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2018-01-31 23:17杨雅琼张思成孙伟国赵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3期
关键词:书院制通识教育

杨雅琼+张思成+孙伟国+赵炜

摘 要 在全面改革中,书院制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和管理模式阐释了高等教育的新趋向,是顺应时代发展、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创新。从传统班级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和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两方面进行阐释、分析,进而提出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思路。

关键词 班级制;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3-0004-03

1 前言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既定的规律性,在教学发展中应该遵循既定的规律、秉承教育育人的原则,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核心,以关心、服务学生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多种方法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而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高等教育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应通过体制的创新发展,来谋求更契合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进而为社会各界输送道德品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书院制学生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以生为本,实行通识教育,统筹资源,促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

2 传统的班级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班级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现有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为“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即在学校层面党委领导学生工作,由一位副校长分管;学院层面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或副院长负责,以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组成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本学院具体学生工作。形成以学生班级为管理单元的以“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班长)—宿舍长”为核心的“班级制”三级科层管理模式,对学生宿舍的功能定位比较单一。但随着社会对大学的需求不断增加及大学自身的目标、结构、功能的日趋变化,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班级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问题与不足

1)强化行政管理而忽视教育本质。基于行政主导的教育打上了“行政性”的管理烙印,高校教育管理中对于学生均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模式,行政色彩较强,而忽视了教育引导性。

首先,在实践管理中,高校将学生依照学院、专业、班级等管理层次进行划分,以班级为基础管理单位,对学生进行机制管理,由此形成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班长)—宿舍长三级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体系。在被动管理模式下,学生自律性变差,自我管理、教育、监督和服务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制约了管理效果。

其次,在学生住宿管理中,通常以宿舍为基本组织形式,尽量将同一年级、专业、班级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由此便于集中管理,但文理渗透和融合则无法很好实现。

最后,关注点集中在宿舍卫生、纪律上,而忽视了宿舍的育人功能。

2)重专业知识传授而轻通识教育引导。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在社会变革中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对自由精神追求和理想人格培育的人文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热爱社会生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全面发展人所必备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从本质上说,通识教育是一种对自由文化精神理解的教育,它所提倡的自由、独立、追求卓越等精神正是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点。

高校以往学生管理模式推行的是专业优先、通识在后的模式,其势必造成知识教育与通识教育培养的失衡。由此,教学规划、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均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为目标导向,推崇专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而且在教育效用的驱动下,家长也更认同高校的就业导向性,由此驱动高校在制订培养方案、实施教学管理中也更倾向于向学生传输专业和职业教育内容,而对于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3)现行的通识教育體系亟待改善。通识教育课程目标、通识教育的模式选择、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师资、通识教育评价、通识教育的体系安排等,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和统一,亟待进一步完善。

3 书院制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

书院制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内涵 书院制管理模式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根植于中国古代书院制厚重的文化土壤,但与私学性质的古代书院制度不同;它借鉴了西方住宿学院的模式,但与现代欧美宿舍学院制度不同。可以说,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书院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目前,采取书院制的高校依托学分制,以学生公寓为空间载体,借助文化活动的开展将单一的住宿功能扩展到多元化的住宿、学习、娱乐、交流功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书院制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的特征

1)书院制以人性教育和博雅教育为依托,打破专业壁垒,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互鉴创造条件。

2)配备学业导师与人生导师。导师入住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3)书院通过举办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领袖才能训练等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地举办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4)书院配有文化休闲设施和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适宜的文化环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逐步形成的书院精神和书院文化,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势

1)书院制学生管理有利于学校推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旨在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非形式教育项目和课外活动,让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和交流生在书院共同生活和互动,培养全面发展、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高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的终极目标即树立学问与人生砥砺合一的高质量的教育观,同时也是学校实施通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endprint

2)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向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将突破传统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或多样性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其他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改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也很好地迎合了现代教育改革下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价值需求。其从长远出发来推动教育改革,是以现存教育问题为出发点的具有实践性的深化变革过程。

3)促进大学文化及和谐校园文化发展。书院是教育中学生自我学习、管理及实践的活动区域,是有效传扬大学生热爱学习、高尚品德、健康理念等校园特色文化的关键载体,而且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知识与实践全面发展的平台支撑。它更强调在夯实专业基础之上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效应的思想引导、行为养成、品格塑造和实践锻炼,从而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之余,也能促进其独立创新、辩证思维、职业规划、沟通交流、团结合作及灵活适应性等各方面能力的系统提升,以便在全面提升学生精神文化素养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校园文化。

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启示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够被推广,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但是从西方高校住宿学院制和国内部分高校书院制可以得到一些启

示:学生教育管理要“以生为本”,提高服务水平,即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学生工作重心必须由班级转向宿舍,大力开发隐性课程;必须加强专职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及结构,尝试建立新模式下的住宿学院制;必须加强宿舍环境建设,提供优良服务。

鉴于此,可将西方高校及国内部分高校所实行的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与现阶段我国传统的班级制学生管理模式加以融合。

1)书院以学生公寓为工作载体,承担打造社区文化环境、提供学生个性发展平台的教育任务。书院将学生素质拓展、人文精神与博雅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建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之“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学生的相互交流和自主发展服务,共同营造书院文化。

2)书院在学校书院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学校书院管理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下开展工作,落实书院各项工作目标。书院管理办公室主任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书院院长任副主任,统筹指导学校书院工作,并适应增加书院办公室的工作职能。书院设立书院院长一名,实行院长负责制,以院长为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持书院全面工作;院长助理2~3名,具体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学生管理、通识教育和文化建设活动等相关工作;专任教师、学业导师若干。书院下设学生工作办公室、共青团书院委员会、学生会、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四个部门。

3)各书院以学生公寓为单位开展日常工作,学生公寓配备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讨论室、多媒体会议中心、社团活动室、自习室等。同时,各书院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章程及规章制度,有院徽、院训。

4)对书院班级进行专任教师、专业教师、学业教师配备。以书院班级为单位,每个书院班级配备专业教师一名,负责对书院班级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指导,实行轮换坐班制;学业导师一名,负责学生学业规划、学风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工作,实行常驻制;每三个书院班级配备学生专任教师一名,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督导、日常管理、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工作,实行常驻制。

5)书院配合学校教务部门,制定书院通识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手段改进的目标和要求,制订并实施书院学生成长记錄计划,对书院通识教育及综合素质拓展活动进行检查、督导和效果评估,做好通识教育、科研教研、综合素质拓展活动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归档工作。

4 结语

综述,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经验和规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长期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于爱涛,孟祥琦.当代教育视域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44-46.

[2]陈晓斌.新型书院制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13(8):96-99.

[3]刘德英.我国大学书院制建设比较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5(2):74-76.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院制通识教育
试论书院制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重构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