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燕
摘要:国际理解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热点,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尝试。国际理解教育既包括国际视野的拓宽,也包括国家意识的培养。而节日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中西方节日为主线,以中西方“特色节日文化”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切入点,从“制定课程活动目标、设计课程活动内容、探究课程活动策略、建立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可供教师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和完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时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特色节日文化;课程;国际理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 )01-0009-06
一、缘起:教育现实呼吁“国际理解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两者交叉渗透、唇齿相依。近年来,国际理解教育持续升温,成为备受关注的教育新热点。
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英语文化的大量涌进,人们热衷于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尤其是对英美文化的介绍津津乐道。在此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接受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是接近“空白”。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外语时中国民族义化“失语”的现象。然而,“国际理解教育”不应该仅停留在对英语国家义化知识的了解、见识的增长上,更应该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对世界文化的包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二级目标中也指出: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的異同。对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熟悉的学生如何去感受中外文化的异同,如何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呢?这样培养起来的学生,今后该如何走向世界呢?因此,英语作为一门外来学科,在让学生理解世界的同时,也应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英语教师有义务、有责任用英语来使学生得到本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西方文化体验活动必须同步开展,两者都不可偏废。英语学科文化品格的提升既包括国际视野的拓宽,也包含国家意识的培育,两者应该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
然而,小学生年龄小,如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对其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呢?于是笔者想到了将“中西方的节日”结合起来,开设一门拓展课程“特色节日文化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外文化的对比,增进国际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作好准备。
(一)“特色节日文化”课程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趣的节日文化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近年来,学生对于各种西方节日和传统节日也逐渐熟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英语,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特色节日文化”课程奠定语言基础
节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节日文化学习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用英语介绍中西方重要节日,能增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了解,从而为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三)“特色节日文化”课程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特色节日文化”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增加学生接触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时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显性的活动和隐形的渗透,通过模拟真实的语境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践行:“特色节日文化”微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一)制定课程活动目标,实现立体架构
本课程的目标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发并实施本课程,让学生在接触和了解西方重要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英语学习工具性和人义性的统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眼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设计课程活动内容,关照学生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近几年全国上下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学生对于常见的传统节日也逐渐熟悉起来,绝大多数小学高段的学生能说出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时间、庆祝方式以及一些简单的小故事,因此从学生熟悉和喜闻乐见的节日中去挖掘英语教学素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际视野的核心是“中国心”,守住了“心”才能客观地看待世界。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国传统的六大主要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西方的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五大节日,以每个节日的起源、时间、庆祝方式等维度展开教学。
(三)探究课程活动策略,善用多种教法
拓宽视野,增加跨文化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胸怀和客观、理性看待事物的能力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参与为基本要点,促使国际理解教育落到实处。
1.二维比较——渗透文化意识
中西方文化比较就是将西方和中国的某些重要节日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增进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的方法。
西方和中国都有许多的节日,它们种类不同,西方节日有些是比较富有宗教色彩的,有的是趋于生活化的,而中国也有很多节日,但是他们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庆祝方式也不同,把这些带入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用中西方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同时也是学生们最熟悉的两个节日:春节和圣诞节进行对比。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圣诞节在我国也很流行,学生们都喜欢在当天交换圣诞卡片,在上面写上:Merry Christmas!而中国的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就大大不同了: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传统的春节了,也就是农历的新年除夕夜有守岁的传统习俗,除夕夜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正月拜访亲戚等风俗习惯。在比较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英语知识,比如,春节的英语单词Spring Festival,get red packets,have a big dinner,set fireworks。我们还可以将万圣节与中秋节进行对比等。在比较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到西方的节日注重的宗教文化,中国的节日注重的人义色彩。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非常乐于用英语表达中西方的节日传统文化活动。例如:
2.多元体验——理解文化差异
对于学生来说,要培养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关键是教师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而营造这个环境的有效手段就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说一说。学生喜欢听关于节日的故事。所以,笔者经常让学生上网查找了有关中西节日的资料,然后在某一个重要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先讲一讲有关这个节日的知识,例如万圣节来临之际,教师自己先讲讲西方国家的鬼节,然后请学生介绍一下白己了解的节日,可以是西方的节日,也可以是中国的节日。比如,在教师介绍完万圣节之后,学生可以继续介绍万圣节,也可以介绍清明节等。
(2)演一演。比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笔者安排学生准备好圣诞袜子、铃铛、圣诞树、气球等物品,把教室打扮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由学生扮演圣诞老人给大家分发礼物。
(3)唱一唱。歌曲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它可以抒发人的喜怒哀乐。西方很多节日都有相应的节日歌曲,比如圣诞节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学唱Jingle bells,《平安夜》等歌曲,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分享美的感受,增进对节日的感受。
3.动手制作——增加文化体验
动手制作就是让学生结合学习到的传统节日的知识,用制作小报、创作绘画、制作英语日历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的方法。
(1)制作手抄报。比如,在端午节期间,开展“走进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设计比赛,结合教师的节日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设计这一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小报,包括端午节的名称 Dragon Boat Festival/Double FifthFestival,端午节的来历、纪念意义(Qu Yuan),端午节的典型食品( rice dumplings/zongzi)以及各种馅料的粽子(rice dumplings with meat/eggyolk/sweet bean paste/candied Chinese -date/peanuts),端午节活动(Dragon Boat Race),端午节习俗(hanging artimisa/wearing Hsiang Bao)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编英语小歌谣。
(2)DIY个性化挂历。又如,在五年级下册学了日期的英语表达法之后,让学生试着DIY个性化挂历,每张挂历上都有节日的英文日期,并有该节日的英文介绍;然后开展对话和交流:When is…Dav?It's oii…What will vou do on…?I'll…并创设情境,假如“你的生日和某个节日是同一天,你会如何度过?”请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编对话,看谁编得好,评选出最佳编者。这同时也是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拓展运用。
(3)绘画展示。国内外教育专家都认为“情景交际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果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在学完一系列的节日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节日,画一面,并且配上相应的英文说明,之后在班级内开展展示和介绍,为“学以致用”提供条件。
4.知识竞赛——拓展文化视角
在学完所有中西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达之后,学生对每一个节日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检测,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竞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等,教师用英语出题,如:When is Qing -mingFestival'? If you eat mooncakes and enjoy the fullmoon on the holidav,what is it?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回答,答对者才得分,最后选出优胜者,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如,在五年级下册,学完了Unit3 Myschool calendar和Unit4 When is Easter?之后,在课堂上更进一步充实了节日文化的知识。知识竞赛的范围可以拓展到西方的节日,在准备以及比赛中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分清中西方节日在时间、起源、祝福方式、内涵和意义方面的差别,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5.环境熏陶——感知文化氛围
環境熏陶就是充分利用教室和校园内的环境布置,每逢重要节日来临时,将反映该节日文化的图片、海报、照片等张贴起来,让学生的周围充满节日的氛围,以达到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
(1)图片张贴。我们可以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比如学生自制的有关中西方节日的英语卡片、英语小报等,可以以此做个小展览,还可以以实物来布置教室。平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一些关于节日文化的图片或者背景知识,然后做成海报张贴在教室,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这样的教室更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义字张贴。再比如,在每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们引导学生一起来布置教室,感受每个节日的浓厚氛围。清明节来临之际,可以将《清明》这首小诗的中义版和英文版都打印出来,张贴在黑板报上,让学生进行朗读、学习,张贴一些清明习俗的图片并配上英语的介绍。用环境文化来增进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的了解,增强他们对英语和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四)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多元评价
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科学有效的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交际习惯的重要途径。
1.教师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的评价能促进和激励学生更多、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帮助学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2.学生自评互评
充分发挥评价中激励学生进取的作用,鼓励学学生进行白评和互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成功展示自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家长评价
家长参与评价也是本课程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评价有助于家长了解本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全球化、国际化越是深入,本土化、民族性就越是突显。中西方节日文化体验活动同步结合开展,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更进一步地认识。当然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构建中西方“特色节日文化”微课程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和完善国际理解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姜英敏,金春玉.把游学活动开发成国际理解课程[J]人民教育,2016,(11)
[2]黄耀华,马艳红.英语课程:中国灵魂国际视野[J].人民教育,2015,(13).
[3]汤佳宏.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应把握的几个重点[J]人民教育,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