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素兵
摘 要:高職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数学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就业能力的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论文从教师课前的准备阶段、课程的教学实施阶段、课后的教学评价阶段几个方面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数学;小组学习;教学评价
引言
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一能离开数学。学习数学能锻炼人的多方面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各种数学问题的探索、解决,并开拓性的联系到一般情况,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意志力、攻关意识等性格品质,而所有这些能力、品质,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可以说数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有巨大的作用。时下高职学生由于数学基础、主观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如何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本校建筑专业高职学生为例进行了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数学的认可度不高
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主要发挥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了工具或手段,二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利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高职学生对数学的这一价值是否认同?他们能否认识到学习数学对专业学习有所帮助?他们能否认识到学习数学对就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笔者对本校建筑类各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413份,回收410份。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15%的学生没有感受到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40%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对专业学习有帮助,只有18%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对专业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见图1)。
图1
(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度不够
目前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方式仍然比较传统,很多学校数学教学的课时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忽视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各职业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统一的,虽然教材中穿插了一些与专业有关的问题,但是相对于门类繁多的各种高职专业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教师普遍未能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以贴合所教学生的专业实际。
因此,对高职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一)重视专业对接,做好课前谋划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适当淡化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空间想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中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
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多研究任教班级学生的专业特点,了解该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熟悉该专业开设课程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将所需数学知识纳入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有些职业院校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编写了校本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势必受到学生的认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努力实践。
(二)统筹各种因素,抓好课堂教学
①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要使他们能学好数学课程,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以提升其就业竞争力,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与学习基础无关的因素,即非智力因素。被誉为“智商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对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几十年的跟踪研究,他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智力与成就有一定关系,但非智力因素与成就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
第一,动机的激发。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自我增强和附属三方面的驱力组成。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笔者认为比较契合的是前两个方面:
一是认知驱力,即学生强烈的求知需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驱力,需要在每一堂课的引入问题上下功夫,要精选与学生生活特别是所学专业息息相关的问题,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是自我增强驱力,为了培养和提高自我增强驱力,教师要适时地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也可以对不够上进的学生进行批评或惩罚,但要做好度的把握。
第二,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分别是动机、实施过程、满意的结果。学生对某知识点感兴趣了,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其得到好的结果,这样学生会继续付出努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数学史的介绍,例如,在讲几何概型时可引出布丰投针的故事。在讲等差数列前,向学生介绍德国数学家高斯解答“1+2+3+……+100=?”的故事。教师要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作业,让他们在课外能顺利完成作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保持学习的兴趣。
第三,意志的培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志对于一个人来讲,要比天资重要得多,因为任何伟大的成就,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做支撑,是很难实现的。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要协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使之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培养意志力,例如,生物学家童第周,中学时成绩很差,甚至曾被学校开除,但他通过一年的努力使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取得了不朽的成绩。数学家陈景润,在蛰居六平方米的小屋、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研究,终于完成哥德巴赫猜想。
②合理設置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情境。
第一,在开头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上立体几何绪论课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的图片,它是将穿越空间与时间的四个世界性经典造型圆形、环形、拱形与蒙古包圆顶形以莫比乌斯环的形式融合为一体。在上数列这一课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宁夏银川市的一百零八塔,塔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奇数错落排列成12层,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塔群,还可进一步提问,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快速算出塔的总数是108。
第二,在课中设置情境问题,引燃学生的兴趣热点。
例如,在学习集合时,可以引出这样的问题:城镇道路按在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我们可以将此设为集合A,即A={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当下人类出行的媒介主要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我们可以将此设为集合B,即B={航空,铁路,公路,水路},那么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是什么?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集合知识可以迅速得出,A∩B=A,即集合B包含集合A。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出与学生专业有关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新旧知识的共振,以触发学生更有效地吸收所学知识。
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集体动力理论认为,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时,这时相互团结的力量就会为个人提供动力,从而促使每一个成员之间相互勉励、相互帮助、相互友爱。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理的任务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能大大提升学生感受成功的概率,还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这种意识的增强能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增强。同时,通过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组织策划、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更快地适应,更容易做出成绩并取得成功。
第一,科学合理的小组分工。
小组人数一般在4-6人之间,组内成员要能代表不同类型,比如成绩好坏、男女性别、性格差异、地域籍贯、住宿走读等等,尽量不要将同种特征类型的同学分在一组。组与组之间要平衡,这样才能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可选择一位成绩较好,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和整理组员的发言和心得等材料,可选择心细、文笔较好的同学担任。发言人主要负责小组成员意见的对外发布,可选择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性格开朗的两名同学担任,以相互补充。每个小组还可设检查员一人,负责督促组内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开展小组成员考核。为了让每个组员都能得到锻炼,小组分工可以轮换,组与组之间的成员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第二,严格规范的合作规章。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也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确保运行顺畅。小组合作规章制度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制定,不但要规定学生在讨论学习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而且要规定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方法。对于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积极参与、开小差,甚至带头谈论与课堂无关话题,破坏学习氛围的同学,在规章制度中要明确一定的处理措施。
第三,新颖有效的讨论内容。
教师设置的讨论内容质量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置讨论内容时,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课堂更加高效。另外,设置的讨论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讨论就能解决,这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即使认真讨论了也不能得出结论,这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下次再讨论时可能会缺乏信心。要选择难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解决,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第四,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
考核可分为学生表现评价和小组成果考核。学生表现评价指小组内成员在合作讨论后进行的自评和互评。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反思,还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教师要对整个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点评,对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对在讨论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剖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小组成果考核指在合作学习中对各小组的考核评比,比如对大家讨论成果与发言情况进行组间的评比。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布置的随堂练习、开展小组竞赛的成绩也可以纳入小组评比,因为在练习和竞赛中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对小组的整体评价都很重要,这会有效激发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有效提升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创新评价方法,完善课后教学评价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有的学校一学期只有一次测验,即期末考试,有的学校好一点,会增加一次期中考试,但即使这样也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压力,容易形成惰性,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掌握。因此,针对职业教育特点,要探索新型的数学考核评价方式,解决好数学课程教学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①增加阶段考评。
在期中考试前后可以分别增加两次阶段考评,考评可按章节或某个时间区间进行,可以是近期所学知识测验或者某专题的竞赛。通过阶段考评,一方面对学生短期学习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与提示,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②开辟第二课堂。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开辟第二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手段。第二课堂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出发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课外学习活动。要创新第二课堂的形式,可以是比赛类,如数学史知识竞赛、数学手抄报比赛、数学模型创意设计比赛等;也可以组建数学类社团,定期开展活动。第二课堂的开展,增长了学生的数学见识,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金利.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探讨[J].时代教育,2010(12):56.
[2]胥斌雁.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2(37):45.
[3]钟洁.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6(24):78.
[4]蔺焕煜.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5]钟家龙.中专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数学教学对策[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