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飞,熊 刚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内一科,重庆 404000)
临床观察发现,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率显著增加,无论心脏还是肾脏作为原发性受损器官均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另一器官的功能,两种疾病共存时预后显著恶化。2008年欧洲多国学者对CRS的定义细化,共分为5个亚型[1]。其中第4型为慢性肾-心综合征,系指慢性肾脏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引起的心功能减退、心室肥厚、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和(或)心血管不良事件。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病的病死率高于无慢性肾脏病者10~20倍,心血管事件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2]。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合升降散治疗4型心肾综合征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同时伴有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入选标准为eGFR在15~59ml/min·1.73m2,即CKD2~4期。超声心动图测试LVEF≤50%。中医辨证属阳虚水停,瘀浊内阻。并排除妊娠、严重的精神病及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3~75岁,平均(60.6±8.2)岁;病程3~8年,平均(5.2±1.9)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8~76岁,平均(60.5±6.6)岁;病程3~9年,平均(5.5±1.6)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LVEF、BNP、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治疗组加用苓桂术甘汤合升降散。药用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0g,白僵蚕6g,蝉蜕3g,姜黄9g,生大黄10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
两组分别在入院当天和治疗10天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清BNP、血肌酐(Scr)、血清指标均由本院检验科同一台仪器分析。入院当天和治疗10天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检测LVEF。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心律变化,并检测血钾。
两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40例) 对照组(40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BNP(ng/mL) 4718.3±254.2 3131.8±413.5*△ 4652.4±265.8 3700.5±304.3*LVEF(%) 39.2±5.4 47.5±4.9*△ 39.4±5.5 44.9±5.4*eGFR(mL/min·1.73m2) 36.2±13.3 40.4±13.7*△ 35.0±12.1 35.1±12.0*指标
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新发心律失常,血钾无明显变化,无高钾发生。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属火,主血脉。主一身之阳气;肾为作强之官,属水,主水,主一身之阴液。在整体上心与肾的关系即上下阴阳水火的关系。生理状态下,心火下煦,肾水上济。朱丹溪提出“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此外,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心主化赤,肾主藏精,精血相滋。可见,心肾相交和心肾阴阳相互转化共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心肾关系密切,互相影响而发病。
心肾综合征病位在心、肾两脏,涉及脾、肺功能失司,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为心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标实主要为瘀血、水湿、痰饮等[3]。4型心肾综合征病程长,肾衰是基础,阳虚水停、瘀浊内阻表现得尤为明显。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阳虚水泛的常用方,且常用于心衰治疗[4]。升降散广泛应用于温病、皮肤病及内科杂病中[5],尤其擅长祛瘀排浊、调畅气机。苓桂术甘汤与升降散联合应用,能更好地降低BNP,提高LVEF水平,并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合升降散,可以显著改善4 型心肾综合征心功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1]谌贻璞.心肾综合征:概念、分类与思考[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553-554.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27.
[3]杨正,于文明.浅谈心肾综合征的中医认识与治疗[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2-94,113.
[4]刘荣华.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4-175.
[5]蒋飞,升降散组方及临床应用辨析[J].国医论坛,2017,32(2):61-62.