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应用教具 让体育课堂出彩

2018-01-31 23:48魏建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3期
关键词:跳箱体育器材教具

魏建立

摘 要 教具是体育课堂的重要辅助工具,运用教具是增添体育课堂活力的重要手段。分析体育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原则,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对教具的具体开发和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体育教学;教具;体育器材;多媒体;跳箱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3-0106-02

1 前言

教具是一种重要辅助工具,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整合在一起制作出简单方便的教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能优化教学方法,降低教学成本,全面提升教学效率[1]。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应用教具,弥补学校体育教具不足,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让体育课堂出彩。

2 开发应用体育教具的几点原则

教具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在开发应用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具作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开发应用体育教具的重中之重。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将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自制教具的安全性,不但在使用过程中符合安全标准,而且要确保制作过程的安全性。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具才是真正体育课堂所需要的,才是有价值的。

科学性原则 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开发体育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身高、体重、年龄)以及场地要求,保证体育教具具有较强的科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发挥锻炼学生体能的作用。

环保性原则 开发体育教具应引入环保意识,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给学生灌输环保理念,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鼓励学生废物利用,杜绝花钱买美观材料,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新开发的体育器材一般都是废物利用,如用废报纸制作的纸球、接力棒,用矿泉水瓶制作的哑铃和手榴弹等,都是对废品的循环再利用。在制作过程中应告知学生这些物品都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在课堂结束之后应分类收集,便于下次继续使用。而对于不能循环使用的,要在使用之后放入垃圾桶,切忌乱扔乱放,以免对校园环境造成破坏。

多用性原则 开发体育教具应具有多用性,即具有多种功能,能够协助完成多个体育项目的练习。如教师与学生一起自制的铁环,在填充辅助工具之后就可以进行“推铁环”的游戏,稍加改装就可以成为“投准篮筐”的道具,等等。

3 开发应用教具,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开发体育教具,并加以有效应用。以下是本文对开发应用教具的几点建议。

利用生活废品开发辅助教具 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浓厚兴趣,教师要经常变换花样使用体育器材,充分发挥器材的多样化功能,使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因此,体育教师应开动脑筋、拓展思维,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相应的体育器材,因为生活中不乏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广泛利用可以弥补教学器械的不足,丰富体育教学活动,降低教学成本。

首先,教师应立足于安全、有趣、多样,充分搜集各种废旧物品,将其制作成环保器材,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利用碎布制作投掷道具流星球;利用食品袋制作降落伞;用旧报纸制作接力棒和纸实心球;利用废旧电线(抽出里面的铜线)制作跳绳,还可以用来进行甩动练习;利用易拉罐、饮料瓶不仅可以制作梅花桩,还可以在里面填充沙粒,制作成沙锤或进行抛掷练习的活动器具;废旧的牛奶盒不仅可以用在障碍跑活动中,还能将其罗列在一起,让学生拿沙袋进行投掷练习,用以锻炼学生投掷的精准度。再如,在课前准备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手持矿泉水瓶做一些热身活动,如哑铃举重练习或摆成各种图形,还能用以代替三角铁,作为地上标志物。

由此可见,教学活动无法脱离生活,自制体育器材有着多种功能,只要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各种体育教具,从而让生活为教学增光添彩。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并指导学生自主制作,廣泛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将其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享,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

开发现有体育器材的新功能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学生会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对某种运动环节产生一定的心理畏惧。如在助跑跳远运动中,有些女生对助跑起跳充满畏惧心理,因为她们担心起跳后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而导致前倾摔倒或双脚落地扭伤等情况。尽管教师做出多次正确示范,并讲明白运动要领,还是难以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在接近沙坑边缘位置放置海绵垫或瑜伽垫;当学生落地时,教师在旁边辅助固定垫子,给予学生一定的缓冲,增加运动项目的安全系数。此外,还可以给学生发放运动手套,避免学生利用手掌缓冲自身重量时受伤。在传统跳远助跑时,教师往往采用口哨和测量尺,而现在通过器材改良,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让他们更为安心地投入跳远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再如,跳箱是体育课中经常用到的器材,教师也可以充分开发跳箱的新功能,如利用跳箱进行示范展示。操场上一般没有讲台,所以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由于受到队形、身高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后排学生无法清楚观察和仔细观摩,当然也就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跳箱进行示范。比如在广播操教学中,教师可以站在跳箱上进行示范,还可以让学生上台示范,充分发挥跳箱的讲台作用。

还可以利用跳箱做挂图贴板。在体育要领讲解中,经常会用到挂图介绍,但是操场上空空荡荡,没有张贴挂图的好地方。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跳箱作为挂图贴板,因为跳箱不但有宽度,而且有高度,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任意放置跳箱的层数,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endprint

开发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具 在现代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画面真实精美,能够同时用声音和图片呈现运动技能,并通过回放、慢放、重复播放等方式引导学生反复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具体的实施步骤为:先将声形兼备的教学资料以PPT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然后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将PPT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并进行细致讲解。实践证明,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容量,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共存,并确保及时有效地更新教学信息。

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相适应,其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将体育动作以动画或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让学生直接感受动作要领,便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把握。在体育户外教学前,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跟学生讲清楚比赛规则,然后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仔细讨论。如在教学“跳远”项目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跳远时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四个规则生动表现出来,并对这一项目进行仔细讲解,让学生明白应该注意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课的户外运动要领,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成动作技术。如在教学篮球“三步上篮”时,在传统教学中,这一动作是连贯完成的,无法进行分解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动作分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因此,体育教师要掌握电教手段的操作方法,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制作有效课件,辅助增强教学效果。

利用教具营造良好的场地环境 实践证明,学生的心情将直接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环境是一种重要的客观因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3]。因此,教师要利用教具设法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例如:在学生经常活动的体育场所铺设塑胶活动区域,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活动场地中设置攀爬区、沙坑、投掷区、跳跃区、奔跑区、平衡区等;将废旧的轮胎、油桶等进行改造、组装、喷彩后作为体育运动器材,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

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可以利用标志筒、接力棒以及跳绳等教具,为学生设计游戏场地,开展赶小羊、钻山洞等游戏,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此外,在安排户外体育运动时间时,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应结合班级体育活动时间增设自选活动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强化体育活动效果。因此,在布置体育场地环境时,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教具,从而让学生对上课产生新鲜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辅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4 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开发应用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绽放精彩。体育教师要把握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以及多用性的原则,大力开发各类体育教具,并在体育教学中加以应用,从而让体育课堂出彩,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張书梅.自制体育器材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9(4):83.

[2]冯国庆.浅谈体育教具的制作[J].体育教学,2012(7):75.

[3]何通福.灵活应用教具、提高教学质量:浅谈辅助教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67-68.endprint

猜你喜欢
跳箱体育器材教具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软式跳箱在力量练习中的应用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跳箱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跳箱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举隅
中学田径训练巧用跳箱
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