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琰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寻找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扩大视野,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文章对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网络专题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网络专题教学;主题式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3-0089-02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的电脑应用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否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提高学生以电脑为工具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能力,本文研究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如何运用网络专题教学。
一、信息技术网络专题教学设想
1. 电脑制作大赛对一般课堂的启示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中,各科教师已经吸收了不少把网络环境整合到学科教学中的方法,然而信息技术课自身的改革却比较保守。江苏省的电脑制作大赛的出现,让人看到了信息技术课程最动人的地方:学生在应用电脑制作作品的时候,已经不单单强调技术,而更多的是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面。学生在各种各样的网页中间展现个性的美,展现成长中的种种特点,才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最动人的地方。
2. 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建立自信
电脑制作大赛对一般学生而言很遥远,有能力去感受这种制作气氛、利用电脑去张扬个性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忙于从一个知识点到另外一个知识点,很少有学生尝试过小组合作利用电脑表达自己的观点。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里要强调的不是杠杆原理,而是阿基米德的自信和思考方法。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可以自信地说“给我一台电脑,我可以介绍和分享杠杆原理”呢?信息技术课恰恰可以做到这点。学生在信息课堂上,可以通过电脑去探索未知的课题。学生在深入探索中不但激发了好奇心,而且认识到了电脑作为一个强大工具的地位和魅力,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的初衷。不要让学生有“电脑=游戏机”“电脑还不如字典”的观念,这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思考方法。
3. 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掌握课堂主动权
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内涵的丰富,它既可以是一般的知识课,展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艺术,学生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迅速获得课本中指定的知识,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作为知识的工具和载体,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知识,并锻炼思考方法。小学课堂没有受到应试的太大约束,学生课堂的延展性很强,他们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后,如果简单地满足在知识层面,而不是就一个专题利用网络去思考、表达,那么就太浪费了。所以,教师应该给信息技术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应用电脑去完成一个“专题”。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制作出一个个成品或半成品,教师就学生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教学。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更领略到了合作学习的紧张与刺激。
二、网络专题自主探索课堂的研究背景与设计
1.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网络专题自主探究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非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创设情境、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在探索课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应用电脑通过团体合作探索问题,借助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发地、有组织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养成用几种电脑软件表达和共享自己的成果的习惯。如课堂时间充裕、硬件设施允许,教师还可以对网络专题自主探索课进行深化,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自主研究。
2. 信息技术网络专题教学的硬件、软件条件
信息技术网络专题教学必须在可以上网的机房中进行,并在电脑上运行相关软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和上网知识。所以,信息技术网络专题教学应该在高年级进行,且电脑室应满足一人一机。学生主要应用可以集体创作的WORD、POWERP0INT软件,懂得基本的文字和图片编辑知识。
三、网络专题自主探索课堂的研究
1. 主题式的课堂探索的组织形式——合作型目标结构的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网络专题教学目的是建立一种新的小组合作形式,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所以,只有让团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教师在评价时应强调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小组合作的结果,而不是某个精英单干的结果。
2. 主题式的课堂探索的课堂管理方法
课堂应宽松和愉快,学生可离位和随意说话,但前提是教师设置好小组和评价方式。合格的组长是必需的,教师可以把一部分管理权和评分权交给他,形成小组自治。教师着重评价各个组长的管理水平,并评价组长对组员的评价水平,从而达到课堂合理管理的目的。分好组后,教师让小组占用一部分电脑资源,分工组织,提倡组员互相监督、互相进步。
3. 主题式的课堂探索的评价和反思环节
在相对宽松的课堂中,教师评价是活动的关键。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一直担当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学生每一步的行动应做出合理的评价。例如,教师让小组提交分工表,最快交的加10分,分工最仔细的、最合理的加20分等。教师一般不强制要求作品的质量,而是通过不同的分项来约束,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紧张,又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比拼中培养合作能力。小组合作最大的问题是拖拉、不按时。教师只有放松要求,着重对小组行为进行评价,不责备求全,学生才能在反思中总结自己对小组的贡献,从而继续进步。作品完成时,教师应该及时就相关的内容进行知识复习和拓展,并对小组行为、主題思想、学生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网络专题自主探索课堂的成果
教师可要求学生多接触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让他们综合运用自己的电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网络课堂活动,可把自己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的作品制作上。每个小组则可以根据组员的电脑水平,把组员安排到合理的位置上。学生制作出了较高水平的电子报,既可以作为优秀的信息技术作品,又可以作为班上的阅读小册子,供大家学习;而其他一般的小作品,可以当作平时上课的例子,供教学参考。很多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自发建立了一个网站,搜集自己喜欢的知识,并成为一种爱好。
五、结束语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想来源于信息技术新课标及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因此,教师要大力创新,鼓励学生多以小组合作或自己探索的方式,利用网络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1]包国红.iPad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学,2014(11).
[2]胡小勇,朱龙.数字聚合视野下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5).
[3]孟得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析[J].学苑教育,2013(01).
[4]聂凯.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