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2018-01-31 11:30乌文军云宏宇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核心素养

乌文军 云宏宇

摘 要: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它能透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涵、目标;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并向国际高水平国家靠拢;还对校本资源建设以及项目教师的素质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和信息技术新课程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

关键词:信息素养;创新教育项目;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1B-0049-02

自国家新课程改革工作启动以来,通过全国教师的共同探索与实践,新课改的理念在学校得到了积极实践。内蒙古地区在2008年针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从2009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新课改。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各个学校各个学科将新课改开展的轰轰烈烈,信息技术课也不例外。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适应时代需要,发展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优秀公民;在充分考虑个性差异、充分挖掘潜力的同时,实现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尤其鼓励特色发展;同时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实践,共同建构健康的创新性的信息文化。从教师培训到课改实施,笔者发现开展过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的教师和未搞过任何创新教育项目的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实施差异很大。

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创新教育项目研究,能够透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新内涵、新目标

首先,要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发现信息技术新课程和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的理念基本一致,都是让参加学习的学生,切实感受到从学习过程中求知,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成长的快乐。采用主题式教学活动模式,即围绕主题活动内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创设有内涵的主题活动,设计项目目标,在过程中探索信息技能,体验应用技能和真实感受创新实践。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掌握新技能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时时刻刻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重合作研究与交流共享。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任务在探索中体验学习实践的快乐。主题活动情景创设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共同学习探索中碰撞出创新实践的火花。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探索和体验成功和失败的过程。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地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基础技能创新学习,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新课程教与学的实践策略上不断创新,敢于尝试

将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融合和延伸。采用主题式教学活动模式。每学期为开展教学活动,项目教师都要精心设计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编写主题活动方案,如组织“捐赠旧电脑扶贫助小学”主题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开展维护旧计算机系统,利用周末时间去捐赠学校开展助学活动,课上围绕主题活动制作内容丰富的作品,将学生制作的作品连同将要捐赠的计算机一同捐给幫扶结对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驾驭和创新多种教学模式的能力,灵活应用独立、分组、分层教学方式,恰当应用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方式。将学习信息技能和主题活动内容有机整合,以项目作品的形式呈现。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的学习,和主题内容整合,制作出主题活动内容的海报、小报作品。多媒体软件的学习和主题活动汇报展示结合,制作出主题内容的演讲作品,如制作的捐赠旧电脑扶贫助学作品评价报告。在实践中,学生善于总结经验并应用到实际创作的作品中,每个作品中渗透着学生的创新。课程的设计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社会相融合,与时代相融合,主题活动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共同实施的过程中,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这九大综合素养,融入到主题活动实践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设计让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落地。信息技术课程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课程,在教材编制和教材设置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校本教材的开发,教学设计、教案、优秀学生作品等教学资源建设规范且超前

信息技术校本教材需要根据学情去开发,去创造符合学生的校本教材,而且每学期还要不断修改、完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在选材和结构上需不断推陈出新,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重视实际运用。

在认真细致的领会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学设计整合主题活动内容和教学活动内容,编写出项目实施教案。课前用心了解每班学情,调整教学内容;课中观察学生学习、探索、讨论、合作的效果;课后总结课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上动态生成的事件,记录下掌控较好的环节,反思不足并修改校本教材、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和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每个项目活动作品都保存起来,在每个作品完成后开展学生作品评价活动。践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总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期间学生制作作品评价报告,并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交流分享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积累的优秀学生作品应用于课上,学生在欣赏同学的作品的同时,总会吸取经验创作出更具特色的新作品来,这样会使优秀学生作品建设呈现良性的发展状态。优秀学生作品的完成,实现了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的学习成长。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主题活动内容,继续整合相关联的多个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建设信息技术新课程。

项目教师系统地进行了教材、教学设计、教案、课件、优秀学生作品等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勇敢地尝试。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的先进经验,教学资源建设呈现出规范和超前发展的趋势。

四、项目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在不断开展的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的研究过程中,项目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养成了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由于学生存在着基础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文化的差异,项目教师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适当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流程,使项目教师的科学素养大大提升,具备驾驭项目研究的能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教师善于反思、总结和分享教学活动。项目教师积极进行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探索研究,创新实施,创新素养得到锻炼和提升。相反,未参加过各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的教师,面临新课改中的各种问题,只会提问题,而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很弱。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教学质量如何评价,教学模式不做细致的研究,只用分组合作模式,教学策略则整堂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导致低效的教学效果出现,有些教师认为无法进行学业评定等一系列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可见,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持续研究新问题,就会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断深入,进而持续完善信息技术新课程建设,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和信息技术新课程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国华.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与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7,(3).

[2]路向阳.“翻转课堂”实践情况调查探析[J].市场研究,2017,(9).

[3]史进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信息技术概论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

[4]郭红岩,向显智.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及应对[J].适用技术市场,2001,(9).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