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亚军
摘 要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通过其中一个教学实例,呈现ARCS动机模型理论运用于当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是可行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ARCS动机模型;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3-0006-03
1 ARCS动机模型理论
ARCS动机模型含义 ARCS动机模型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Keller(凯勒)提出的一种以学习动机为核心和出发点的教学设计模式[1]。这一模式是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基础,与教学设计的宏观理论相结合而提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人们从事何种行为,取决于觉察到行为导向目标的可能性,以及目标的主观价值。
ARCS动机模型要素 在课堂教学中,以下四个因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注意(Attention)。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它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论——讯息处理理论,应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刺激学生的好奇心。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次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2]。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要激发和维持学生注意力,可以采用唤起感知、唤起探究和变化等途径。
具体策略主要有:利用多媒体特有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课堂提问维持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进一步探索,最后发现答案;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如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语言、音量的大小等。
2)切身性(Relationship)。切身性指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材料?这与我们的兴趣和目标有什么关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即通过知识的迁移体现其价值,找到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好的情绪感受,就可以激发他的学习动机。方法可以是让学生认识到目前的学习活动与过去的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有关联。例如: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概念解释新学习的概念,告诉学生新学的知识在将来有何用途;有“高度归属需要”的学生更对能与他人合作的课堂感兴趣;有“高成就需要”的学生对具有中等挑战水平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当教师能够提供相应机会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时,学生就会感受到切身性。
3)自信(Confidence)。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成功可能性的知觉。缺乏自信的个体即使在他们很有希望成功的情境中也会犹豫不决,有信心的个体则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表现得十分自信。自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持久性和最后的成就水平[4]。成功的期望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这会使其尽力去实现自己的期望,是自信的充分表现。据此,凯勒提出可供选择的自信策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让他们有自信感,相信自己能掌握好在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反之,如果产生自卑和挫败感,会使他们对所学课程产生厌恶感和恐惧心理。为了建立学生的自信,教师在教学中应为他们提供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5]。
4)满足感(Satisfaction)。學习动机是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但学习动机的激发又依赖于学习效果中获得的满足感。满足感使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形成良性循环,实际上成功哺育了对成功的向往,这种向往又哺育了成功[6]。
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后对所得到的结果感到满足,自尊将得到极大增强,会继续保持这种动机进行后续学习。强化反馈、内部奖励和认知评估等因素都可以影响满足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及成绩形成正确认识,而且要注意使用公平的评价方法。练习和考试内容要与学习目标一致。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能在真实环境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的机会,促进其心理上的满足以及实现知识的迁移。
2 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对象 物理学专业大三学生,42人。大多数学生高中阶段就学习过信息技术课,对多媒体教学系统与环境基本都有一些感性认识。
教学内容 本案例以学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关键设备的操作使用,并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工作原理为例。
教学目标 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基本组成和特点;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与环境的教学功能;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关键设备的操作使用;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本教学设计中ARCS动机激发策略的运用见表1。另外,下文中也贯穿有更具体的激发策略运用。
教学过程 通过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方式,引出现代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一些常用设备,并通过下面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而真正地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关键设备的操作使用,避免学生只会使用学习过的教学系统,而换套相关的设备就无从下手的尴尬。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常规视听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可以优化传递和呈现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使之获得更好的效果。
【接着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刚开始是一位老教师在一个环境非常简陋的普通教室黑板上不停地板书,学生埋头不停地抄着笔记;紧接着的一个片段是一位教师在一间多媒体教室给学生上课,教室里面有投影机、功放、展台、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教师有时给大家看图片,有时候给大家播放视频,整堂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学习氛围很好。
视频播放结束后,笔者问学生:大家看过该视频后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前面的教学环境比较落后,而后面使用的和我们现在的多媒体教室一样,比较先进。笔者接着提问:大家喜欢哪种教学环境?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多媒体教室。
策略的运用:A.注意。采用情绪化和反差性比较大的材料唤起学生的感知,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表现的效果和感染力。endprint
【提问】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我们在传统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传递形式有哪些?除了板书外,还有哪些?
【PPT呈现】语言、板书、教师形态、挂图、教具、教材等。
【提问】那么信息技术教学是什么样的交流形式?
【PPT呈现】它是一种多媒体组合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形式。传统的信息传递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而信息技术中的交流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两者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那么传统因素引入信息技术中,我们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策略的运用:R.切身性。用体系架的显示使所讲内容更直观,从学生已知的内容引入,很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见图1所示媒体过渡体系架。
设备条件改变了教学,但新环境中教师的形态仍然是非常的重要。
通过图1所示简略图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一些常用设备的特点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设备组合在一起又是怎么工作的呢?
请一学生上来给大家播放一段电脑上面的视频或音频,然后用DVD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并且都要投影到投影幕布上。该学生播放电脑上的视频或音频还是比较轻松的,而且会使用DVD设备,却不能把画面切换到大屏幕上,这是由于设备之间还没有联系起来。告知学生,如果了解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工作原理,就能熟练地操作讲台上面的这些设备。
策略的运用:A.注意。变化教育形式,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和教师一起探讨画出多媒体设备原理图。
策略的运用:C.自信。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得他们能够运用新旧知识完成图2所示原理线路图,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成功率。
策略的运用:S.满足感。在画图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在展示所绘制的原理图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既增强了自信,又获得了满足。图2所示为多媒体设备原理图。
多媒体设备原理:选设备→选通道。
【课后评价】以其中考试评分标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标准。
策略的运用:C.自信。学习要求策略:给学生确定的评价标准,向学生说明学习要求、合格标准和评价依据,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期望。见表2所示多媒体教学系统操作技能。
3 结论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和使用多媒体系统的期望很高,过去很少有学生记笔记,现在全班学生基本都能认真听课,积极地做笔记。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反映收获很大。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在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理论课中所学习的系统总体原理及操作步骤来操作各种设备以及实现各设备间的切换,并且很快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期中考试成绩也很理想(学生的成绩基本情况见表3)。
参考文獻
[1]Keller J M.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I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3).
[2]杨开城,李秀兰,樊文强.基于ARCS模型构建《数据结构》在线学习系统[J].中国电化教育,2001(1):51-54.
[3]郭德俊,李原,方平.课堂动机教学模式概述[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1):62-70.
[4]郭德俊,马庆霞,赵凤贞,等.《ARCS兴趣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33-37.
[5]马晓虹.运用动机设计模式内化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初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1.
[6]王海春.课堂教学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4):2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