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华+孙莉莉
摘 要 协商课程,意味着让学生参与、修改课程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批判、探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开展协商课程,要从教师素养、信息化平台、课程目标内容与评价等多维度设计学习活动,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协商课程;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2-0122-03
Negotiation Curriculum on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Internet+ Era//SUN Weihua, SUN Lili
Abstract The negotiation curriculum means allow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modifying the course schem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exploring desir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to criticize, explore and reflec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of Internet+ era is carried out from teachers quality, information platform, curriculum target and content and evaluation to design learn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Internet+ era; elementary educ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negotiation curriculum; online learning
1 认识协商课程
协商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于澳大利亚、美国的一种课程思潮,主要倡导者是澳大利亚的布莫和美国的莱斯特等人。布莫认为,协商课程意味着让学生参与、修改课程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学生批判、探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1]。
协商课程,协商决定“学什么”“怎样学”“怎样评价”等,参与者主要是教师、学生,也会涉及学校领导、社会督导及学生家长等[2]。师生各方共同做出有关课程的决定,一起开发、创生课程,使原来的教师决定课程、学生被动参与转化为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协商课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并且协商课程的有效开展,会直接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学生将从中收获原课程本身目标之外的民主参与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等全方位能力,为之后真正成为合格公民打下良好基础。
2 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对协商课程的需求
虽然人类社会已经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踏步進入“互联网+”时代,但很多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仍旧处于比较初级的状态,如仅限于在课堂上由教师呈现PPT或播放视频。这就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深入地参与学习,意味着他们仍旧是学习过程中信息的单向接收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参与少量的浅表性互动。在对多所中小学校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教师普遍建立有微信群或QQ群,但只是作为与家长的信息传输渠道,没有学生参与;学生普遍拥有智能手机,主要参与活动为聊天、游戏、拍照搜题等,缺少教师的在线支持服务,以至于课外时间娱乐为主,没有很好地被利用。
所以,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养的需求出发,学校各级管理者与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提供支持学生在线学习的协商课程服务,放弃唯分数论,真正聚焦于培养学生兴趣,解决课堂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协商课程开展要素分析
对教师的素养要求 具备什么样素养的教师适合领导协商课程的组织实施呢?这无疑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有效地开展协商课程,教师除了具有深度的专业知识素养之外,同时需要具备多种相关素养与能力:高度的同理心与沟通协调能力,即与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互通,能借助语言与文字达到相互理解体谅;对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领导组织与管理能力;高度的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辨别筛选分析综合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利用不同数字化平台与学生、家长、同事配合的能力[3]。
协商的有效落实,需要教师把握多个要点,对于学生尚未做好进入协商充分准备的状态,教师如何首先作为一个积极的引导者激励学生参与?当教师预设的协商过程没有达到理想的回应,该如何灵活机动地调整?面对总是不足的协商时间,教师该采取何种策略提高有限时间内的协商效率?这都需要教师在实施协商课程的过程中不断以行动研究的心态进行反思并实践验证。
教师参与者团队的构成:一般意义的教学参与者只有教师、学生,而“互联网+”时代开展协商课程在线学习,角色还灵活性地包括有家长、不同科目任课教师的团队、教学管理者以及相关的高校教育研究者。多方的参与,意味着在同一学习开展过程,不同的参与主体提供了多方位的视角,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意见支持,有助于增进不同角色间的相互了解与理解,共同构成学生富有意义的背景世界。
需要明确的是,教师、教学管理者乃至高校研究者,一方面是学习资源的贡献者与讨论的意见给予者,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者,他们在这里相互观察、相互配合、互通有无、推荐资源、给予建议,为新一代的主人缔造生态化的开放学习环境,促进多边多赢的互利互惠过程,亦是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接受检验的过程。endprint
选择适合的信息化平台 交流平台选择微信群、QQ群、新浪博客与微博等,这些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平台,提供的功能大同小异,在细节上各有侧重,教师团队与学生群体可在协商基础上共同决策使用哪一种或几种技术平台。与此同时,必须重视的是,人对技术平台的有效利用始终是第一位的。教师教研团队需要在更多层次达成一致,比如给予学生在线相应的规则、时效、间隔、情感表达、语气、措辞等,保证学生及时接收到高效的反馈帮助信息。
协商课程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
1)协商课程目标。在一般意义的课程知识学习目标之外,协商课程的开展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目标。具体包括:自我表达与展示作品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网络交往礼仪;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发散思维,意识到每个人的想法各有不同,学习理解其他学生及师长的差异化思维方式,为日后适应多元化的社会打下基础;批判性思维,对他人的论点、论据进行自己的判断,并给出合理的依据;发现及培养意见领袖,鼓励学生不人云亦云,敢于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抒发独到的观点,借此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体谅;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协商学习的过程,将其转化为一种灵活动态的课程资源,既被在场参与学习的师生共享,也能够被线下的师生及网络公众共享。
2)协商课程学习活动。协商课程的开展具体体现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上。以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为例,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握笔姿势,往往易被人忽略。在协商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可与学生充分互动,决定怎样做到大家都能正确掌握握笔姿势。协商的结果是学生在家长帮助下上传写字的照片或短视频,并与教师给出的标准握笔姿势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哪个学生的动作不够标准?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改良?哪个学生的动作是很规范的姿势样本,值得大家效仿?
初学写字时期形成的握笔姿势,将直接影响学生终生的写字习惯。以往这只是课堂上语文教师一人的责任,若教师本身对此重视不足,学生往往就形成錯误的握笔习惯。现在有了“互联网+平台”,等于无限延长了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把课堂练字的鲜活一幕延续到可持续的网络异步空间,给学生和家长一个重新审视评判的机会。从信息技术提供的更为广泛的视角,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纠正不当姿势,相当于一个学生有了多个监督者与指导者。
另以小学国学内容《弟子规》为例,课堂上教师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一起选择具体的任务与问题,最终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几个可灵活选择的学习活动作为放学后的家庭作业:背诵或默写某几个段落,如关于“信”的部分,以音频或图片上传,展示“信”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某部分内容,音频上传;分角色扮演一段故事,如长辈在旁边的交谈礼仪,正确的、错误的均可,以照片或视频方式上传;画出一幅理想的礼仪场景,或礼仪不当的场面,拍照上传;续写《弟子规》,以合辙押韵的方式,编制类似的三字语句,可直接输入文本,或手写体拍照上传,亦可以语音方式表达,适合有些字不会写的情况。
这样的国学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一人的演讲及听课团队的观摩,而是全部学生的参与展示,家长也成为热心观众及评价者。虽然各自在不同的空间,但借助在线交流平台,完全可以实时分享每一个学生的表现。
3)协商课程学习评价。适合的评价与激励方式是协商课程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评价强调狭隘的数量化、等级化,以给予学生不同的分数与名次为标志。这样的评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关怀与合作能力,体现出过度竞争趋势。
基础教育的学习评价更加注重以培养兴趣为主,以评促学,更适合评语式评价方式,即由教师或学生直接指出某学生表现的优点、不足,给予赞扬或提醒。“良言一句三冬暖”,尤其是对发展中的青少年,温和鼓励性的评价,远远胜过一个单纯对错或冷冰冰的分数。一般的在线交流平台都配有丰富的表情包,可以传递情感,营造和谐、温暖、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放下包袱,尽情展示自我,表达对他人的观点,实现彼此意义的分享。
具体的评价方式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协商,最终设定评价的具体形式(设置哪些奖项)及评价用语原则,如禁止使用负面语言,语气和缓礼貌等。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可考虑采用表现性评价,即学生以作品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收获,通过拍照、录音、视频等形式,方便地上传到协商学习在线共享空间,以最快速度实现即时分享,并获得积极的反馈评价。为了导向性地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群中组织投票,由学生一人一票自主选择出最佳创意奖、最大进步奖等。
4 结语
协商课程是一种相对宏观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要领,需要针对具体的教与学参与者、课程内容、数字化环境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变通,体现出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孙来成.协商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J].教育导刊,2004(7):39-41.
[2]叶飞.“协商课程”理念与公民课程的建构[J].教育学术,2014(4):95-98.
[3]肖龙海.师生共同开发课程:协商课程:课程行动研究的一个实践范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2):24-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