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自添何焕清* 刘 明 徐 江黄育江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草菇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湛江市金秋食用菌科学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4)
食用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富含多糖、三萜类等生理活性物质,兼具食用和保健功效,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为3596.66万t,总产值达2741.78亿元,出口创汇31.76亿美元[1]。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粮、油、果、菜后的第五大农业产业[2],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广东省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坐落在雷州半岛,处在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地带。全市人口792万,面积1.326万km2,农林牧渔总产值723.8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99.73亿元,林业产值20.77亿元,二者占比超过58%。农林业秸秆等资源非常丰富,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3]。
湛江市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在雷州市、徐闻县有利用剑麻渣栽培草菇的历史[4]。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材料大都是当地农业秸秆废弃物,如甘蔗渣、剑麻渣、稻草、米糠、花生麸等,少数原材料如棉籽壳等从外省市购买。湛江市从事食用菌生产以家庭农户为主,规模小、品种单一、生产布局分散。湛江湖岭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湛江市从事秀珍菇生产的大型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2017年8月正式投产,目前日产鲜菇1~2 t,销往湛江、徐闻、雷州等地,产品供不应求。雷州市生茂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目前湛江市唯一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要栽培平菇、秀珍菇等食用菌,年栽培量超过40万袋,产品供应雷州市及周边地区。湛江市及郊区有平菇、真姬菇栽培户20余户,年栽培量约200万袋。草菇栽培户比较分散,但湛江市赤坎区有一栽培大户,采用纯废棉渣室内床栽模式,可实现周年栽培,2017年2月正式投产,目前日产鲜草菇1 t左右,产品供不应求。雷州市、徐闻县等地则有剑麻渣地栽草菇,规模较小,产量少,产品主要在当地销售。总体来说,湛江市目前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企业、栽培户较少,栽培品种主要为平菇、秀珍菇、真姬菇和草菇等,栽培模式仍然是家庭作坊。
湛江食用菌消费量较大,霞山江南果蔬批发市场、霞山工农批发市场和霞山兴隆蔬菜批发市场的金针菇、杏鲍菇、秀珍菇、香菇、海鲜菇、蟹味菇、鸡腿菇、双孢蘑菇、虫草花、茶树菇、黑木耳等鲜品日销量超过数十吨。赤坎海田菜市场、麻章菜市场、八一菜市场、汇景肉菜市场等专门设8~10个食用菌销售摊位,销售7~8种食用菌。每个摊位日销鲜菇约20 kg,整个市场的鲜菇日销量约200 kg。湛江市普通菜市场约20个,日销鲜菇量约4 t。由于湛江只栽培少量平菇、草菇、真姬菇等,且栽培规模小,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当地消费需求,但当地产鲜菇口感好,深受市民欢迎,因此市场前景良好。
湛江市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单位(企业)、个人较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工厂化水平低。湛江湖岭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规模较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拥有原材料仓库,拥有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等规范化菇房,能实现周年化栽培。栽培户均采取传统的方式,人工堆料、拌料,简单机械辅助人工装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栽培场所多为室内旧厂房、废弃房屋或室外简易大棚,其环境条件可控性差,病虫害防治难。湛江市金秋食用菌科学研究所长期坚持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它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在湛江郊区、雷州、遂溪等地建立多个年栽培量超过10万袋的示范户,并开展技术培训,对湛江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湛江市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少,且大多从业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及生产指导,这给生产带来许多不确定与不利因素。另外,湛江市涉及食用菌研究与技术推广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少,食用菌技术服务体系基本空白。调查发现,湛江市从事食用菌科学研究、推广示范的单位寥寥无几,湛江海洋大学[5]、雷州市海康县龙门镇龙门药厂[4]、湛江市园林管理处[6]、岭南师范大学[7]等单位虽有过食用菌相关研究,但目前大多数单位研究方向已转向其他行业。栽培者也缺少专业技术指导,大都照搬外省的模式或者模仿现有的模式,没有结合当地特色、气候条件等要素摸索新的栽培技术。因此,栽培户生产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湛江市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全国各地食用菌栽培已进入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快速发展期,湛江市食用菌生产仍以作坊式栽培为主,设施可控程度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点分散、规模小,栽培设施不足,生产缺乏标准,产品良莠不齐,受季节影响明显,产品质量、数量和稳定性均无法保证。
湛江市食用菌栽培当家品种,如平菇、草菇、真姬菇等,品种单一,市场容量有限,另由于集中上市,销售渠道少,常出现同一食用菌品种数量暴增现象,导致其价格急剧下降,菇农效益受损。湛江缺少新品种引种推广及制种单位,不仅所用菌种需从外地购买,增加了生产成本,菌种质量和数量也受控于人,影响生产者效益。同时也不利于食用菌新品种开发推广。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点草成金”的产业,能有效实现各种农业生物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8]。食用菌可食、可药、可观赏;可农、可工、可园艺;吃进去的是草,长出来的是蛋白质,留下来的是肥料[9]。食用菌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效率,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利于发展特色优势区域农业,是典型的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10]。建议湛江市政府将食用菌生产纳入农业生产政策支持体系的范畴之内,制定和实施食用菌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政策,并向栽培设施补贴延伸,扩大食用菌补贴规模和补贴范围。对带动食用菌良种繁育、专业化生产、工厂化生产和采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食用菌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给予财政扶持。为食用菌产业设立相关项目,完善和落实食用菌产业规划布局,立足湛江市丰富的农业秸秆资源优势,变废为宝,生产出营养、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引导和带动周边食用菌生产,同时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当地食用菌栽培技术水平,优化当地农业结构布局。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高科技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不断更新换代,政府应当抓好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抓好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作用,不断提高食用菌栽培规范化程度。建议湛江市政府利用湛江市金秋食用菌科学研究所现有的场地、设施、科研队伍等,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湛江分院、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有的科研力量,建立湛江市第一个食用菌科研示范基地,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及更新提供有力保障;积极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农业秸秆废弃资源基质化、零污染、零排放等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食用菌资源综合利用和多级利用的研究,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建立食用菌菌种繁育保藏中心,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良菌种,保护种质资源。
创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区,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把产业园区作为促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展集中制包、分散出菇栽培新模式示范推广,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率,建立标准化制包中心,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降低中小个体生产者固定资产投入成本,培育栽培大户或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户进行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提高湛江市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
调整食用菌栽培品种结构,增加适合湛江市场的珍稀食用菌,如金福菇、虎奶菇、长根菇、姬松茸、竹荪和大球盖菇等,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引导与扶持,积极培育专业技术人员,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使菇农及时更新栽培品种,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消费群,提高栽培者收益。优化食用菌的流通环节,鼓励当地企业、个体工商户积极参与食用菌产品的流通工作,努力培养当地销售队伍,搭建销售平台,保障栽培者利益。建立食用菌科普、食用菌文化宣传基地,提高人们对食用菌产品认知度,培育潜在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