芳,陈冬梅,等. 运动康复训练时机选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2014, 15(2):228-229

[8] 肖映芝.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12):61-63

[9] Claudia,Schiffczyk Barbara,Romero Christina,et al. Appraising the need for care in Alzheimer’s disease[J]. BMC Psychiatry,2013,13(1):73-74

[10] 严家嫦,李群笑,李惠,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与死亡率相关性观察及护理启示[J]. 护理学报,2013,20(11):37-39

[11] 刘昌丹,陈红宇,付沫,等. 责任护士评估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3):1584-1586

[12] 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13] 刘晓静,吴松鸽,韩露,等.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195-196

[14] 吴肆莲.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8(24):88-89

[15] 袁桂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28-129

猜你喜欢
优质化监护心肌梗死
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分析优质化护理在预防荨麻疹患者并发症中的效果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化发展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神奇的太阳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